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马说】第八期:蝴蝶特注、市场版,二选一

2020-05-13 11:42 作者:黑马聊乒乓  | 我要投稿

关于器材,您可能有很多疑惑。刚好,我们又有很多答案。尽管对于答案,每个人的理解也都不同。这不,搁这里,我,黑马;他,掌柜小马哥。我们二马就有着不同的理解,谁对谁错,可以有您自己的判断。


是为题记。



这一期,咱们要聊的是:蝴蝶特注和市场版,二选一,选哪个?


上一期刚刚写完乒乓器材史上最大的争议,这一期又发现笔者和小马哥有了争议。关于特注和市场版孰优孰劣,有了些不一样的看法。尽管我们能买得到的特注已经停产,但江湖上仍然有特注的传说,也有其高价的身影。高价并不能阻碍人们追求“真爱”,何况高价同时成为了收藏、炒作和迷信的源泉。但当我们着眼于性能时,是否特注比市场版更优一级呢?



故事情节


1.   几年前,发烧友同学(他的网名就叫发烧友)手上那把特注Vis,哦不,他有好几把特注Vis。那是我最早接触的特注。竟然还有这东西?!咬球感是恶狠狠的,比市场Vis更明显;反而多了些柔弹的味道,放大感明显。拉冲过去的球是砸过去的!


2.   我从家园球友手中淘了一把特注Innerforce ALC。虽然二手,但品相很新。要知道那时特注Vis也上1800元了。


3.   忽悠了莫奈去买特注Vis。他搞了一把孔令辉纯木AN手柄的。后来说:蝴蝶的特注我不喜欢,手感有些不太习惯。


4.   出了一把特注Vis,几近全新,两千多出的。对方说自己是学生,朝思暮想打特注。到货后,他立马在闲鱼挂价4000元。


5.   小马哥曾经有一把选手版的特注波尔精神。当然,这是发生在我俩认识之前的事了。不然,你就能看到选手注的文章了。


6.   2017年年底,吉村真晴限量特注在日本发售。从那时到现在,笔者的主板都是吉村。当然,最近可能改打Victas。


好吧,回顾完往日故事,我们来聊聊特注和市场版有什么不一样,到底哪个更适合自己吧?

 



黑马:关于蝴蝶特注,有一个点,就是威力确定比市场版更好,只是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还是说,你认为威力也不一定比市场版更好?


小马:我觉得威力弄不好都比市场版要差,但是你说这个威力到底是包含什么东西?如果纯粹是力量和速度,肯定是市场版更突出一点儿,但是你要说加上控制和旋转稳定性,什么平衡性,小球啊,这个肯定特注要坚固一点儿。


黑马:这一点上看来我们分歧比较大,也可能跟个人技术动作有关。如果动作幅度小,借力时会觉得市场版更直接干脆,但动作做完整了,我觉得特注力量是放大了,因为形变更大,带来的旋转和力量值也会更强。


小马:这个东西就是一个灵魂型和实用型的区别。觉得什么东西都会有自己的灵魂,就像你觉得手工做的肯定要比机器做的更完美一点,而我们这种实用型的就觉得哪个好用,现场打打呗,不在乎说它贵还是便宜。


黑马:实战来看,我打过的那些特注Vis都挺好打的,有一把特别咬球,拉冲过去球质特别重。吉村的几把比较接近,都是通透,有一定尾音,但不会太长,不过手感趋于一致。



小马:这种精挑的东西毕竟是一种手工,不管怎么做,也是一种手工。不会达到机械芯片那种一致性,所以你必须得挑嘛。市场版毕竟好挑。话说回来,对于这个手感比较初级,没什么明显手感的人,挑得好不好,可真的更多是挑个外观的不一样而已。


黑马:是有这么一回事。打过一把O码Vis,配两面外套感觉韧实,后来打过R码的,出球也脆暴,但没有那把咬球和韧。吉村我就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挑麻烦啊,也不一定那么靠谱,所以把你仅存那把也剥削过来了。


小马:你这个想法儿还挺好的。打这么多年球,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打好了一支,很难再找一个同类的手感。吉村这种就不用想了,选料的时候就做了这一批,所以同一批东西还是挺接近的。不是一批一批来的。同样一个型号的球板,一年之内的产品肯定还是会接近的,但跨度到几年就不好说了。过几年再出一个吉村的复刻,可能你就觉得不灵。


黑马:说到挑板,有个问题,就是国家队也有打市场版Vis的。就是说打起来,特注手感跟市场版有很大区别不否认吧,或者说,会不会市场版有的就打起来像特注。


小马:首先我们这个概念上,就是被蒙了,老觉得特注这个东西好。特注的重点是贵,不是好。你想过没有,市场版我可以挑啊,就说这几千上万支里头,大不了多去几个商店,多找几个人看看。特注你能挑吗?特注才有多少支,买了就得打。金标特注的Vis,我就打得不习惯,后劲不够,不如那个市场版Vis挑好的更好打。你现在回想一下,市场版Vis真的不难打,挑两支分量合适的,木纹比较顺溜那种,均匀度比较高的,就可以。


你说得也不无道理。最后打的那支银标特注Vis,发力后也是有很强烈的咬球感,但借力时没有市场版那么脆爽。当时就在想,特注Vis和市场版Vis,各自适应之后,可能对我的比赛没什么影响吧。市场版那种硬朗风格和特注Vis是不一样,适应不同对象的。就像吉村限量,发力的放大感是比Inn ZLC明显,所以我用着更舒服点,这对于我来说,合适。但有些球友,就觉得吉村太虚弹,还有板面大了点,反而不如Inn ZLC那么稳和顺手。


小马:我老觉得特注这东西也挺害人,最近打了一支特注碳吉他,老觉得不靠谱点,为什么呢?贴完生胶吧,吃住球后不怎么吐出去,所以严重怀疑伊藤美诚打的就不是特注,应该是单独做的。


黑马:或者跟蝴蝶特注一样,普通特注和选手特注还是不同的。很多选手特注是大芯加硬的。当然,特注这东西,本来就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业余高手耍过特注,后来能用作主板的,也不多。今年好多人问我吉村限量有多好,我感觉自己犯了错,不一定适合你。


小马:带节奏了,这下可麻烦了。



黑马:不过按说特注选材更好,粘合工艺更好,这是必须的吧。


小马:主要是考究吧,这是当工艺品来制作的。那些证书其实是制作者的脸,为了不打脸,也会反复选择和测量的。当然,金标有些不一样。至于特注的产品质量,好不好打,这里有个辩题:手工老师傅的经验值得信任,还是流水线的统一规划更值得信任。


黑马:那你打过的特注,之间的差异大吗?


小马:金标Vis,见过从78-95克的。有个波尔选手板,就是波尔精神特注,柄粗,后劲大,95克左右,重。结构上比了,厚度跟市场版一样,芯材发暗,纤维发黑一些,总体结构比例没变化。比打过的超张特注还有劲。朱世赫御注,五层等厚那个,削球一般般,反拉特别容易。


黑马:我打过的一支波精特注,柔弹,但发虚,力量远不如特注Inn ALC扎实。有几位球友甚至说没有市场版给力。这样看来,遇到适合自己的特注,也需要一点缘分。

 

文末落笔,特注和市场版,无论手工和机械哪个更值得信任,小马哥依然认为有得挑选才是王道,特注也有差的。而笔者认为:大体上,特注还是能提供更好的咬球,更强的弹性和放大的力量。至于与具体球友的风格能否契合,则另当别论了。说到底,还是得分析下个人技术特点,加以选择;有条件的话,慢慢挑选,是最好的。其他的,只能虔诚地,祈祷与神板相遇了。

 

~~~~~~~~~~结尾分割线~~~~~~~~~~


二马说,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歪理邪说。虽是街谈巷语,却尽量言之有据、有案可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二马说,您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想聊的。



【二马说】第八期:蝴蝶特注、市场版,二选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