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在职—北京大学日语MTI笔译总分第1名上岸经验|2022翻硕(MTI)考研经验

——人字拖的出走
序
今天的主人公小陈,原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
虽然并非日语科班出身,但会学习的人都知道,在学习中“迁移”这个技能非常重要,所谓“迁移”,其实也就是想办法让自己一通百通。(别的学科我不敢妄言,文科的学习方法大体是相通的)
正所谓“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思考,如何让过去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与新的知识相结合。下面贴出一些跨考上岸北大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与鼓励。
说回小陈的情况,她不仅不是日语科班出身,还是在职考生,但她不仅能练就一口不错的日语发音,还能在考研中以第1名的成绩上岸,实在是难能可贵,极为优秀。
实话实话,小陈在备考过程中也曾经“丧”过,我还找她谈过,让她坚持下去。
大家可以发现,即便如此优秀的人,在备考时也会有失落和消沉的时候,所以,当自己在备考中(或者做一些别的事情)也有类似状况出现时,不要苛责自己,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坚持下去。
希望小陈的事例能鼓励到万千考生,也希望小陈越来越好,日后发挥出自己英语+日语的复语优势。
唯斯
基本情况
大家好,我是小陈。本科毕业于北京某海底捞大学英语专业,现在在一家养老外企当一个勤恳打工人。大二暑假开始学标日,大三考了N2(177),大四考了N1(147)和CATTI三笔(71/65)。
19年大四的时候,我跨考北外失败,第二年在职二战北外依旧无疾而终。去年四月份,我带着不甘和倔脾气,说服了因为两次失败而恐惧焦虑的自己,开始了我的第三次考研生活。这一次,我凭着我的一腔孤勇把名字写在了北大的拟录取名单上,也终于可以对去年决定三战时的自己说一声,恭喜你,这次的奖品不是【再来一年】了。
初试备考
前情提要
因为我是在职备考,所以很多方法和时间安排都是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参考。使用到的资料和软件我会整理放在初试部分的最后,大家按需使用。
政治(72/100)
政治这一门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跟着学,一般分数都不会很破碎。注意别当海王,用肖秀荣的教材听徐涛的课,反手还跟着腿姐的带背。每个老师风格不同,太博爱可能你会混乱的。因为政治对于文科生来说也算是老熟人了,我经常把政治放在一天学习的最后,在被专业课很虐之后看看徐涛唠嗑讲故事,也算是个生活调剂了。
选择题部分
注意归纳错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复习书上不熟悉的章节。有平板的同学可以尝试无纸化, 笔记和错题整理都用平板,这样后期找知识点或者错题的时候可以直接搜索关键词,比翻书要方便很多。

大题部分
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提前背一些万能模板或者套话公式,等四套卷出来才开始背大题也是完全来得及的不用太担心。毕竟背得早忘得快,谁还不是遗忘王者了。
大致时间安排
8-9月: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搭配他的强化班课程把知识点过一轮,整理好笔记和知识框架。
10-11月:刷选择题,把主流的几个老师出的模拟题都刷一遍,整理错题,找出薄弱的知识点有针对地复习。
12月:背大题,我背的肖秀荣《四套卷》大题部分,配合空卡(小破站ID:空卡空卡空空卡)的带背视频。
翻硕日语(82/100)
我在初高中看了很多日漫和日剧,所以开始学日语之后就下意识地依赖之前积累下来的一些所谓【语感】去做判断,导致我的日语基础学得非常不扎实,用在考研上就更加无语凝噎了。所以我在这门公共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基础的单词和语法。看起来可能性价比不高,但是恶补基础能让我在翻译部分避免掉很多低级的语法错误,也算是一石二鸟了。
词汇
主要是整理了手边N1和专八词汇,然后放进anki里有空就背。惯用语部分整理了《日语惯用语词典》里不熟悉的部分,一样放进anki里。词汇部分考察范围太广了,日常翻译练习和阅读的时候要注意积累不会的词。
大家复习的时候也别只盯着生僻的难词看,相似词汇的辨析,基础词汇的读音和用法也要查漏补缺。比如北大今年考了利益(りやく),单词本身不难,但读作りやく时却意为佛的恩惠。我在考场上理直气壮地选了りえき的选项,然后完美被绊倒。
语法
蓝宝书和专八上不熟悉的语法归纳整理到笔记本上,每个月定期复习一轮。然后把N1和专八真题都刷了一遍。此外还报了瑞译的语法班,把没掌握的漏网之鱼又捞了一遍。
阅读
主要刷了N1和专八的真题,阅读比较有信心所以没花太多时间,就不唠叨了。
翻译基础(121/150)
词汇互译
基本上用的就是瑞译的词汇互译课程加上平时翻译练习时积累的词。我会整理到excel里,每天用函数随机抽50个默写,然后标注出词汇的重要程度和背诵次数,以便后期复习的时候有所取舍。最后两个月冲刺阶段我会挑出重点词汇来背,舍弃那些不太可能考或者死活背不下来的词。此外,记得复习前期已经掌握的词,不要背了几次觉得自己记住了就不复习。我就是那个因为没复习,在考场上连【核酸检测】都没写出来的大冤种(微笑)。

翻译
翻译材料就是瑞译的翻译训练营、精修班和冲刺班大全套,然后MTI及CATTI日语考试公众号里的练习合集(主要是政经部分)。每次写完翻译练习我会先一晩寝かせる,第二天再来看自己的译文,进行二次修改。一是为了消除对自己译文的羞耻感,二是隔一段时间再看就能更清楚地发现自己翻译上不足的地方。之后就是根据参考译文和直播课修改译文,积累词汇和固定用法这些。
因为学习时间有限,基本上就只做了瑞译的翻译练习,所以我会隔一两个月把这一段时间做过的练习用类似于视译的方式在脑内试着翻译一遍,然后挑出翻得不顺的地方重点复习。
前期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练习政经文章,因为我在这之前基本没有练过翻译,政经类文章相对来说比较有章法套路可循,在短时间内可以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可以利用政经文章的练习积累固定用法,也可以给自己树立自信心。
北大的翻译还会出文学类文章,比较难翻译。今年日译中是三岛由纪夫的,中译日是矛盾的,考场上看到真的会心绞痛。文学翻译咱们就努力做到意思准确就好。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多看看一些知名日本作家的中日对译版小说,或者看看中国各位大家名篇的日译版,既是生活调剂也能拓展知识面。要是考场上真遇到看过的文章,那就可以偷着乐了。
自从进了瑞译的训练营,每次练习都觉得自己就是个菜狗,被大佬和参考译文摁在地上反复摩擦。每次得到【整体不错】的点评我就会开心一整天,反之如果没被夸奖我就能emo一整晚。那段时间心里特别没底,以至于到了精修班,初初老师有一次夸我翻译得不错,我第一反应是“啊!她好優しい啊!”。
转折点出现在冲刺班,我突然发现训练营时期需要一个词一个词往外憋的文章我可以比较顺畅地译出来了,我才有种“我好像是进步了”的实感。这种进步像是在跨台阶,前期很长一段的努力都是在抬腿迈步,艰难且看不到成效。等到实实在在踏上去才会“顿悟”,自己的努力好像是有效果的。
再后来,一句话点醒了我。“你要是能翻得很完美,你还读什么研。”真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现阶段翻译练习的目的是提高水平而不是追求完美,我只是个求学者又不是翻译大家,别给自己这么大压力。“一旦接受了自己的软弱,那我就是,无敌的!”
百科与写作(124/150)
名词解释
瑞译的百科课程可以说是押题的王者了,翻开试卷的那一刻仿佛看到瑞译的老师一脸笑容对我说:我厉害吧。和词汇互译一样,我会把名词解释分类整理到excel,看一两遍,标出每个词条的关键词,然后每天抽背。
名解需要注意几点
一是手速,一定要先试试自己的写字速度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完25个名词解释,不要上了考场发现都会但是速度太慢写不完。
二是背诵方法。词条太多了全都背下来不现实。可以先看几遍,提取关键词背诵。比如孙武就可以记春秋、军事家、孙子兵法。
三是归纳。高情商叫归纳,低情商就是胡扯能力。词条大致几类:人物/地点/事件/著作这些,有些套话是能通用的。比如说到中国古代人物,基本上都是官员/政治家/诗人,对文学做出了贡献/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再比如某部著作,那可能就是集大成之作/XX文学代表作品/对后世的发展影响深远/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有参考价值。多记些套话,考试时遇到不会的词条你也能编出了一二三点来,不至于无话可说。
写作
应用文部分看了《应用文写作》这本书里的一些常考的应用文类型,加上冲刺班里几次应用文作业的参考文章,记了下格式和框架。大作文部分基本没有复习,然后在考场上看到【记叙文】的文体要求时,默默写下了小学生流水账。
写作部分由于我的拖延,直到上考场我也一篇都没练过。大家引以为戒,至少要自己动手练几篇,积累一些写作素材。


复试备考(88.3/100)
初试之后我就开始放松,一直到初试成绩公布我也没觉得我自己真的能过。看到初试成绩才垂死病中惊坐起地开始练习视译。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管觉得自己考得如何都要尽早开始准备复试。
自我介绍和问答
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学习能力、工作、报考原因几个部分写了500字左右的自我介绍,然后根据自我介绍的内容想一些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加上一些通用问题准备了50个左右。
准备问答的时候要有意识地用一个答案对应多个问题,背起来更轻松些。比如【感兴趣的翻译领域】这个问题我准备的答案是【文学翻译+举例喜欢的文学翻译作品】。这个答案也可以对应到【兴趣爱好】、【为什么喜欢翻译】和【读过哪些书】这些问题上。
准备好问答可以和群里的小伙伴组队练习模拟面试,只有多练习才能克服面试中的紧张情绪。我还报了瑞译复试班的几个套餐,前后四次模拟面试让我从一开始的哑口无言,成功进化成可以壮着胆胡说八道了(不是)。
视译
用的是瑞译视译听译课的资料和人民网的文章,自己练习我会计时录音,然后对照译文回放音频找出错译漏译的地方,还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我一开始时语速太快,一卡壳就会显得特别明显,导致整体语速失衡,平时练习时要有意识地控制匀速输出,遇到不会的可以模糊处理或者迅速跳过,不要在一个地方停留太多时间。
在这之外我会每天和小伙伴们互相找视译材料进行练习,找出各自听视译时的优缺点,之后再回听自己的录音,加以改进。
写在最后
关于在职考研
在职考研难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学习时间不足。
我现在在一家比较养老的外企工作,965不加班,隔周出勤,一个月有一半的时候可以在家办公。即使是这样,我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也没超过三小时,这和全天备考的同学是比不了的。所以我每天的目标更多的是【完成该做的事】,而不是【学习x小时】。时间不够只能集中力来凑。

为了保持学习的动力和专注力,我用的是【交叉拖延法】。被翻译伤透了心,我就看看语法。不想做阅读可以背背热词。实在不想刷政治题我就去整理百科词条。如果今天实在心态爆炸,就给自己放个假,收拾屋子做做饭。不要为了延长学习时间而坐在桌子前面,感觉好像很努力其实什么也没看进去。
二是学习和工作生活难以兼顾。
工作之外加入了备考学习会让你的娱乐时间大大减少,生活上也很难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和学习两块巨石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在自找苦吃。这件事情上我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有所取舍】。
我的目标是考上研究生,所以在工作上我就得放弃掉晋升等机会,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让工作上的失误影响我的学习和心态。中途我曾经考虑跳槽到某互联网公司,最后因为害怕加班严重影响学习,还是放弃了。
在生活上我可以说是完美的反面教材了。考研期间我胖了快二十斤,很长一段时间里报复式熬夜打游戏。结果就是白天精神不振,工作错漏百出,学习效率极其低下。所以大家如果在职考研的话还是要注意保证睡眠时间,每天散散步做做运动,不要等考上了还得吭哧吭哧地减肥(是谁我不说)。
总的来说,如果大家想在职考研,最好先衡量一下现在的工作能不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以及自己的意志力能不能接受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工作和学习占满的生活。在职考研的生活整体来说很枯燥很辛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心中的那个学校专业会让你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关于三战
北大之前我考过两次北外日研,都以失败告终。总结经验无非就是亮点,能力不足和目标不明。大学时期的我考研更多的是为了逃避就业,也逃离不太喜欢的本科专业。
当时考过了N1,就自觉在日语学习上有些天赋,头铁地想要跨考日语研究生。选择北外日研无非就是因为名气大,感觉很厉害这种十分肤浅的理由。抱着逃避的心态考研,导致我在备考后期经常陷入一种“我这么折腾是为了什么”的自我怀疑之中,不等生活把我压垮,我自己就已经泄气了。
我花了两年时间意识到自己其实不适合考学硕,也没有搞学术的心。又花了一年时间才发现,自己做翻译练习的时候是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发现我跨考日语的初衷是希望有朝一日当个译者,把自己翻译的书摆在书柜上见人就显摆得瑟。
想明白之后,我不怕死地开始了我的第三次考研。这近一年的备考生活虽然也有很多焦虑崩溃的瞬间,但比起前两次,我要坚定得多,也快乐得多。
当然,我也考虑过失败的后果。我给了自己一个期限,如果两年内我没有考上,那就放弃考研这个选择,去互联网公司当一个卷王社畜,再试着当个兼职译者。相比起已经成家立业的人来说,我现在的沉没成本也就是两年时间,我还是付得起的(头铁)。
如果有同学在纠结要不要二战/三战/N战,不妨先坐下来想清楚自己考研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以及失败的后果你能不能接受。不要像我一样,带着迷茫和焦虑闷头往前跑,却不知道想要跑去哪。当然,如果你跑错了方向也没关系,换条路也能继续走不是,这不违反游戏规则的。
关于心态
【焦虑】是我去年的年度关键词,如果出一本小陈的2021年鉴,估计每一页都有它。在和它相爱相杀很久之后,我们终于能偶尔和解了。我接受了“大家都焦虑”、“焦虑很正常”这些观点。它也学会了在我忙起来的时候不来打扰。
最近听到一番关于焦虑的观点,觉得挺有道理。“你在焦虑说明你其实不错,不上不足比下有余。你如果去采访一个正在逃命的人,问他你会不会有容貌/学历焦虑,他估计会给你一拳。”
如果无法消除焦虑的感觉,那就接受它的出现是正常现象,不必因为消除焦虑未果而更加焦虑。如果觉得它太过烦人,就让自己忙起来吧。当你沉浸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时,焦虑的小短腿是追不上你的,只能看到你潇洒的,后脑勺。
一些碎碎念
复试成绩出来那个傍晚,我正在边化妆边想着待会是吃肘子还是吃红烧肉。我顶着只画了一半的眉毛看到了拟录取名单。不知道是心里早有预感还是对肘子渴望太大,我莫名的很平静。引得旁边的男朋友吐槽我,“你怎么一点都不激动。”
我也觉得很奇妙,直到初试成绩出来之前我也没觉得自己真能考上。初试成绩出来之后,我高兴到发抖,上蹿下跳,笑得像个傻子。但随之而来的心虚和焦虑淹没了喜悦,延续了颤抖。因为我知道,自己还有太多不足的地方,又有太多比我强的人比我更努力。我很害怕在有了希望之后再一脚踏空,和近在咫尺的星星失之交臂,重新跌回黑暗之中。等到尘埃落定之后,我才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终于能用结果说服自己,小陈你可以的。
非常感谢大家看我叨叨这么久,大家都是非常優しい的人呀!
感谢唯斯老师在我emo焦虑的时候骂醒我(不是。感谢初初老师的温柔和耐心,在我不自信的时候化身夸夸群主鼓励我。感谢瑞译的所有老师们,让我看到了我理想中的教师形象。
感谢复试期间陪我一起练习的Nikora、lzq和ysy同学,感谢和我一起上岸cy同学,感谢群里可爱的小伙伴和无处不在的大佬们。
也得感谢我的男朋友小张同学,在我无数次焦虑emo的瞬间安慰我的情绪,偶尔还得挨我几拳。
小陈的考研经历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希望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院校,抓住属于自己的那颗星,啾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