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3.14 培尔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4、培尔(公元1647—1706年)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出身于基督教新教的牧师家庭。由于信奉新教,反对天主教而受到迫害,移居荷兰。
他受笛卡尔的怀疑论影响很大。怀疑论成为他反对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武器。他认为要追求真理,必须对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他从怀疑宗教到批判宗教,进而对支持宗教信仰的哲学体系也表示怀疑,进行批判。“比埃尔·培尔不仅用怀疑论摧毁了形而上学,从而为在法国掌握唯物主义和健全理智的哲学打下了基础,他还······宣告了注定要立即开始存在的无神论社会的来临。”[1]
他着重从道德上批判宗教,撕破了封建教会以“道德化身”自居的神圣外衣。他说,宗教信仰最深的人,可能是最没有道德的人;相反,无神论者也可能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他强调玷辱人的尊严的不是无神论,而是迷信和偶像崇拜。他认为宗教并不能抑制人的情欲,只有理性才能确定那些行为应受赞扬,那些行为应受谴责。他公开向封建世界观挑战,大胆宣称: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如果这些人热心于公共事业还可能是一个最文明的社会。
他进而批判了为宗教教义作论证的哲学体系[2]。他批判斯宾诺莎把物质的“实体”称之为上帝,认为每一个物体都是独立的实体,整个宇宙就是由无数独立的实体组成。他还驳斥了莱布尼茨为神辩护的《神正论》和“前定和谐说”[3]。他反问道:既然一切都是先定和谐了,那末世上的罪恶、灾难又是那里来的呢?他主张用“自然的理性世界”与宗教信仰相对抗,把知识和宗教分开、哲学和信仰分开。他号召哲学家不要为宗教信仰的“真理性”作论证。他说,不要企图去理解那些神秘的东西,因为如果你能理解它,它就不神秘了,所以神秘东西的本质就是荒谬性。
培尔的怀疑论哲学对宗教的批判是很不彻底的,他仍主张保留宗教信仰,还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作为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神学最早的思想代表,他对宗教的批判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开辟了道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他是“使17世纪的形而上学和一切形而上学在理论上威信扫地的人”。[4]
主要著作有《历史批判辞典》。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162页.
[2] 主要是十七世纪的“形而上学”。
[3] 一切都由上帝安排得和谐一致。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