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的形态猜想
连8月都要结束了,真不敢相信。我一天天走来走去,啥事不干,但累得要死。
我妈给我打视频,说怎么我画了个蓝色眼影,跟二十年前的人似的。最近的小女青年儿,打扮都跟二十年前差不多。
我叹气。现在网上呜呜糟糟的,什么事都能吵,哪能和二十年前比。不过我记得二十年前,某个我不认识的叔还是舅,儿子还是闺女的婚礼上,有一蓝眼影女子。黑长离子烫,短裙短上衣,身上香香。多姿多彩千禧年代昂。请问那位女子现在何方?
我妈说,你什么时候记性这么好了?你记得你上次回家啥时候吗?
好吧。顾左右而言他,挂掉电话。
精神一空虚,人就爱怀旧。那个酒味冲天的宴会厅里,蓝眼影女子与我缩在角落,交流颇多。我给她扎个麻花小辫,她给我三颗糖:两颗大白兔,一颗金丝猴。
一阵迷茫的迷惘、忧郁的哀伤袭来,我开始思索她的现状该当如何。论年龄,她也即将是个姨婆了。而她冷眼旁观泸州老窖的样子,似乎永远与姨婆二字无关。我们姑且称她为一位姑嫂。
世上有很多种姑嫂,与你与我一脉相承。这些不同的脉里,含有一些大体可被总结的刻板印象。让我们一起来捋捋:
姑嫂的第一种形态是家里的出息代表,生活在一线大城市,打车上下班,每天听取一股“嗡”声。
大房子,大房子。买车子,摇号买车子。
一间窝在郊区的房子,精准规定姑嫂在鄙视链的定位——不是的,人家是超一线大城市,怎么会有真正的郊区?世上本没有郊区,住的人少了,就有了郊。你看这里人少吗?这一片难道比东城西城人少吗?
姑嫂时刻谨记自己的出息身份。话要少讲,事要多做。网红店打卡走一走,美术馆走一走。朋友圈体现丰富的精神世界,尼采一下,戈达尔一下,米兰昆德拉一下。
落地窗办公室,人模狗样,当牛做马。晚九点半发送工作信息,无人回,眯起眼睛。
2022年8月31号22点20分,姑嫂点开脱口秀大会,细细品味。半小时后一腔愤懑,在微博发表女性主义重要讲话。
姑嫂的脑瓜子嗡嗡,耳朵里也嗡嗡。
姑嫂明白,这股“嗡”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嗡,是一种深层的韵律,与房贷息息相关。
姑嫂的第二种形态,擅于端坐。此处的端坐,指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恒常状态,行走坐卧闲聊骂街,眉眼之间皆为端坐,赫然一位正在姨化的嫂,令人肃然起敬。
2022年8月31号下午三点零九分,一25岁豆沙色口红女子在工作群掷地有声:“哪位同事用了1505柜子里的透明直尺?”
姑嫂抚摸左脸上的“编”字,又摸了摸右脸上的“公”字,深知自己身份成迷,不可多言。她将透明直尺轻轻推到桌子边缘,在脑内排练对话。
“随用随取,害,小张,多大点事儿啊,不是我说你,这多大点儿事儿啊。”
2022年8月31号下午四点零五分,透明直尺与姑嫂一同保持端坐状态。姑嫂在购物车内加入茯苓、百合、莲子。
一张百货大楼购物卡,将在5点30分送到友谊街道小学三年二班班主任李老师手里。切勿高调,但需辅以洋溢笑容。
这一天就这么结束了,透明直尺依然杳无音讯。隔天清晨,一25岁短小上衣女子在办公室掷地有声:“不能因为透明直尺是透明的,就忽视它!”
姑嫂依然端坐。嘴角缓缓勾起,流露出一丝端坐。
姑嫂的第三种形态,有一双过于精致软乎的手。
2022年8月31号上午十点,姑嫂将婴儿放在婴儿车里,遛。婆婆走在身边,姑嫂微微垂头。
对于即将出差归来的男子,姑嫂并不乱打听。谨记:一切打听都是乱打听,一切询问都是没事别瞎问。
每次上网,姑嫂都有点憋憋的。点开微博新消息:
“太不女权了!太没有自主意识了!现代了!现代女性!你咋这样!”
危机情绪,紧皱眉头。姑嫂点开框框,疯狂键入——
“去你妈的,上班能挣几个逼钱。过日子呢,少他妈打岔。”
可喜可贺的是,2022年8月31号下午三点的姑嫂,按住情绪缓缓回删。取而代之,姑嫂从相册精心挑选,一张无花果奶油蛋糕,两张咖啡杯特写,三张优雅托腮半身照,一张好身材淑味长裙背影,一张清新绿植ins风remix禅味装修,一张角度特意不那么肥的男子(此为男子提点,发博需带)。
共九张,严谨。配文:喜欢初秋的浪漫。
发送。点开微博新消息:
“好优秀的直角肩!”
姑嫂面带微笑,朝美甲店走去。网红碎钻款,施华洛世奇,共798元。赠一护手霜,回家送给阿姨,二人都很开心:“那件白T恤要手洗,不要忘记哦~”
需要呼吸。姑嫂需要大口呼吸。
2022年8月31日二十六点八十五分,姑嫂在路上踩到一块不平的砖。她左脚踩左边,右脚踩右边。左脚撬右边,右脚撬左边。一辈子就是一辈子。翻过来撬过去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