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出行的多事之秋
作者丨君平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出行市场暗流涌动。

前不久,市场传出消息,滴滴已经完成Pre-IPO融资,预计最早于今年7月份上市;嘀嗒也于前不久重新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名号花落谁家仍不得而知。
但在另一方面,共享出行领域仍在合规性、盈利、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当人们把目光聚焦于行业头部企业时,第二梯队的企业问题往往被忽视。
今年2月份,网约车品牌T3出行公布将登陆北京、深圳等27座城市,实现一线城市全覆盖。两个月过去了,北京没能等来T3出行,T3出行先等来了消协的点名。
滴滴在前,出行领域的各家企业都想分食市场蛋糕,然而滴滴都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T3出行可以做到吗?
被消协点名 多次发生安全问题
T3出行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成立两年多便进入了全国21多座城市,这与其背后的力量不无关系,在长安汽车、一汽汽车、东风汽车三大整车厂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大厂的加持下,T3出行“含着金汤匙”出生。

两年的时间内,T3出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据显示,T3出行月订单量已经仅次于滴滴。
当更多的目光聚焦到T3身上时,其所存在的问题也被发现。
4月20日,中国消费网公布了福州消委对网约车服务质量的测评,测评结果显示T3出行在约车时长、价格方面都比其他平台高出不少。
鳌头财经了解到,此次福州消委采样了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和花小猪四家平台。在叫车方便性方面,滴滴出行、曹操出行等待总时长在10分钟以内,而T3出行平均等待时长则超过了10分钟,其中一次测试结果总等待时长甚至超过了20分钟。
在网约车价格上而言,T3出行价格最高,鳌头财经进一步了解到,几家平台均采取“起步价+里程费+时长费+等待费”的计费模式,而T3平台在各项计费标准上均高于其他平台,以起步价为例,其他平台起步价均为10元以下,T3出行则为12元。
按理说更高的价格应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在福州消委的测试下,T3出行的服务质量显然“不值”。
如果说网约车价格、服务质量等问题因地域、叫车时段的不同存在差异,那么对于出行平台而言安全问题则是底线,两个月内,T3出行已经两次触碰底线。

据媒体报道,4月15日在安徽合肥发生一起网约车交通事故,最终造成一死一伤,事故现场视频显示,肇事车辆车身印有“T3出行”字样。
类似的事故在武汉也曾发生,上个月10日,武汉光谷一T3网约车发生交通事故,最终造成一死一伤。
两个月的时间内曝出两起安全事故,造成4人伤亡,T3出行在司机招募和司机安全培训上是否存在问题?
涉嫌恶意竞争 屡发退车风波
T3出行不仅在乘客端存在服务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在司机端也出现了退车风波。
今年4月初,T3出行在武汉公布了新的奖励机制,根据新规则,T3自营司机在周流水达到1920元后才能获取分成和奖励。
以一周出车5天计算,,一个司机每天最少要跑400元流水才能达到最低标准,一周能拿到奖励795元,加上1900的基本工资,每月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可实际上一天跑够400元并不容易。

“T3出行有些操之过急,司机奖励分成调整背后实际上反映了T3出行的运力不足问题,但是此种方式激励司机提升时长增强运力的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甚至由此引发司机疲劳驾驶产生的道路安全问题。”出行行业观察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鳌头财经了解到,T3出行曾因司机收入问题爆发过退车事件,退车原因则是招募司机时的宣传收入与实际收入相去甚远,此前重庆、成都等地都爆发过退车风波。
对于乘客和司机的“吐槽”平台尚可带着一丝傲慢,但对于监管T3不能置之不理。
去年10月份开始,T3出行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个人权限”,曾被工信部多次要求整改,一个月后T3出行App仍未完成整改,最终被工信部下架处理。
去年年底,T3出行在成都又遭遇“跨年执法”。
据了解,去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1日凌晨,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联合成都市公安轨交分局、武侯区建交局共同组成的执法队伍进驻T3出行成都办公室调查。
调查的原因则是T3出行在成都投诉过多、违规行为较高,且平台存在向不合规人员派单、低价促销营销等涉嫌违规的经营行为。

无独有偶,短短三天之后,因涉嫌恶意竞争、低价倾销等行为,重庆市交通局联合公安等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对T3出行和滴滴出行进驻调查。
开年成、渝两地的先后执法无疑为T3出行敲响了警钟,或许T3在大规模进入一线城市前,应该先回头看看如何给乘客更好的体验、给司机更高的收益,给市场更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