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与城中村》之三:体验“上流生活”

2021-12-03 16:47 作者:patpillow  | 我要投稿

毫无疑问,这篇文章写就时,我的现实生活早已较前几年为好,工作逐渐稳定且初见成绩,收入缓慢但确定性增高,加之终于走出心魔并迎接了新的感情生活,对未来成家立业等也有了更加光明和积极的筹划。但静思下来,之前几年的辗转磨砺虽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却也给小至习惯大到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故撰文试图进行一波“内视公正”,权当这个系列的又一阶段性总结吧。

所谓的“体验上流生活”,是指我和杨老师终于忙过了一周,为“商治德濑河”而采取的一系列高消费娱乐活动的统称。为改换环境,这类活动自要从本身消费天花板就不高的城中村脱离出来,去到繁华且陌生的商业中心进行,故又被我们戏称为“进城”。这两年来,我们俩的消费能力正稳步提升,可算是久经颠沛后终于一只脚踏上了正轨,但也尚留有一些赤字时期的焦虑不安,于是在一些细节处偏要纠结得失,比如骑着电驴而不是打车去目的地、事前计算好最优解的优惠券等等。最开始时我对此尚有一丝尴尬,可能是与杨老师初识,并不想展现自己窘迫的一面——随后很快便乐此不疲地一起埋头做折扣叠加数学题了,果然是反消费主义阵线的“一丘之貉”。

我惊异于这三年的自身变化。空窗期间,我基本断绝社交活动,但只要参与其中,必为试图证明什么一般挥金如土。易先生来广州看我时,我脑袋一热竟然请他去了全广州最高档的潮菜厅,去吃了一味近千元的冷叠,并从内心中得到了奇怪的满足感。而现在,我时不时就和杨老师一起“进城”,却每次非要试图挤出一点成本,仿佛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地去进行高档消费一般,如同在吃辣条前无谓地挤掉浮油。这不能用过于笼统的消费习惯来解释。跳离问题本身,所重视的东西产生变化才是问题的正解——之前是多少残留了对大城市生活的幻影般的期待,试图证明脱离消费本身之外的虚荣心,自然不齿于精打细算;现在则是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体验体验“上流生活”,既然不涉虚荣,就有诉求尽量在其中捞点便宜了。

就我观察,经过疫情两年,受伤最大的其实应该是中端的消费娱乐。具体的说,好过日常水平却又不及高端的那一批“轻奢”消费被杀的最惨,以至于自己最喜欢的一家网红小酒馆终于扛不住而撤销了在市中心的门店,以后甚至很难喝到他们家的桂花甜酒,还有些不舍。同理许多打着“轻奢”招牌的产品也逐渐门可罗雀。但两端的需求事实上是在膨胀的,高端餐饮店的排位依然很满,哪怕是疫情最严重的几个月,排队压力也丝毫不见缓解;而城中村中的实惠小店、平价超市特卖区一如既往的万头攒动,还接纳了许多从中端消费挤压出来的人们。近来,朋友圈中少见了很多精致文饰的打卡照片和假文艺辞藻,更多变成了厨艺秀和亲子秀,不得不说正了些视听,而那些真正经常出入顶级消费的人,也渐渐减少了声音,突出一个“心照不宣”,于是大家各自在自己的圈层内安心过活,都有着光明的未来。若不是日前在TH广场发生的案件,我似乎都忘了这种事实存在的鸿沟了,一想到头一天我们还在附近饭后消食逛街就不寒而栗,吃进去的负罪感从生理层面蔓延到了心理层面。

但转念一想,到底是谁区分出的“高端”“轻奢”“平民”“廉价”,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引导消费者向头部聚集的呢?从“体验”感来说,单就氛围上肯定是越高价越优质,但我们最享受的往往并不是这些贵的离谱的店。事实上,只要食材买的好,在家做牛排大概只要50元成本,其味道与动辄成百上千的某品牛排并无本质区别,但优雅的背景音乐、贴心的私享服务和预先安排好的玫瑰花瓣和琉璃字母,以及不需要花费3小时时间(从买到吃,亲测)却是在租房里无法复制的精神层面享受,我想,多出的这些钱就是为了买这中超越食物本身的享受了吧。

反观之前,许多人莫名其妙的在朋友圈中炫耀着过渡修饰的食物和场景,他们的多重诉求似乎混为一谈,应了八戒的那句“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我想,TH惨案的发生,多少也是双方都忽视了这种“高端”本身附加在消费行为上、割裂于消费本身的价值,而混淆成为了所谓的“有钱人的优越感”和“达不到的自卑情绪”,导致了无中生有的对立。那些将消费同阶层、情感、地位和人际关系挂起钩来,为了经济利益不惜捏造出长久荼毒了许多年轻人的消费主义,才是一切的根源。这几年来,我从单纯的以贫穷拒绝消费主义,到主动体验后拆穿消费主义陷阱,的确经历了一段残存虚荣心的时期,但挤掉了这些无谓的心理后,便能以较为自得的心态去进行高级消费,并且及时从沉溺于此中拔出来:之前我们在某素食餐厅享受了一顿卡路里严重不足的昂贵晚餐后,转头就跑去吃垃圾食品并开心的一匹。我们想要的只是让许多人趋之若鹜的高级健康料理(味道的确很不错)以及用刀叉切蘑菇排的体验,而饱腹的需求则交给汉堡和可乐,毫无冲突。我自忖整个过程并没有把这两笔消费严格区分层次,就像文初所说的“体验上流生活”,着重的是一种体验,而拥有这些选择权,才是真正意义的消费自由,与价格本身没有直接联系。

 

又到了周末,杨老师正在整理这一周提到的想吃的东西一览,我们于是决定去超市买上一堆食材,在家打火锅。至于下一次“体验上流生活”安排在何时,杨老师明确指示道,先去某某公众号某某平台看看有没有打折的优惠券再说。看来,我想带她去五星级酒店顶层看珠江夜景的计划,又得无限期延后了。


《我与城中村》之三:体验“上流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