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非常可惜的大唐雄伟建筑群
五一期间打算去大明宫,领略一下大唐盛世的氛围。简单查了一下,大明宫是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牛的,然后就出发了,然后就出发了,然后就出发了。

本来以为,大明宫会是各种各样的雄伟,震撼,壮观的殿堂。谁曾想——
大明宫存在期间,在此朝寝的皇帝达到20多位,包括武则天,站在大明宫遗址,才能切切实实感受到武则天当时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女性,百官下跪,掌管天下。想到自己站在以前皇帝才能到的地方,不由得将思绪穿越到了大唐。当时的大唐把大明宫当作世界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家象征,办公,生活,一切都在大明宫处理。下图中只是大明宫的一个殿的地基,非常非常大。

五一的天是真的热,带着口罩,在诺大的而且空旷的大明宫里,走了一会额头上的汗就开始滴落。
光秃秃的地基确实给人无数的想象:
唐朝的皇帝在大明宫里生活,
百官穿过宽阔的宫路前往宣政殿上朝,
皇上在殿里面试秀才,
宫女们在跳舞,
望仙台上做着礼仪之事,
奴才们往皇上的金库搬运着金银珠宝,
排水沟里的脏水穿过太液池排送出城外。
突然一天这里发生了意外,人们陷入惊恐,大火吞噬着房子,人们急于逃命,很久之后,这里没有了一个人,归于废墟,一片死寂。

大明宫的宫殿给人的感觉是宽、阔、雄。个子没有想象中的高,可能是只有地基的原因吧,底座呈梯形,但是给人一种浑实的感觉。最大的殿没有拍(逛太久,太热了呀!!!),站在那个殿的地基,感觉自己很渺小。


玻璃被捅坏了,不知道是不是游客弄的。这给人的感受就像是我最心爱的东西被人毁的面貌全非,然后我去辛辛苦苦地做了一个模型,结果又有人出来在模型上踩了一脚。

最显眼的就是望仙台。这些模型都是按比例加想象塑造出来的。大明宫由于被毁坏地很彻底,史书记载不全,可以想象当时工作人员复现的难度之大。

从侍女的姿态来看,唐朝追求的是丰满的体型。应该不是越胖越美。

太液池的景色是真的美,太液池又叫蓬莱池,仙仙的。微风徐徐,甚是惬意。温庭筠曾经写诗描写过太液池——《太液池歌》
腥鲜龙气连清防,花风漾漾吹细光。
叠澜不定照天井, 倒影荡摇晴翠长。
平碧浅春生绿塘,云容雨态连青苍。
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本来太液池很大很大,随着历史发展,逐渐被耕地和城市所占用。具体可以看参考资料,网上总结了很多。

声势浩大的马车,相比当时的百姓,这就是荣耀!但是前面骑马的人手中为什么要拿一个那么大的伞呢?没有什么用处呀?

看着这一座城由当年的繁华变为如今的凄凉,心里不免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不见当年盛唐事。但同时心里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诺大的大明宫会变成这样?是被历史封尘太过久远了吗?建筑群怎么会消失的这么干净,只留下了地基?当年这里发生过什么事?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查阅了一些资料,大致明白了原委,但真实性有待商榷。
按照资料来说,大明宫不是一次性被毁的,而是接二连三被多次毁坏的。唐朝末年,大唐年事已近,战乱频发。
第一次被毁。安史之乱,安禄山叛乱,直攻长安城,毁了长安城,也毁了大明宫,但这还是轻的。
第二次被毁。唐僖宗广明元年初,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进了长安,自立大齐皇帝。但是起义军没有烧毁长安,反而是唐王朝集结的各路军队攻打黄巢起义军时,大肆纵火抢掠,大明宫被毁了大部分。
第三次被毁。唐昭宗乾宁三年,军阀李茂贞攻入长安,唐昭宗逃走,宫室又被毁了一次。
第四次被毁。唐昭宗天祐元年,军阀朱温(曾在黄巢手底下干过事)挟持唐昭宗去洛阳,然后拆毁大明宫,木料全部运输到洛阳新建宫殿,无法带走的就一把火烧掉,这次是毁的最彻底的一次。904年,朱温杀害唐昭宗,自立国号位后梁,史称后梁太祖。朱温迁城是真的迁城啊!我说去了大明宫什么都没有,就只剩下地基!!!
大明宫沦为废墟,附近百姓拿取宫中的建筑材料建设自己的屋子,久而久之,华丽的大明宫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留下沧桑死寂的身子无魂地矗立在那里。

大多知识是在网上查资料获取的,真假不一。但是能体会到大明宫大概经历了什么,这就足够了。
参考资料:
太液池: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453ebd01009icb.html
大明宫中住过哪些皇帝: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2453ebd0100dq62.html
大明宫是如何被毁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40195
推荐一部纪录片:《大明宫》——金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