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利易】品质/好习惯/成就/自恋/自证/争都非关系建立核心~
我现在认为,品质真的没必要拿出来吹捧和认可,不应该拿来做目标
目标是要去做成的事情,是可以SMART拆解的,以用成长内核来逼近的东西
品质作为目标的话,那就很难去做决策,因为品质在定性和定量上、在结果评估上、收益上都非常非常模糊,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无法帮助决策
我认为真正做成事情的人,品质绝对不是主要的归因,因为做成事,靠的是跑笨功夫

首先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做想做的事,动力源源不断涌出来的事情
然后是习惯于设立目标,在不断追求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明白建立认知的重要性,然后,就用认知做决策,而不是直接做决定
比如,坚持还是不坚持,这就是一个很粗暴的决策,不要这样做,没有意义,可能坚持了一件错误的事情
做决策就是用成长内核,目标是什么,自己学习和从经历中复盘的一系列认知结构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有没有好的熟悉的方法或模型可以迁移,然后形成策略,再去执行策略,然后对结果进行复盘,迭代前面的认证、本质、方法模型、形成新的策略,再执行,对结果复盘——不断的跑这个循环,然后逼近目标
品质是什么呢,品质是一个附属品,有一天你成功了,别人会从你的话语里总结,你是有什么品质,但是,你做事的时候,并不很依靠品质这个资源来的,而是靠跑成长内核的
你只是在达成目标而已

品质是一个附属品,或者说是结果的呈现,钱和幸福也是
钱是结果,不是目标,幸福也是一个结果,不是目标,钱和幸福都是附加物,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就可以直接带来钱和幸福,所有想走捷径的人,都会被现实教做人
能力作为目标的话,是职场能力结构上的,最终能力完整了,就是能去为企业和他人提供很大价值的,能力的培养是有顺序有节奏的,真的能解决问题,别人就会愿意分钱给你
直接追求钱,然后趋易避难趋利避害的本性下,很容易就不想钱的逻辑是什么,不想要理性,不想要努力辛苦不断试错,不想学习,就想要钱——容易被骗。。。
接纳现实的意思就是,你要懂世界运行的规律,然后顺着这规律,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是赚钱但活在幻想中,商业自有其规律,现实终将会告诉你结果

关系的思考
世人认为的相处久了有感情,但大部分的关系而言,时间都不会成为祝福,只是成年人彼此已经磨合的很辛苦算是能彼此“忍受“了,不想再换个人再重新来一遍,太累
但我只想要时间能成为祝福的关系,能交流,能一直彼此探讨有深度的交流,双方都一直在成长,一直能互相给内容的
那要如何做呢,还有,现在出现情绪的关系,自己应该怎样再梳理应对呢

首先,还是从关系目标思考起,工作中的关系,是不得不面对的关系,而生活中的关系,看似是可以随便选择的,但,关系处理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如果自己因为关系产生情绪了,那最好的方法绝对不是断绝,而是,自检问题在哪里
因为唯有能有强大的关系处理问题,才能真正通往内心的安宁,也是睡眠安稳的最主要的点——个人觉得关系对睡眠的影响度有50%+

刨除具体方法,有一些原则,不要陷入和发泄情绪——说错话做错事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伤害别人,而在于会浪费自己很多后续的时间精力财富去收拾烂摊子
不要自证,不要争,因为这是无用功,而且容易跟着偏移目标
争的问题,有个新意识到的,比较明显的证明我对你错,我好你坏已经不会了,但有一种,我们都对,但我更对,因为我是更理性的逻辑的考据的
包括智识LV,包括用个人主张标签和割裂——我改变自己早睡、自控、我成长,还是隐形自恋和自证

其实就对他人而言,他不会在意你怎么说,其实也不太在意你怎么做,甚至你的结果他们也不在意,正如我自己而言,我只看自己“趋利避害,趋易避难”,遇到的人是不是我当下需要的利,能不能给我想要的易
我说亲友关系里要看珍惜,其实更本质的还是利易,而不是他够不够好——他人再好,自己每天的问题不还是得自己面对?就跟帅哥很会弹吉他一样观赏性大于实用性,如果选男友,还是要选那个会做饭的QAQ
所以下次呢,社交场合或者空间,还是做那个观察者和目标前行者,不要去展现自己想展现的“优点”,这并不利于关系好么!!别做无效行动好么!!

所以,关于嫉妒,不用这样啊,爬山嘛,知道有人能告诉自己路是很感谢的啊
如果你的目标是上山,而不是争高下的话
争高下,你的内心就永远不会安宁,所有的他人都是你的地狱——因为总有比你好的方面,你内心就永远有痛苦在燃烧
但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看所有人都是可能帮助你的人
有大神多好,可能某一天真卡点了,就可以求教人家
换种思维看人生,快乐就是看凡事都看对目标有意义的一面

包括一些好习惯,其实也没有必要为了养成习惯而去培养,比如阅读是个好习惯,但没必要要求自己一定这样
因为那个习惯,不一定通往目标,不一定是自己擅长的方式,通往目标的是所需的认知和方法,但这也可以通过交友和向他人学习来获得
一直在实践,一直在解决目标路上的问题,遇到卡点了,从书里找答案,或者是积累的知识里找答案,或者请教他人找答案,都可以
如果有很多好习惯,却没有目标,或者没有在路上,那就是看什么都是漫游——漫无目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因为没有目的,所以哪里也去不到,什么收获也不会有
其实人生,有目标和没目标的困难不会差多少的
但是呢,有目标的收获就会多很多,人生是有希望的,是成长的
没目标就总是在低级里打转,没有办法脱身,最后变得,个人觉得会比较面目可憎,当然,真正知足常乐是一种大智慧,这种也会很慈祥

所以,直接上来说赚大钱的,或者直接来教什么品质形成,教关系处理,教习惯养成的,基本都是虚知,这种没有目标导向的,没法定性和定量度量,没有场景时空,没法有进度条跟进的东西,怎么执行呢,怎么用的出来呢
虚知就是用不出来的认知都叫虚知
那什么是知行合一呢
设定目标之后,需要很多认知来帮助做策略,然后行动,拿结果去复盘,把认知变成自己的真知
道理变成可以指导行动的checklist,就大概是明白道理是什么了,但其实道理跟品质也一样,也是不需要追求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就是设立目标,然后认知、决策、行动,复盘,逼近目标,当我们达成自己想要的一些目标之后,就会明白道理啊、品质啊是什么意思
大道其实就是这样,至简的,事后大家会总结出很多名词,但大道本身就是很简单的,但其实真正的道就是,其实说简单也复杂,就是需要不断的行动,我们要克服很多东西,很复杂很累的执行过程

人必须要成长,是因为那高处的人告诉你风景很美,钱却不是最重要的,然后他告诉你路径,但你得自己爬上去才知道
无论他怎么跟你描述,感觉这个东西,是只有自己才能感觉的。。。
我往上爬,现在只在第一层那里,就觉得很美好了,于是这时候我就很渴望去第二层
这种动力已经从内心滋生了,什么品质都不是,就像吃了雪媚娘真的好好吃,真的想再吃,不需要什么品质。。。。
结果为什么不重要,过程更重要,就是这个原因了,结果是求不到的,过程才是可以做的
没有实践就不可能真正的懂的,自己不断的设立目标然后遇到各种困难,最后自己也能不断的达成目标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懂的
是用实践来确定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所以毛主席的智慧, 我到今天才懂呀^_^

所以过去我喜欢展现自己的认知、品质、“优点”,培养的好习惯,自己过往的成绩,或者告知我所搜集到的认知这些,都是一种关系的无用功
醒悟到这一点就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因为关系的真知是,他想要什么,而我真的是“一直在思考,怎样让你知道我的好,却忘了你需要的是对你好”
所以难怪自己一直在关系的困扰中。。。因为自己的所有话语,都在说,“我需要”“我匮乏”“我欠缺”
我相信中医,健康要从根源上修自身,向内求的理念,这个很难,但是我相信是唯一正确的路,西医很简单,就交给医生,向外求
类似的道理,心灵的健康也是要修自身向内求,所以一直在不断的反思思考,今天思考的结论,相信是新的关系处理的起点了^_^
但道理很简单啊,自己现在才明白。。。。真是,还是给自己点赞吧!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