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宇:四十不惑,跳出舒适圈,拒绝熵增

宁向宇
ZF2108138(集中I班型)
工作单位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高级IT经理
本科院校
南开大学 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
“4” :年过40为什么考MBA?
年过40人称不惑之年,离开校园二十年后,工作、生活似乎都开始在一个滚动的齿轮上来回运转,每一个节奏都可预料、可重复,用肉眼可见的速度朝着最终的结果走去。突然有一天,我读到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他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这句话深深刺激了我,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适,这不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吗?!我必须从现在的舒适圈走出去,自律慎独、脱离平衡态,进入新的社交圈,给自己找点“难事”,学习掌握新技能,打破既定的生活模式。
于是我确定了一个完美符合这些要求的“小目标”——报考MBA。
工作多年虽然积累了一些管理知识,但是报考MBA却不仅仅需要实战,还需要丰富的理论基础,而这正是我这样离开校园多年的人所缺乏的。
“3”:3个月备考能否进考场?
从做决定到考试,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3个月、90天,2门考试科目,平均一门科目复习时间只有1个多月,真正是时间紧、任务重!
于是我拿出工作中用到的项目管理方法,对每门科目制定了细致的复习计划,在做好时间管理的基础上,重点突破薄弱科目。
相信很多中年考友们都有体会,虽然人到中年工作生活都在既定的轨道上重复,但是这也意味着琐碎的事务会持续的跟随你,因此时间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碎片化学习”是一剂良药,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很多完整的个人空白时间,抓紧每一个时间碎片,高效学习才是最适合我们的。这里我推荐可以在上下班路途上的时间听一些MBA考试讲解课程,晚上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做习题来巩固和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学习闭环。
此外考试的科目有三门,找到自己的薄弱点,重点突破也很关键。从20多年前大学毕业后,我就再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英语,平时的工作中用到的机会也不多,因此英语首先就是挡在我面前的一头拦路虎。
仔细思考后,我在复习开始前找了以往的英语考试真题做了一遍,然后具体分析词汇、语法哪些部分更弱。我发现英语单词是我的最弱项,因此我做了更详细的英语单科学习计划。我个人有中午跑步的习惯,跑步的时候大脑放空,很适合背诵英语单词。现在有很多的单词APP非常实用,可以一边跑步一边跟着APP记忆单词。就这样一点一点积累,终于我通过了最让我头疼的英语考试。
除了这些学习方法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获得家人的支持。我家里有两名学龄儿童,在报考前,我向他们表达了爸爸要一起学习的计划。两个孩子非常的兴奋,因为以往和爸爸的相处都是在玩耍,现在竟然要和他们一起坐在桌前学习!这个体验又新奇,又更有认同感,爸爸竟然和他们一样也要写作业、做试卷!就这样我们家形成了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偶尔我还能和女儿一起讨论学习的具体内容,形成了教学相长。当然,太太的后勤支持也是我们愉快学习的后盾。在这里非常感谢太太的支持和付出!
“1”:1次上岸仅仅是运气?
身边的人对于一次报考就成功上岸,经常会说“运气太好了”。但是真的全是运气吗?我想不尽然。
心理学上,人面对未知的事物,第一反应是抗拒和逃避。当我们一旦做出决定要报考MBA,打开天窗,拥抱新知识,那就必须不断的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和信心,同时通过后面一系列的学习来增强这种信心。有了信心,当面对学习的难题时,也会积极的去克服、解决。
韩寒说,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在梦想实现的过程中我们的收获和快乐只有坚持过的人才能体会。再过20年,当我回首这段报考MBA的经历,我想心中依然会充满自豪,和没有白白浪费人生光阴的感悟。
最后,送给很多像我一样曾经在迷雾、困惑中的MBA中年考友一句话:放松心态、积极备考,好运会光顾有准备的人!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