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九次第定的修证功夫

2023-10-07 19:06 作者: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 我要投稿

然而,在大小乘的佛学里,又把“止”和“定”的功果境界,统名为“三摩地”,旧译“三昧”,玄奘法师的新译,叫“奢摩他”,这都是文字言语发音的差异,所以用字不同。另有一个译名叫“三摩钵底”,是指“定”和“慧”同一境界之果。好像等于《大学》的“知、止、定、静、安、虑、得”的总和。 希望你们大家要稍安毋躁,暂且听一听佛学修证方法这一部分的简介,才好详细地研究下去。那么,佛学对于“定”学怎么说法呢?这就要提出大小乘佛法对于“定学”不同的原则了! 佛说小乘的“内明”、“定学”,通称为“四禅八定”,那是佛法和世间任何宗教、宗派,或一般学者都可能进入的一种身心修养境界。它的进度层次分作四禅:初禅,心一境性,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妙乐;四禅,舍念清净。它的心智境界,分作四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但佛说四禅八定是共法。也就是说:佛法和其他方面的修证程序,在身心的过程上,自有彼此经验相同,身心相同感受之处。至于佛法另有不同于共法的“定”境,就是阿罗汉的“灭尽处定”。所以佛学把它综合起来,便叫做“九次第定”。这便是小乘佛学修证功夫的学问。 如果以中国上古传统文化,儒道尚未分家的道学来讲,这是“内视”和“精思”的实际学养的内涵,并非徒托空言、虚构玄想的空话,它是有科学性的实验,更非盲目迷信来崇拜信仰,就能达到的境界。如早于孔子而生的管仲,便提出“心术”的重要,而且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的形容词。迟于孔子而生的庄子,就用“神明来舍”来表达。但须知管子、庄子所说的鬼啊、神啊,并非如童话和民间通俗小说的鬼神。鬼,是指精神阴暗不明状态的代号。神,是指上下通达的名词。庄子所说的神明,也是相同的意思。如照小乘佛学的四禅八定来讲,都属于“非想非非想处定”的境界。 在大乘的佛学里,固然也肯定四禅八定的重要,但却以“止”(奢摩他)和“观”(梵言:毗钵舍那)两个中心,概括了“定学”和“慧学”的整体功用。当然,最主要的,也是最后的,必须以“慧学”的成就,才是入佛智觉的真谛。

九次第定的修证功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