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与INTEL的初次交锋•上世纪电脑杂志节选
近日,我收到了友人寄来的数十本电脑杂志,其中不乏《电脑爱好者》《大众软件》等知名刊物。而它们的出版时间,均在2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

翻看这些来自过去的电脑书籍,其中的内容不免让人感慨万分。仿佛穿越回二十五年以前,那些曾在老一辈DIYer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正跃然于眼前的杂志上。
在那个年代,我国的互联网与家用PC均处在发展初期。或许当年“网上冲浪”的弄潮儿中没有我们,也许我们尚不知“电脑”是为何物。但在这些尘封多年的旧杂志中,我们或许可以一窥昔日的故事。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创建了“恍如隔世”专栏。在这篇文章里,我就将回顾二十年前杂志中的硬件典故,其中或许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
AMD对决INTEL
“AMD——你会取代Intel吗?”这样的话语,并非Ryzen如日中天时粉丝们的狂欢,而是出自一篇二十五年前的《电脑爱好者》杂志文章。

AMD(超威半导体)原本是英特尔处理器的代工厂。然而,英特尔在1985年便不再允许AMD生产自家的最新处理器。在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后,AMD获得了X86授权,投身自主研发的浪潮之中。
彼时的市场百花齐放,而大家都围绕着相对开放的Socket平台研发产品。文中所说的“Super 7”,基于我们如今所熟知的 Socket 7芯片组打造。
Socket 7主板能够兼容INTEL、AMD、Cynix、IDT等好几家公司的不同处理器,芯片组的厂商也有VIA、INTEL等多个品牌。这在技术日渐封闭的今天,是难以想象的。

然而,就像今天的INTEL会做的那样,1998年的英特尔也决心垄断市场。很快,英特尔发布了SLOT 1插槽并为之申请专利,让AMD、Cynix等厂商无法生产SLOT 1平台的处理器。这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诸多厂商开始联合起来,AMD很快宣布将继续沿用Socket7平台,并推出Super Socket 7芯片组,各大芯片组制造商纷纷支持AMD的策略。原本势单力微的AMD得以迅速壮大,Super Socket 7很快与INTEL SLOT1分庭抗礼。
同时,AMD发布了K6-2处理器,成为了对抗INTEL的有力武器。那时的市场还是“高频为王”,而AMD率先实现了100Mhz外部总线频率,立刻取得了性价比优势。

K6-2处理器已让英特尔措手不及。而当更强大的K7“速龙”处理器发布时,INTEL几乎缺少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被迫卷入主频的竞争中。“AMD,你会取代INTEL吗?”既是疑问,也是众望所归,是属于那个时代的“AMD,YES!”
后来的事情,一些资深玩家也许耳熟能详了:在2000年,AMD率先发布了1Ghz“速龙”处理器,抢先夺得了频率大战的桂冠。

深受刺激的INTEL走上了“高频低能”的错误路线,誓要一雪前耻,却最终在奔腾4时代一败涂地。
在2006年,Passmark测试软件中的AMD处理器一度多于对手,“取代INTEL”的目标似乎近在咫尺。然而,AMD高歌猛进的势头,随着一次不算成功的并购、步入显卡领域后 戛然而止。

当我们再次见到“AMD取代INTEL”的论调,已是Ryzen发布的2017年了。恍如隔世。
后记
这些杂志曾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也是老一辈的启蒙读物。而今重读这些内容,堪称是岁月之中的“回忆杀”。
时至今日,《大众软件》已消失在时光里,《电脑爱好者》的影响力也远不如前。PC领域的厂商们来了又去,DIY市场更早已物是人非。
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你依然可以买到K6-2,以及它所对应的配件。它们诞生于PC DIY的黄金时期,也是那段热潮的见证者。传奇犹在,然而属于它们的时代 已然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