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西汉前期道家的文学观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2022-07-17 18:01 作者:轻语-Echo  | 我要投稿
  1. 贾谊《吊屈原赋》

  2. 刘安评《离骚》

    1)其评论突出了“怨刺”的特点,强调《离骚》是通过回顾历史,以刺世事,继承了《诗经》的传统。

    2)赞扬了屈原与统治者不合作、能“出污泥而不染”“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而不滓”,寻求超脱现实的朴素纯真的理想世界。

    3)对《楚辞》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其特点是寄托深远的比兴方法,包含重大的现实内容。这就接触到了它的浪漫主义特征,同时也可看出《离骚》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3. 司马迁:《离骚》“盖自怨生”:对黑暗现实的怨愤激情和“直谏”精神。

    真正伟大而优秀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进步的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反抗这种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

  4. “发愤著书”: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达意通道。

    一是作者的崇高志向与抱负不能施之于事业,没有在实际上实现,这才借“述往事,思来者”的著作作为寄托。二是作者的志向就是要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系统理论观点,写“成一家之言”的著作。

    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另一方面也符合道家对黑暗现实极其愤激的特点,表现了儒道结合的倾向和极大的批判精神和战斗精神,强调作家在逆境中也应当奋起而不应消沉。

  5. 《史记》的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

    仿照《春秋》原则,但敢于面对现实,真实记载历史事实,不像《春秋》那样为尊者讳,为贤者讳。

    评价历史人物时能够采取比较客观的态度,不受儒家礼义的束缚。


(八)西汉前期道家的文学观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