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爱自己,我们是不可能容许(认同)别人真心爱我们的。我们会怀疑他们...

假如我们不爱自己,我们也不容许别人爱我们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我相信我是不可爱的、不讨喜的。如果同一时间出现了两名追求者,一个是完全奉献自己发誓永远爱我的人,另一个我永远也无法确定他对我的爱,我会选择哪一个?当然,我会选择后者(相信我!我很清楚,因为我是过来人)。
如果我们不爱自己,我们是不可能容许(认同)别人真心爱我们的。我们会怀疑他们,担心如果太接近的话,他们会发现到那些我们自己都不能接受的部分。所以我们创造出情境,让我们相信我们是被拒绝了;或者我们会把某些事情的发生解释成我们被拒绝;我们甚至只是幻想我们被拒绝。而后恰恰证明了我们一直在怀疑的——我们是不可爱的。
实情是我们深深地把这个观念带进了我们的无意识里,且驱使我们不断重复去证明它们是真实的。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那隐藏在我们背后作祟的,是一股非常惊人的动力!
假如我内心深处相信我是不可爱的,我不单单会选择一个不爱我的伴侣,我也将不能完全地爱这个人。如果我们不爱自己,我们如何去爱他人?另一个人也是一个身体,另一个人也是有缺陷的。假如我们认为我们能够接受另一个充满缺点的人,而不能接受这个充满缺点的自己,那我们只是在欺骗自己罢了。
如果我们拒绝自己,我们又怎能信任那些接受我们的人?总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里面说:“他们怎么可能爱我?”我们无法信任他们。试问,缺乏了信任,我们还能拥有什么样的爱?
我们总是担心他人对我们的想法,不断地警惕。我们总是无意识地害怕他人看到我们的缺点,怀疑他们可能看到了我们最坏的部分。当九个人告诉我们,我们有多么好,而第十个人说了一些对我们来讲是负面的话,哪一方会影响我们?对了,是负面评语的那方。
九个人的赞美抵不上一个人的逆言,这不是很奇怪吗?不,不尽然。因为负面评语触动了那个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建立的悠久信念,那个我们甚至没有察觉到的信念——“我们这样子不够好”。如果我们无意识里没有这些信念的负担,我们不会被他人或间接或暗示的言行所影响。我们只会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那是他们的问题”“那是他们的事情,不是我的”。
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对自己说,是吗?我们只是束手无策地当场被负面评论刺伤。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留意一下你的能量如何马上被削弱。
因为这个儿时的深刻信念,我们不能放松自己,每当我们感觉自己、想起自己,我们便会不舒服。我们以他人看我们的眼睛取代我们的眼睛——他们接受我吗?我够好吗?我给他们留下印象了吗?
无意识的我们总尝试让人们接受我们、爱我们。这导致了我们总是依赖他人。当我们唯有依赖他人才能建立自己的形象时,我们就被操控了。
我们试着去取悦他人,就是为了获得他人喜欢、接受、重视或欣赏。我们变成了乞丐,失去了完整、失去了尊严,也失去了自尊。事实上,我们是没有必要做这些事的。
你有没有认真地想过,别人对你的想法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是存在里面完美独一的创造物,这不就足够了吗?
试想,如果你全然地接受、尊重和爱你自己(这个没有变得完美,或变得更好的你),会有任何人有问题吗?怎么样,会吗?
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它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每个人。我们都在别人身上找寻爱和重视,有些人很懂得把他们的弱点巧妙地掩饰在一个美好的形象之下,但遭遇蜚短流长,内在的不安全感被袭,形象就会破灭,陋习和弱点皆无所遁形。
它可能会发生在一个你心爱的人死亡或离开你的时候,它也可能会发生在你失去了工作或一个升职机会,又或是你得了重病甚至某种残疾的时候。它可能会发生在你的名字没有被列入邀请名单上或你的某方面受到批判时。它也可能会发生在有人对你做出越轨行为让你感到被冒犯时,又或者在宴会上你的伙伴对某人的过度关注让你不舒服时。它发生的原因也可能只是你喜欢的人没有跟你打招呼。
看看你是否能够捕捉到,当下一次你感到能量被削弱,失去安全感或处于容易受伤的状态下,你会跟你自己说什么。看看你收到的是什么信息;看看那个在无意识里的收音机在你的头脑内部播放什么——批评,也许像“算了吧,你是不如别人好的”。
当你注意到你的头脑发出了判断和批评的声音(它们总是在那里,我们只是习以为常地不去注意它们),对你自己说:“停!这是个旧档案,是我儿时的老电影,它不能干预现实生活中的我。”而这些都是实情。
这些从幼年便开始如影随形的批评之声,如鬼魅般在你的生命中对着唯一的听众重复说着陈腔滥调。你认为它是你的声音、你的看法,但假如你留心,你会认出它其实是你爸爸或你妈妈的声音,或者是你年幼时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的声音。这声音或许并没有跟他们说的一模一样,甚至,他们可能完全没有对你说过什么话,但这些令人不安、具有极度摧毁性的声音,全来自你身边的人们曾对你做过的事情。
理解一下,然后你可以提醒自己,满怀热爱地告诉自己:“我这样子很好,对于把我邀请到这个世界的层面来说,我已经足够好了,我还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同意吗?”试试这样说,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
这个“停”是一种技巧,它能助我们跳出积存在无意识里既陈旧又牢固的深刻观念,把我们带回现实。接着思考一下,它们真的合理吗?它们是真实的吗?它们真的跟你现在的生活有关吗?你甚至可以集中焦点在你的成就和一些正面的事情上,借以取代折磨自己!我们都太懂得折磨自己了,这对我们来说太容易了。我们不懂释放,觉得它太困难太不容易着手。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我们都相信了那观念,认为它们是真的?但你真的认为打从你出生你便携带着这些观念吗?这些一直告诉着你“你不够好”,使你透不过气、动弹不得的观念,你真的认同它们吗?
你觉得是这样吗?你从妈妈的子宫出来便立即会想“哦,我的天,我是一个错误,我是一个罪过,我不够好,我要变得不一样,让人们爱我、重视我。”不!你当然不会这样想。观念是你出生以后搜集得来的。换言之,这不是一个固有的事实,这是一个制约——是社会无意识之下给予你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