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写一封求助信,然后想寄一封感谢信。
实质上的精神分析
我遭遇了超出我认知范围的事,
一筹莫展,不断试错,并且不停地发问。
而这件事有着不短的时间跨度,总算是借着告一段落的机会,以嗣后的视角做一个整体性的总结了。
可虽说是总结,但除了兜售一些经验主义错误,也归纳不出个什么来。
甚至连我想朝“老大哥”发问的问题是什么也迷糊了。
所以我决定写信求助。
向一颗比我聪明有能力的大脑求助,厚颜地希望用其大脑来为自己开药方。
断断续续写了几天。
想大纲,写草稿,不时抽离于事件、又回溯性地沉浸其中。
最终呈现出来龙去脉、事微巨细;也包含一些我各阶段的想法。
通过文字的纵深和超越第一人称和体验的视角,
我得以审视自己,梳理自己,整合自己。
其实,在这项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察觉到了:“也许我并不需要把信寄给谁。”
我虽然在那件事进展到一半的时候也有所察觉与疑虑,但与那种导致事情一度无法按照预想顺利进行的预感不同。那与其说是预感,不如说给知道答案还要假装不知道并推导解题过程的自己一个理由。
而这次,我真的不知道答案,我只是想弄清楚我想知道什么。
可我还是把信写完了。
这也不同于意识到问题还要欺骗自己假装看不见的那些事。(表面相似、意义截然不同的细节无论多少也值得多次强调)
那么,我弄明白了吗?关于我想知道什么的事。
虽然还是问不出像样的问题,但已经有了不少眉目。剩下的不是想想就可以明白的。
而且我如此相信,想象中的可以回答我那些问题的存在不存在。确切地说,不是那个存在不具备回答问题的能力,而是作为可以被提问的对象来说就不存在。
所以我大概不会寄出这封信。

“喜欢不代表爱”
整理文件时发现一组消息记录。
看着不算单薄的内容,我对聊天内容竟几乎没有一点印象,这让我有些恐惧。
起因大概是我曾发布了某寻物贴,一段时间后他通过留下的邮箱地址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并询问我是否找到能否发他一份。
一些截图和文字记录:
多图预警











我说说我的故事
我是安徽人
安徽知道吧
反正离四川挺远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 西漂大半年
外面的工资普遍不高
南京 苏州 昆山 上海
浙江我都独自一人去的
发现外面的工资其实一般般
我同学在深圳上学,目前毕业 一个月是4000多块钱
在深圳一家企业工作
我就想告诉你,外面的世界其实就这样
这是工资水平
你了解了解
我说的是普通员工及平均水平
我三个室友去了上海工作一个月7000多后来也没干了。食宿费等反正就这样。
工资都是一般般
7000多算高的
勉强出入平衡。基本没有存款。。。
收入是这样的
但是支出不一样
我帮你介绍一下吧
比如我曾经在芜湖游戏公司工作,一个月一千多,按照1000计算.一天是上午3-5块钱坐车2块钱中午包吃,晚餐基本做饭是平均每天3块钱。买饭的情况是10-15块钱一餐
一个月存款500左右
我大学室友在上海工作
我去的时候一个月是6700-7500一个月。按照7000计算,住宿是三个人合住一个人450一个月,快餐基本是10-15块钱一个人。按照两餐计算,加上早餐等,车费2-4块钱,一个月话费,一个月的话花费是不到2000的
也就是余款5000多
但是其余消费水平偏高比如 不吃快餐
住的是郊区,如果是市中心里的话更贵
支出是因个人而异
上班的话要找一个轻松的
有的上班时间比较多工资比较高
我举例子

看纸
一个月5500计算,一天上班12个小时
不放假的情况
你不懂
外面就是这样
我上班一天7小时 上午8点上班 我8点出发,下午1.30上班1.30准备出发
目前的
周末双休
晚上4.30下班,4点多一点准备回家
上班基本玩游戏玩手机,只要不被发现
发呆一天也没有人管理
玩游戏一天也没事
反正一个人在一个办公室
我图的是一个舒服
别人图的是工资
你要根据你个人的情况绝地
决定
该说的我都说了,你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吧。

后谈
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没了程序上的“好友关系”。
有交流的时间其实不多,整段经历时间跨度也很短暂。甚至最后谈话的内容也非常日常,没来得及好好告别。
现在凝视着这些记录,也许他当时惊异于我莫名其妙的热情,他投桃报李一般与我攀谈,
关心起彼时刚入学的我的专业与现实。
坦白说,虽然曾因为一些经历考虑过像不忍苛责的大多数人一样,相安无事安心无痛冲浪的策略,但这种刺破所谓网络面纱的行为我从不觉得反感,甚至觉得可爱与感动。在绝大多数人把互联网与现实二分的环境,真诚已经是极度稀缺的东西。
他对我讲起了这些年的经历,从象牙塔到“西漂”工作上的细节。
甚至想拉我和他的朋友一起玩,可惜当时的我还是过于羞怯,以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谢绝了这份美意。
不然应该会是至今保持联系的关系不错的朋友。
然而网络社交环境更加发达的五年后是和光景呢?
太多的欺瞒与层层掩盖的谎言,太多阳奉阴违的两面三刀。
我只是不满,也不忍过于苛责。可以理解,这是符合“安全、无痛享乐”的最佳抉择。
回顾整个内容,虽然言语充斥着幼稚,但无疑我也逐渐失去了一些大概率被主流价值定义为“好”的、“高尚”的、在当今可以称之为稀缺的品质。
也许镜子太小,照不出我的全貌;也许自我矮化,灭失了珍贵的东西。
在比较萎靡的近期,这件事相当地激励了我。
我想写信问候他,近来可好?诸事顺利与否?
我想写信告诉他,我已经顺利毕业——虽然远谈不上他说的“你今后必成大器”。
我想写信告诉他,感谢他的真诚与热情,极大地给与了我激励与安慰。
···
虽然也想过把心意告诉对方很重要,
可毕竟如今还是太不合时宜了,不必因为自我满足打搅人家。
最后,我的书桌里多了两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