第二讲:太平天国革命————王崇武(早期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一)简史
一、太平天国革命以前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
在太平天国起义以前,中国社会由阶级矛盾与民族压迫对于中国人民交织成一面残酷的剥削和迫害。在这样的黑暗势力统治之下,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复乘机钻进来,它们和反动的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在一起,对于广大的中国人民施行更残酷的剥削和迫害。
满清统治者自一六四四年入关以后便大量掠夺农民的土地;他们上自皇室亲王,下至八旗士兵,都可以任意圈占民田,或没收明代贵族的庄田,组成皇庄、官庄、八旗田庄,此外还以各种名义占有大量官田。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这些官庄、皇庄、旗地比满清初年扩展了两倍多,达到八十一万余顷,竟占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以上。他们对于农民的剥削是十分残酷的:农民除了总缴纳地丁钱粮而外,还要缴纳其他的所谓“浮收”,所缴的银钱往往要高出应征的赋税好几倍。在缴税之时,腐败的满清官吏复有种种勒索,如农民以米缴税,则收税官吏按照五折甚至五折以下验收,所缴之米常常超过应缴数额的一倍以上。如农民以钱缴税,则收税官吏故意高抬米价,先把米价折成银两,同时再高拍银价,把应缴的银数合成钱文,经过近两道残酷的盘剥,农民所缴纳的钱物要比法定的税额不知要高出多少。
在满清统治阶级重重盘剥下,使大部分农民破了产,而满清官僚、汉族地主却在统治阶级的法律、政治保障与鼓励之下,乘机大肆兼并。自十八世纪末叶起,土地便渐渐集中在官潦与地主的手里,此后继长增高,日益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叶,更成为社会上的严重问题。
满清统治者因为本族人口过少,经济文化落后,为了征服和统治先进的人口众多的汉族人民,就一面勾结汉族中腐朽的少数上层分子,共同压迫汉族农民,另一方面则利用并扩大汉族中的内部予盾,使他们互相残杀,各不团结,以消灭汉族间的排满力量。因此,满清统治中国以后,形成了残酷的民族牢狱政策,而旦对于汉人的猜忌越越深,到太年天国革命的前夕,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汉民族的一言一动,都有被捕和杀头的危险,使得广大的人民,感到岌岌不安。
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到十九世纪中叶便渐渐走上了最高峰。掌握各国政权的资本家,为了开辟市场,搜刮原料,以便保持其高额利润,只有向生产落后的国家打主意,地大物博的中国使它们很垂涎,于是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侵略国,把商品(主要的是鸦片)、基督教、大炮,整套的侵略工具都搬进中国来。
资本主义侵略国使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变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二者密切结合,以反对占多数的人民。所以这时中国的社会,除了地主与农民、满洲贵族与其他各族人民的矛盾而外,还有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与中国广大人民的矛盾。
满洲贵族的压迫,地主的高度剥削,以及资本主义列强无止境的侵略等构成了太平天国革命以前的基本情况。但这是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所决不能容忍的,因而发动了太平天国革命,展开了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侵略国的英勇斗争。
二、革命运动的兴起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领袖。他是一个贫苦的塾师,生在广东花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广东沿海,是最早受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一省,在鸦片战争期间(一八四零——四二),广东人民亲自受到腐败的满清统治者对外投降,对内高压的政策,同时人民自己组织平英团、升平社等团体反抗英国侵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在鸦片战争以后,统治者的剥削越加深,外国的侵略越猖獗,这一切都激起了洪秀全和他的同伴的反抗意识。
洪秀全和他的同伴是以广西省作为宣传革命的中心的。因为那时在广西有很多从广东来的流亡人,可以作为革命的基本群众,而此时广西一些地区农民已自发地起来进行反满斗争。广西地理上又远处边陲,山路崎岖,满清政府的统治力比较薄弱。
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会发动群众,他们的革命团体发展得非常快。一八四七年,洪秀全和他朋友冯云山制定入会规章,订立严密组织,在广西桂平县紫荆山一带加紧宣传活动。
随着拜上帝会势力的发展,洪秀全、冯云山吸收了烧炭工人杨秀清、破产农民萧朝贵、失意地主韦昌辉和富农石达开参加了领导集团,提出了反满和铲富填贫等口号,他们与反动地主武装常有小冲突。
一八四九年,正是广西的大荒年,农民收不到粮食还得要断租纳税,全省各地都燃烧起反抗斗争的火焰。一八五零年七月,洪秀全号召各地拜上帝会的信徒到紫荆山金田村集合,并命令教徒全家参加革命,由公库供给衣食。响应号召,前来参加起义的有一万多人。这年十二月,打败了满清围攻的军队,革命情绪大为高涨。
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等正式宣布起义。这一年就是太平天国纪元元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此开始了。
三、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八五一年六月,太平军在桂平县以南大败清军,接着便解放了永安州(今蒙山县)。太平军正式建国为“太平天国”,洪秀全被推为天王,分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各王都受东王杨秀清节制。这时制定和颁行了各种政治和军事制度,并发布檄文,号召全国人民推翻满清统治者。
太平军在永安屯驻半年后,开始向北进军,一八五二年四月,进入湖南。满清政府虽然调派大军前往阻挡,也不能挡住太平军的前进。这个反动政府的军队依靠优势的火器,只能守住桂林和长沙两个据点。但太平军攻下岳州,获得了大批军械枪炮,战斗力更为强大,满清军队在装备上的优势也失掉了。一八五三年一月,太平军攻下了长江流域的中心——武昌;二月,分水陆两路,沿江东下,清军望风溃散;三月中旬,解改南京,并定都于此,改名天京。
勇敢善战、纪律严明的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到处诛戮人民痛恨的贪官污吏、地主豪绅,并把没收这些人的财物、食粮分给穷人,因此受到农民衷心的拥戴。这是它迅速获胜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民纷纷参加,太平军的队伍遂不断扩大,攻克南京时,竟达一百万人。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辉煌胜利,使全国人民的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北至黄河流域,南至广东,福建沿海,各地人民都纷纷举行武装起义。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便分别派遣军队北伐和西征。北伐的部队经安徽、河南、山西攻入河北。当时满清政府所在地的北京已直接受到严重威胁。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在战略上没有以主要力量乘胜直捣满清的老巢,致使北伐部队孤军深入,后援不继,在天津攻城战中失利,退守河北、山东边界,终被清军包围从南京派出的援军虽到山东,但没有达到和北征部队会师的目的。一八五五年初,北征部队在转战两年之后,全军覆没。
西征部队,和大地主、大官僚曾国藩所组织的地主武装,在安徽、江西、湖北境内血战多年,争夺长江上游安庆、九江、武汉三大据点。到一八五五年,西征部队曾占据了上述三大城市及沿江一带的地区,将曾国藩围困在南昌,几乎擒获。
当太平军攻克南京之后,满清曾派大军在长江两岸,夹攻南京,称为江南、江北大营。它虽然没有攻下南京、阻止革命势力的发展,但对于太平天国的首都却是个很大的威胁。到一八五六年四月和六月,太平军大将李秀成、陈玉成等先后出兵,击溃了江南、江北两大营。所以尽管这时北伐军失利,就整个形势而论,太平革命还是向前发展的。
四、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早就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拜上帝教本是洪秀全、冯云山两人创立藉以发动革命的,但后来领导实权却落入杨秀清手中。永安封王以后,杨秀清位在诸王之上,进一歩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洪秀全只是徒拥虚名而已。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宫中,不问外事,一切军令政令,都出杨秀清一人之手。杨秀清很有才干,给太平天国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但他的专权跋扈,也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而继续增长,他上逼洪秀全,下压韦昌辉、石达开,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韦昌辉是地主兼典当商出身,野心很大;他对杨秀清的专权早就不满,曾经与石达开秘密商议杀害杨秀清。后来得到洪秀全允许,从江西赶回南京,于一八五六年九月与赖汉英等谋杀了杨秀清以及杨党和杨的家属。因为株连太多,使得很多官吏都惶惶不安。石达开时在湖北,闻首都有变,赶回南京,对韦昌辉的滥杀表示不满,而韦昌辉则想连石达开也杀了以清除反对派。石达开闻讯逃往安庆,韦昌辉则杀了他的全家。石达开是一位很有威信的将领,军中都拥护他起兵去讨伐韦昌辉。洪秀全这时也不满意韦昌辉的跋扈,听说石达开率大军回京,怕有意外,于是杀掉韦昌辉以平石达开之忿,石达开到南京,很受群众欢迎,大家推他协助洪秀全处理政务。可是洪秀全因杨、韦内讧,非常猜忌,对于石达开不放心,任用他的家族洪仁发、洪仁达等掌管国政,石达开遭受排挤,受到牵制,因而率兵西去,远征四川,造成了太平军的分裂。
太平天国的内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第一,许多勇敢善战的革命将领,在杨党、韦党的罪名下被寃杀了。石达开率军西走,又带走十多万兵士,革命力量,大大地削减。第二,继续掌管政权的洪氏集团都是些贪鄙无能的人,把政治弄得很糟,从而使革命势力无从向上发展。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等看准了这一点,立刻发动反攻:一八五六年十二月,湖军攻占了武汉,一八五八年五月,又占领了九江。围困南京的江南、江北两大营在这时也重新建立起来,使太平天国长江上下游的军事形势,同时产生了严重的危机。
但是这时还没有给太平天国以致命的打击,自一八五六年八月以后,太平军在天才军事专家陈玉成和李秀成的领导之下,一面和清军继续争夺安徽沿江地区, 一面向长江下游发展,解放江浙,使太平天国的危局得以挽回。
五、太平天国的失败
太平天国独立自主的外交使得外国侵略者很害怕,不过,最初由于太平天国革命势力高涨,同时它们和满清政府还存在着某些矛盾,使它们帮助满清政府进攻太平天国的价钱没有讲好,所以,以英国为首的外国侵略者,表面上还采取所谓“中立”政策,不干涉政策。
一八六零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满清政府于一八五八年及一八六零年签订了天津和北京两个不本等条约,使外国侵略者的要求得到满足,而太平天国在内讧互杀之后,已显出衰败的征兆。于是外国侵略者开始参与中国的内战,它们和满清政府一道来扑灭太平天国,并利用地主阶级作为侵略中国的支柱。
从一八六一年起,外国侵略者在沿江沿海的重要城市里组织了侵略军。如在上海有:美国流氓华尔、白齐文所组织的洋枪队,后来英国侵略军官戈登,更藉此扩充为臭名昭著的常胜军;并有英国和法国粗织的混合军。在宁波有:法国组织的所谓常捷军,也有英法合组的联队。这些侵略军队到处杀人放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害。
另一方面,这些侵略国积极装备地主阶级的军队,使湘军和淮军,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得到改进和发展。
因此,汉奸刽子手曾国藩做出了三路进攻的决策:他以他的弟弟曾国荃为第一路,由安庆攻南京;以李鸿章为第二路,率所部淮军,会同驻上海的外国侵略军队,从苏州、常州进攻南京;以左宗棠为第三路,从江西打进浙江,攻取杭州,以切断太平天国在东南的根据地。曾国藩自己则驻在安庆,策应三路。
这时,英王陈玉成已在庐州(今合肥)作战被俘,使太平天国失去江北作战的膀臂;曾国荃则驻扎在南京城外的雨花台下,使南京对外的联络也发生了困难。李秀成自苏州到南京援救,曾建议洪秀全放弃南京,率领余众,突围到别处发展,但洪秀全没有接受这个合理的建议,他服毒自杀。一八六四年七月十九日,南京城破,守城太平军全部殉国。李秀成突围被俘,亦被杀。
南京陷落后,在福建、广东的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旧部,在北方的遵王赖文光部,一直在顽强地与满清统治者搏斗着,到一八六八年才先后被消灭。
以上只是对太平天国革命的经过描绘一个大致的轮廓,以下再就太平天国的革命性质及失败原因两方面加以叙述和分析。
(二)太平天国的革命性质
一、太平天国是反对封建的
太平天国反对满清统治者,它号召广大多数的汉人对于压迫他们的旗人作斗争,好像这个运动只是由民族矛盾引起的,并不是阶级矛盾,与农民的反封建无关。但必须指出,所谓民族矛盾,实质上,也就是阶级矛盾。毛主席说:“在民族斗争中,阶级斗争是以民族形式出现的”。所以,杨秀清等人起义时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并不是反对一般的满人,而是反对满清的贵族和支持这个政府的地主阶级。曾国藩答辩这个檄文的文书,略去民族矛盾不谈;而以维护地主财产及卫护儒教的身份出现。儒教是封建经济的上层建筑,曾国藩的卫护儒教,正可以清楚地反映:所谓民族矛盾、满汉问题,实质就是阶级矛盾,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太平天国在奠都南京之后,便提出了解决土地的方案,颁布了有名的《天朝田亩制度》。内容是:(子)土地归社会公有。主张“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这里的所谓“不受私”、“处处平均”,主要是土地的平均,以解决阶级的予盾。想把土地分为九等,照人口分配;男女平等,一律有权分受土地,每家所受的土地好坏各半。男、女在十六岁以上都享有受田权,十五岁以下者减半。(丑)耕种所得以及做副业的收入,一律汇交公库,归社会公有,每人及每家的消费,则由国家统一分配。(寅)军民合一。每二十五家中设两司马,管理法律、行政、礼拜等事。凡婚娶、弥月、喜事(即丧事,太平天国以死为升天堂,故谓之喜事),统由国库开支。——总之,这个方案是百分之百的平均主义。
这种思想,也许受基督教原始共产主义的影响,也许与“周礼”的思想有关,但毛主席曾说过:“绝对平均主义的来源是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所以,这正是农民思想,这个运动是反封建的。
不过,《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实行,而且太平天国在某些时候,好像是保护地主,例如《洪杨日记》载太平军在嘉善曾会为地主催租。其实催租只是通过地主征收赋税,并不等于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而且这种情形是太平天国晚期的事(一八六三年左右)。就整个说来,太平天国革命始终是反地主的。在早期掌握政权的杨秀清、中期以后掌握政权的李秀成都是出身于所谓“耕山帮工”之家。他们所带领的士兵也大部是穷苦农民,因此在革命之初,他们便把地主的财物粮食充公,使大家分食,具鲜明的绝对平均主义反封建的色彩。后来奠都南京,据汪士铎记:“蔡村(南京城外三十里的一个小村)千余家……民皆不识字,而仇恨官长(满清所派官更)。问:“官吏贪乎,枉法乎?”曰:“不知”。问:“何以恨之?”则以”收钱粮故”。问:“长毛不收钱粮乎?”曰:“吾交长毛钱粮,不复交田主粮矣。”(《乙丙日记》)这个故事记载的是太平天国的晚期,可见即使是晚期,在太平天国的首都近郊,还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他们是始终与地主阶级作不妥协的斗争的。
这一点从当时的外国人记载里,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一八六零年,英国布道会的牧师艾约瑟由上海到苏州去访问忠王,他曾把访问的报告登在《泰晤士报》上。据他说,由上海到苏州,在太平军统辖区内,农民都非常快乐地挥秧播种,太平军对他们很照顾,同时,在苏州,他看到以前那些“被尊敬而习惯舒适生活”的官僚地主,却被罚搬运重物,而只给一点酬金。在苏州最活跃的是一些外貌粗鄙的贫农。由此可见,太平天国所尊重的是劳动农民,而对习惯舒适生活的官僚地主阶级则给以严厉的抑制。
英国宁波领事夏福礼根据他在中国做特务多年的老经验,曾有这样的言论,他说:“太平军自从一八五三年占领南京以来就没有半打以上志愿归附他们的上等人。”所谓“上等人”是指的地主豪神和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没有这一类人,也可以充分设明太平天国革命是代表农民的利益,它是反封建的,所以很少有地主阶级中人参加。
二、太平天国也是反对资本主义侵略国的
伟大的人类导师马克思会正确地指出太平天国革命是由于英国的侵略引起的。他说:“在中国,起义连绵不断,已有十年之久,而且现在已汇合成为一种强有力的革命。不管这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而起义爆发的本身,毫无疑义地是英国的大炮引起的。
因此,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和满清卖国政府不同,它是力争独立,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的。
我们可举一些具体的事实作说明。
以前面所举的英国牧师艾约瑟为例。一八六零年,太平天国以风扫席卷之势攻下了丹阳和苏州,使侨居在上海的商人很震动,他们生怕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带买不到生丝,因而派艾约瑟假商谈宗教为名,去苏州访问忠王。艾约瑟到后,提出在嘉兴、南浔等地买丝的问题,而忠王回答,英商可以在太平天国占领的地方买丝,但必须照章纳关税。这个有力的回答是在说:“在太平天国统辖区域和以满清査政府的办法截然不同,并不许洋商任情出入,武装走私(走私事甚多,见《筹办夷务始末》),而必须依法抽税。但缴纳关税。便意味着提高丝的成本,影响丝的销售,不消说,这对于非法的外国商人是不利的。后来英法两国武装霸占上海,反对太平天国解放该城,干王洪仁玕向他们写信解释,而两国领事都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反对资本主义侵略国的外交方针触动了它们在华的经济利益。
英国侵略者既不能在太平天国境内像以往一样买到廉价的丝、茶,同时随着太平天国革命势力的发展,又切断了满清统治区与英国之间的丝、茶贸易,使洋货的销路也大为缩减,从而使英国对华贸易陷于停顿状态。一八六二年二月,上海英国代理商会主席邹恩向英国领事提出了这样的报告:“自从两年以前,太平军逼近苏州,重要商业的没落,便与太平军的前进成正比例发展,苏州陷落后,因为宁波尚在清政府手里,差可维持,但自宁波失后,各方面对进口货的要求,便完全停止。”同年八月,英商会主席韦伯又报告说:“太平军占据江浙后,使丝价提高了很多,因此今年的出口量比去年少了一万四千包。他们阻碍着上海往西的交通线,内地的茶叶也运不来。”
再次,外国侵略者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作为侵略中国的根据地,这是太平天国极端反对的。一八六一年冬,太平军解放了宁波,英国要求宁波租界也必须像满清统治之下的上海那样,不受中国管辖,以便任意做侵略中国的勾当。可是这种无理的要求被太平军将领范汝增等毅然拒绝了。据宁波英国领事夏福礼写给英国公使的信说:“太平军答复我们的一切信件都是恶意的、讽剌的和挑衅的。其中有一封信竟宣称,他们丝毫不怕我们,并正在准备和我们打一仗,以决雌雄。可是,最该反对、难以容忍、特别表示出他们毒辣用心的是关于宁波租界的一段,他们居然说租界是他们的,不属于我们,断然拒绝我们在租界区的权利。
英国对贸易的値,在太平天国起义的那年(一八五一)是一千五百万磅,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不过中国是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的社会,基本上自给自足,不需要购买外国货。这使英国对华的正当贸易无前途,即以一八五一年而论,一千五百万镑的贸易额,布匹一项不过占一百万镑,其中绝大部分是鸦片贸易。
可是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域之内是严禁吸烟的,不但禁吸鸦片,就连烟叶也不许吸。这对于以鸦片为大量的,几乎是唯一的对华贸易的英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们且看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和进攻上海以前,英国的鸦片贩子是多么叫苦。
一八五三年,以专卖鸦片业的上海怡和公司有这样的报告:“由于太平军的扩展,上海对于鸦片的需要大减少,加以一般囤户急欲脱售,是以造成鸦片不断地跌价,好烟土贬值到三百七十元一百斤,还卖不到现款。一八五四年说:“由于中国混乱的局面,最近我们有个呆滞的鸦片市场,好烟土的价格竟下降到三百三十元一百斤。”一八五五年说:“鸦片贸易仍然不景气,中国对于鸦片的需要大大地减少,虽然廉价出售,还是没有人买。”一八六零年又说:“由于太平天国的节节胜利,鸦片市场已无法维持,所有的各色鸦片都无人问津。”
由于太平天国的种种反侵略措施使外国侵略者不能以走私的手段买到丝、茶,也不能肆无忌惮地贩卖毒品,同时,使它们从满清卖国政府手里所已经取得的非法权利——不平等条约——也无法保持,这就是这些侵略国家与太平天国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这就是它们所以支持、帮助满清政府绞杀太平天国革命的基本原因。
(三)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因而它的失败原因有很多是和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是相同的,同时,也有它自己失败的特点。我把这些一般失败的原因和它独有的特点归纳起来,约可分为以下四项。
一、由于个体经济的生产方式,农民起义是与巨大机器生产的工人革命绝对不同的,他们的组织松弛,觉悟性慢,因而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阶级,独立担当起伟大的革命运动,并把这个运动进行到底。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农民们由于外国侵略者的压迫,由于封建地主的剥削,他们不堪其苦而起义了,但毕竟因为他们分居在各个农村,附着于各块土地,使他们无法理解农民阶级的一致性。就反在对封建主义说,他们虽然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队伍里没有半打以上志愿参加的地主,好像他们对于地主阶级有自觉的认识,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何以不大力推行?而在个别的地方,何以还容许地主收租?这说明他们只是反对某些地主,而不是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来认识它, 反对它!
因此,太平天国对于满清政府、对于满清贵族是绝不妥协的,但是对于汉人地主,则有时存着幻想。相传李秀成被俘以后,曾想联合汉奸刽子手曾国藩共同反抗满清便是一例。他没有意识到曾国藩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阶级则是满清统治中国的支柱,和曾国藩筹划推翻满清政府岂不等于与虎谋皮。
对于外国侵略者也是这样。太平天国虽然反抗外国侵略,但对于侵略者的本质并不很认识。所以他们一方面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而对于所谓西洋传教士颇为敷衍。例如干王、忠王对于美国教士罗孝全,英国传教士艾约瑟、杨笃信等人是相当要好的。固然,这并不是说,太平天国容许传教士在太平天国统辖区内作非法活动,但至少是他们不知道商品、傅教士与大炮为整个外国侵略者的一套。同时,对于外国流氓,如白齐文等人投到太平天国这方面来的,他们都尽量收容,而不知其别有用心。
二、宗教的束缚。宗教本来是麻醉人民的鸦片烟,它叫人俯首帖耳做统治阶级顺民,这是它落后的一方面。但在阶级社会里,宗教是与广大群众联系着的,通过它,可以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向统治阶级作斗争,这就是历代农民起义往往采取宗教方式的缘故(如汉末的黄巾起义,元末的白莲教起义等)。洪秀全利用拜上帝会这个宗教组织向满清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作斗争,金田一呼,参加者便一万多人,此后,誓师北至武昌,复浮江而下,东抵南京,沿途农民踊跃从军,在三年多的期间便发展到百万雄兵,其中拜上帝会和与拜上帝会保持亲密联系的天地会是起了一定的组织作用的。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些落后的迷信的宗教已经不能担当起革命的组织者,而成为太平天国前进的绊脚石。这时洪秀全所依以为革命武器的拜上帝会,不但和代表封建主义的儒家相抵触,而且和代表外国资本主义的基督教也不相容,许多外国传教士,如罗孝全、何默斯等人都根据圣经来反驳太平天国所标榜的教义,这使太平天国革命在理论上失去根据,因而洪秀全等人不得不伪托升天,面见上帝,说什么得到上帝的指示等谎言,以为发号施令的根据。但单凭这种宗教迷信的把戏是不能发动农民和号召群众的。“升天”的诡计,必已为很多人识破,因而对他们不满。这时拜上帝会已不是号召农民的象征,而是代表落后的标帜了。
复次,所谓读圣经、见上帝,本来都是组织农民的手段,而洪秀全后来却误认为唯一致胜的办法。李秀成说他在南京,“不问政事,只是教人认识‘天情’(指《天情道理书》),自有升平之局。”他自称为“天生真命主,可不用兵而定太平一统之局。”南京被困,李秀成曾劝他突围,另图后举,但洪秀全却死守不走,他驳斥李秀成说:“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鲜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朕铁统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在围城之前,他既不储粮,也不练兵,到围城绝粮之时,却叫南京全城的百姓吃“甜露”(甜露指地上所长一切植物),说什么可以“养生”。这时洪秀全一概不听信别人劝告的话,同时他自己又无任何解围的办法,他只是如李秀成所说的“一味靠天”;宗教的确成了他的革命包袱!
三、内讧。太平天国的一般领导人物和历史上的其他农民起义一样,他们是皇权主义者,虽然反对地主,却是拥护好皇帝.他们所以起义是推翻旧皇帝自己做皇帝。于是洪秀全做皇帝了,杨秀清也想做皇帝;杨秀清掌权了,韦昌辉、石达开也想掌权。因而酿为内讧,构成惨案;后来杨、韦被杀,石达开出走,洪秀全只信任他的兄弟王(洪仁发、洪仁达、洪仁玕等),对于异姓王如陈玉成、李秀成等则始终不信任,对于革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洪秀全、杨秀清所以起义成功,是因为他们会抓住了当时阶级矛盾的本质,提出的口号和主张,是符合农民利益的。后来由于阶级的限制,很多人只是为个人的名位、权势打主意,并在定都南京以后,生活方面也感染了奢侈腐化的作风(如营造宫殿等),革命的情绪大为低落。
四、地主阶级与外国侵略者的反抗。在太平天国初起,是以反满为主要内容的。它既把民族予盾提到第一位,所以当时有些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都表示中立态度,他们既不卷进革命的漩祸,也不积极参加满清政府所组织的团练军队。后来太平天国的队伍扩充了,势力浩大了,反地主的声浪愈来愈高涨,因此使一般地主都害怕起来,于是彼此联合,纷纷组织团练乡勇来抵抗太平军。这时太平天国的坚强敌人,已不是满清政府腐朽的八旗军兵,而是地主阶级所组织的武装团练,尤其是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李鸿章等所组织的湘军和淮军。
资本主义侵略国为了维护它们在中国既得的非法利益及扩大今后的侵略阴谋,它们是坚决反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因此一方面派遣军队参与中国的内战,一方面以洋枪炮艇武装满清军队。中外反革命势力在军事上密切地合作,对于太平天国革命进行残酷的镇压,使太平天国运动终归失败。
斯大林论十七世纪俄国的农民起义领袖拉辛失败的原因说:“个别的农民起义,即使不像拉辛暴动那样带有所谓“强盗性”和无组织性,也是不能达到任何重大结果的。农民起义只有在与工人起义结合起来,只有由工人领导的时候,才能得到胜利。只有由工人阶级领导的联合起义,才能达到目的。
毛主席分析我国历来农民失败的原因也有同样的英断。他指出:“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
太平天国革命也正像历史上的其他农民革命一样,由于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所以无从与工人革命结合起来,不可避免地走向同样失败的命运。
(四)小结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的一个,它是在十九世纪中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发生、成长起来的。就其性质讲,一方面是二千多年来单纯的农民战争的终结,另一方面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因此,除了像历史上一般的农民革命反封建而外,还兼有一重任务,便是反对外国侵略者,尤其是英国侵略者。这个伟大的革命运动,从一八五一年金田起义起,到一八六四年南京陷落止,前后英勇地斗争了十四年,如果连后来继续在福建、广东斗争的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的一支军队和与北方捻军合流以后遵王赖文光的一支军队算上,前后合计共斗争了十八年,革命波及的地区有十八省,占满清封建王朝的大部分。革命是失败了,但它却留给后人一个宝贵的教训,要取得胜利,必须抛弃封建时代旧的斗争方式而寻找新的道路。太平天国革命不仅震撼了腐朽的满清统治者,而且使那些以坚船利炮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感到惊惶失措,进而严重地考虑他们所应采取的态度,推迟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过程。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外国侵略者由表面“中立”到进而干涉,由直接参加到后面操纵,它们玩弄了很多的侵略手法,其中内容是复杂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有一点很明显,就是这时在中国的主要予盾,已是外国侵略者与反动的满清封建王朝密切结合对于中国人民的冲突和斗争。太平天国所领导的革命运动由于客观环境、历史条件以及农民起义性质的限制,终于在内外反革命敌人的联合进攻之下失败了,但是这个革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值得我们重视、学习并从其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却正是这个反帝反封建过程中最壮烈的一部分,它正像毛主席所说的“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