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请重视,北京惊现两例猴痘病例, 为境外输入及其关联病例

2023-06-06 23:22 作者:微微亮小灯  | 我要投稿

最近,北京市报告了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是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是与境外输入病例有关的感染病例,两例病例都是通过亲密接触传播的。在发现这些病例后,市区的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迅速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并进行了相应的医疗救治。目前,这两例病例正在指定的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过去,猴痘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区流行。目前全球已经有11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猴痘病例。人际传播主要发生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世界卫生组织于2023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较低,建议积极了解猴痘的预防知识,并采取健康防护措施。

关于猴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1. 传染源和传播方式:非洲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如多种猴类和猿类)以及人类是猴痘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人类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者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以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孕妇还可以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

  2. 潜伏期和临床表现: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13天,最长可达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在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约一周左右,然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就不再具有传染性。

  3. 治疗方法: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的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支持性治疗和处理并发症。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会在2-4周内自行消失。

  4. 预防措施:首先避免与患有猴痘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性接触方面,男男性行为人群具有较高风险。其次,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不要捕捉、宰杀或食用当地的野生动物。另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部卫生。

  5. 健康监测:如果有接触过可疑动物、患者或猴痘病例的国内外旅行史,并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可以选择皮肤科,并告知医生有关流行病学史。在结痂前,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以上是关于猴痘的一些建议和健康提示,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及时向医疗机构或卫生健康部门咨询。


请重视,北京惊现两例猴痘病例, 为境外输入及其关联病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