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考分数都差不多,但在大学差距越来越大?是什么改变了大学生?

作为一名已毕业的康复老人,经历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也见证了许多同学的蜕变和没落,虽然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老学姐还是忍不住想向各位仍在校园享受学生时代美好生活的学弟学妹们说,人与人之间真的有很大差距,有人可以保研985,意气风发,有人却只能家里蹲,碌碌无为,所以,别再被毒鸡汤洗脑啦!
想必大家都跟我一样,成长过程中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高考是大学的敲门砖,进入到大学又与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确,在我国的高考体制下,一般就读于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同学之间高考分数大都相差不大,但为什么在大学四年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呢?高考分数排名相对靠后的人最后却完美逆袭,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所以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大学生呢?
以下是参考了自我经历和经过自我思考之后得出的一些结论,大家可参考一二。
第一、自控力不同: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自主权大大增加,父母管不着,老师懒得管,我们学生时代常常用作自我安慰的一句话便是“上了大学就解放了”,于是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人便在各种诱惑之下随波逐流,放飞自我,综艺、动漫、农药、吃鸡、泡吧、蹦迪、逃课等,各种各样的摆烂方式。我大学见过好几个每天只知道在宿舍打游戏,逃课上瘾的人,也见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晨跑、早读、空闲时间泡图书馆的人,两者结局孰好孰坏大家可想而知。要相信,任何一个能保持高中学习习惯的人在大部分学校都可以拿奖学金拿到手软,最起码可以做到傲视群雄的地步。
第二、个人目标不同:自控力归根到底其实就是每个人对于自我未来规划不同或者人生目标不同导致的。未来你可以选择工作也可以选择考研,工作你可以选择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者三甲医院、政府部门等企业事单位,也可以选择回归家乡或者私立机构、民办企业等,考研也可以选择保送,或者选择申请国外高校,当然也可以选择参加统考。目标不同,自然对于自我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若你想要通过保送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那么你从大一开始就得着手了解保研相关要求,学习也得兢兢业业,不说满绩,至少也得名列前茅,同时还要注意全面发展——学术、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个人技能等都得全面开花。因此,对于在校生来说,小编认为,尽早确定个人目标很有必要!
第三、思维方式不同:虽说高中时期也强调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但对于大学全新的各门学科时,我们的思维方式仍需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而适宜性地发生改变,有时候好的学习方法和好的思维方式能让我们事半功倍。拿我们功能解剖这门学科来说,如果单纯地死记硬背各关节或肌肉的作用,不出一会儿便会记忆混乱,但如果我们把关节和肌肉与各功能运动结合起来,同时配合记忆口诀等记忆方法,那一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大学里,思维方式的不同还表现在思维深度的不同,有人习惯知识被动输入,不求甚解,而有人却能打破砂锅问到底,举一反三,将知识融会贯通。
第四、情商不同:大学不同于高中,高中是一个单纯的学习阶段,但大学更像是一个小型社会,所以也有人说,“上大学是为了未来出入社会做准备,”现在想来,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情商也许在高中的重要性可能体现不出来,但在大学里,这样一个需要大量社交和沟通的地方,情商的重要性便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比如寝室矛盾、比如同学相处、比如师生关系、比如待人接物、比如心态调整等,都需要情商的参与,虽然情商并不能直接决定我们的大学成就,但却能间接影响我们的大学生活。
总之,大学学习不是高中学习的延续,高考只是一个考试,考察的只是某些方面的能力,而大学里,任何一方面的差距都会有所体现,因此不要认为高考一样的分数,大学就理应一样的水平。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起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