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明算账——戏评西晋八王(三)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车右花盾

五、最悲情——长沙王乂

“清正廉明”+“维新”,这是CA在全战三国八王之乱dlc里给出的最好称号。长沙王乂也确实是八王之中唯一正派的人物。不知是否因为和曾祖司马懿姓名谐音了,CA把乂字的读音从yi4改为ai4,不过我还是觉得叫他司马叉更亲切。
叉哥早年被楚王玮一案牵连,贬爵常山王,还被一脚踢回封国。之后凭借参与倒赵联军出工出力的功劳复爵,并留在京城。叉哥是八王中唯二到过封国并使用过封国军队的王。
河间王颙倒齐时,广发檄文,诸王大多不予理会。唯有时年26岁的叉哥,不清楚是他眼里揉不得沙、真心看不爽齐王嚣张跋扈,还是一时犯楞、担心檄文被齐王发现无法辩解。总之叉哥悍然政变了,率王府卫队包围大司马府,鼓噪“齐王谋反”。齐王冏这边明显还没明白状况,一边组织防御一边回应“长沙王矫诏”。双方在皇城内上演全武行,池鱼遭殃。最终叉哥成功赶在齐王主力回援前结束战斗,将其斩首徇众,诸军一哄而散。
但叉哥政变成功后,没有自己夺权,也没有把政权交给西边那个看上去不怀好意的远房怪叔叔,而是请自己那颇受爱戴的弟弟成都王颖掌权。成都王颖选择在邺城遥控洛阳。

好景不长,怪叔叔河间王颙和他的部下李含又开始挑事,叉哥愤怒地处死了李含,结果河间王颙以此为借口发难。颖弟竟然也参与其中,意图东西夹击自己。叉哥手里没有军镇之兵,只有王府卫队,因此他决定不能困守洛阳,而是跳出外线寻找机会,于是他携皇兄开始转战。
城郊七里涧一战,叉哥军神附体,一仗报销掉陆机率领的十万邺城军,达到了人生的最高点。骄傲的叉哥奉皇兄还宫洛阳。然而张方率领的关中军随后赶到,这位经验丰富的宿将可不比清谈名士陆机,年轻的叉哥屡屡被其看破,不知不觉间战局就变化至他本应当竭力避免的龟缩模式。

面对二王联军的围城,叉哥守着残破断粮的洛阳坚守了四个月。不料被突然跳出的二五仔东海王越给献了城门,自己也被绑了送至西军营地。叉哥宁死不屈,怒骂二王飞扬跋扈、藐视皇权,结果张方也是个不讲究的,他是火将,叉哥是木将,火克木(bushi)。于是他下令把叉哥绑在火刑架上活活烧死了。悲夫我叉!

六、好少年黑化——成都王颖(上)

成都王颖原本也是个不图名利的好少年,而且长得帅prprpr。当年随四王联军扳倒赵王伦后,23岁的成都王颖主动向堂兄齐王冏提出,自己愿意还镇邺城,不留在洛阳,尽可能减少潜在的矛盾冲突。在洛水桥上,兄弟二人还上演了一出感人至深的送别戏码。在洛阳期间,成都王颖帮陆机求情,使他免于牵连之罪,于是陆氏兄弟入仕邺城幕府(如果成都王颖能预见未来——“你不要过来啊!”)。
即使冲太孙尚薨,齐王冏拥立清河王覃为太侄,对抗惠帝诸弟之意已十分明显时,成都王颖依然没有发作,甚至还拒绝了李含和河间王颙邀请共讨齐王冏的檄文。好哥哥长沙王乂在洛阳政变做掉齐王冏后,尊奉这位“万民景仰”的贤弟来掌权,于是24岁的成都王颖开始在邺城遥控朝政。这是一度执政。
然而掌权后的成都王颖,也像堂兄齐王冏一样开始黑化,脾气日益豹躁。与长沙王乂和新野王歆交恶,结果被长沙王乂切断了遥控信号,一度失政。

当河间王颙宣布讨伐长沙王乂时,成都王颖这次果断响应,并且一口气掏出十万人马来助战,是“汉魏以来未有之大军”,由名士陆机担任主帅,浩浩荡荡地南下洛阳。可是陆机不愧是CA都特地提醒“不要让他带兵”的神仙级将领,七里涧一战,邺城兵被连军镇都没有的长沙王乂打得全军覆没,血流漂杵。陆机陆云兄弟被暴怒的成都王颖处斩,徒留“华亭鹤唳”之叹。
好在联军的实力究竟是碾压型的,张方的关中兵将王师按死在洛阳,东海王越适时献城,长沙王乂被绑上火刑架,成都王颖在兄长纷扬的骨灰中,二度执政。
成都王颖仍然选择了驻邺城遥控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与皇帝的直接冲突,给朝廷保留点可怜的面子。而且邺城是自己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比危机四伏的京城要让人安心许多。但这也是有代价的,洛阳万一有变就无法在第一时间扑灭。
掌权日久,成都王颖的黑化进一步加剧。他废掉太侄覃和羊后,自立为皇太弟,这在八王之中也是仅次于赵王伦的野心了(不过成都王颖的确更有继承权,只是自立的手段忒难看)。群臣中有看不过眼的,自发组织家丁抗拒,驱逐邺城驻洛阳的遥控器石超。成都王颖二度失政。

一直隐忍蛰伏的东海王越趁虚而入,夺取了洛阳朝政的控制权,随即大张旗鼓地奉惠帝御驾亲征邺城。他大概以为成都王颖新败,是个实力孱弱的软柿子。两军决战于荡阴,事实证明即使成都王颖再菜,只要没有陆机帮忙,虐单个的东海王越还是非常轻松的。邺城兵大败东海兵,成功抢回了惠帝,虽然中途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嵇康之子侍中嵇绍因保护惠帝被杀导致惠帝大为不满。成都王颖三度执政。

东海王越虽然败了,但他是一个兄弟很多的宗王,而这些兄弟们在河北各州郡对邺城虎视眈眈,比如并州刺史东瀛公腾。邺城兵在此前的连续战役中折损非常严重,于是成都王颖打起了招募胡人雇佣军的主意,他找上了匈奴刘渊。他的盟友,幽州刺史和演,邀请乌桓人。成都王颖算是第一个带路党,继赵王伦捅开氐羌马蜂窝后,是他又引来了匈奴人(虽然按刘渊的实力扩张速度,有没有成都王颖这一手区别不大)。
与之针锋相对,东瀛公腾和青州刺史王浚,眼见大哥东海王越败得那么惨,也招募了鲜卑人当打手。雇佣军之战,鲜卑人率先打败了乌桓人,刘渊寻思着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抛下成都王颖跑路。邺城无力抵挡鲜卑、并州、青州联军,被攻陷并劫掠。已失去军队的成都王颖带着惠帝仓皇南逃洛阳,被早已等候在此的怪叔叔河间王颙军队截住,直接扭送长安。成都王颖三度失政。

长沙王乂、成都王颖,分别是八王之乱的第五、第六个宗王。他俩连同此前的楚王玮,是惠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关系最为亲密。这三人也是八王中风评较好的——飞扬跋扈藐视皇权的程度较轻,也没有苛政暴政或是其它荒唐事。如果他们中的一位能最终夺权、长期辅政,或许晋朝的国运还不至于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卷八十二至卷八十六(晋纪四至晋纪八)
《晋书》卷三、卷四、卷五(武帝、惠帝、怀帝愍帝本纪)
《晋书》卷五十九、卷六十(八王、八王从臣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