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着晋商学商业管理?
如何跟着晋商学商业管理?

主笔 / 伟凡 责编 / 兰婷
这是 老周润伟志 第71篇原创文章
我们分享了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当中,师父跟徒弟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商业中进行传承的一个关系。今天我们想就此关系再进行深入的分享。
在中国古代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关系,分别是君臣,父子,师生。
这几个关系就相当于是一种人生的依附关系。又比如说365行行出状元,在古代我们的一个人要想从事一个行业,就一定要有拜师傅,就是拜祖师爷,比如说鲁班是所有木工的祖师爷。在一些封建帮会当中,主要是拜关公。
在企业当中也会有祖师爷,有拜关公的,有拜陶朱公,也有拜财神。这些我们都不一而论。
在这个商号的运作当中,最主要是对人才的一个培养,对学徒的培养、教育。他们的培养更倾向于是进行一种师徒制,比如说一个年轻人要学习做商业,首先他要当学徒,当仆役,跟师傅同吃同住。
师傅要考察他的品性,大概2到3年的时间之后,才可以进阶到跑堂,店小二,伙计,可以招待客户。学习招待客户三五年之后,就成为商号中这种比较有地位一点,可以成为账房,也可以做三柜,二柜,大柜。最后变成掌柜,变成职业经理人,变成拥有干股分红的商号的掌柜。
在一些晋商的古装电视剧当中就有很明显的体现,比如说乔致庸的《乔家大院》,他的商号就有很多优秀的掌柜,来加盟他们的商号。
所以说在古代,对这种师徒制的人员的培养,团队的建设,着重的考察是人的品性,品德和品行。所以才有《诚信赢天下》。商号最重自己的信誉,看的比生命还宝贵。
前面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师徒制在读书人当中,或者在365行,都是重要的一个人才培养的方法。
现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发现也是有这种师徒制存在,在我们一些以家族为纽带的企业,以老乡或者同村,同龄人为纽带的企业,实行的也是师父带徒弟的关系。
比如我们的快递物流业的四通一达,他们都是一个地方的人,在一起做这个生意。
又比如说义乌,澄海,潮州,广州,温州,这些地方的人都是一起抱团做生意,大家一起做,相互的学,相互的传帮带,从而形成一个市场的垄断,达成规模效应。
而我们在广东的湖南人,其实做的不怎么好,也不如广东人团结,积极,资源共享。所以我在想,既然在传统的商业模式的人才培养方面可以用这种方式,那么我们现在的物流企业,我们的创业做公司是不是也有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在这种同吃同住,因材身教,言传身教的去培养人才,来培养一些有用的人,让我们一些亲朋好友,一些家乡的年轻人,他们也能够取得人生的成功,是不是一些很有善心的事情?很有功德的事情?
虽然有一句老话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这就需要我们一个是对徒弟要有人品的考量,另外一个是师傅自己本身要有很高的德学、才识和人品、品德,能够带给徒弟一个正向的,积极的,阳光的,懂得感恩的这种价值观。这恰恰对本身,我们个人的品行、品德也是要过硬的要求。
希望在条路上面,我们不能完全拼弃掉传统,而是应该把传统管理理念和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形成的以传帮带、以师傅带徒弟的这个师徒制的方式,扩展人才队伍,实现公司的质的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