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和中东鼓:舞者倚赖的节奏之王



大家好,我叫杨冬,是一个鼓手,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中东鼓(Darbuka)。


从文化的角度上看,广义的中东地区范围很大,东起伊朗,北到土耳其,西边包含北非的埃及,南边则是整个阿拉伯半岛。中东鼓,则是流传于中东地区,形状类似于高脚杯的打击乐器。在现存艺术文献中,外形最接近现代中东鼓的是中世纪画家朱里奥·罗萨提(Giulio Rosati)的《The Dancing Girl》。


中东鼓早期是用陶做鼓腔:用陶泥塑形,再经过高温烧制后把动物皮革蒙在上面。
相传它是来自于远古时代的女性制陶人。当时她们为了储存农作物和粮食,发明了制陶技术,烧制出烹饪和储存的器皿。后来经过改良,将储物器皿的一端绷上兽皮,就成了最初的鼓身陶制的中东鼓。

注:叙利亚大马士革民俗博物馆,下方为传统陶制中东鼓,右边墙上挂的是铃鼓。(photo by Ma,Jun Ren)
后来,经由阿拉伯帝国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版图扩张,中东鼓传到了北非、南欧以及环地中海等地区。
中东鼓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型式,在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称呼;埃及人就管它叫做“Tabla”;土耳其大家管它叫“Darbuka”,还带有轻微的卷舌;这些其实都指的是同一种鼓。





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见到的是非洲鼓(左),它与中东鼓都是两边大中间小,就像我们喝红酒的酒杯。
中东鼓流传入不同国家和地区后,除了名字的变化, 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制作材质和音色的演变。早期中东鼓鼓身由陶土烧制而成,鼓皮大多为山羊皮,常见的还有鱼皮、牛皮等。
而现今我们用的中东鼓,95%以上基本都是合成的材质,为什么要用这些金属、合成的材质代替呢?
其中的好处就是演奏的稳定性,如果你是皮革的鼓面,走到温湿度不同的环境里,它的皮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导致鼓的音色和音高就没法控制。
另一个好处就是用金属做的鼓腔比较坚固,可以做成一个调音系统,对鼓的音高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这也是普通传统的工艺没法做到的。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追求那种原始的音色,使用动物皮作鼓面,因为动物的皮革是有天然的纹理和毛孔的,其震动更加自然,那种音色的呼吸感,是合成材质鼓没法拥有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鱼皮,因为鱼长期生活在水里,所以鱼皮相对于羊皮牛皮来说,它吸水后的变化性会比较小,相对稳定。
中东鼓是中东音乐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舞者倚赖的节奏之王。它用途最多的地方就是肚皮舞、东方舞、埃及的各种舞蹈;还有一部分就用在世界音乐里面,因为它的音色比较特殊,需要一些特殊音色的时会用在里面。
中东鼓乐里有三大件:中东鼓、铃鼓、框鼓,大部分优秀的鼓手这三者都会演奏,只不过每个人的侧重不同而已,如果你真的要走这条路,学会“跨界”是必不可少的。

阿拉伯打击乐演奏家Issam Houshan 就讲过一句话:“中东鼓的打法各有巧妙,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勤加练习基本功、节奏稳定、音色优美,你就是好的鼓手。”
讲者|杨冬

擅长非洲鼓,中东鼓,箱鼓,框鼓,手碟等世界民族打击乐器。曾经出版专辑:大吕《竞界》、《聆听湿地之声》、SAMAGA《甜苦木》、觉者《天水》。
先后师从于世界音乐打击乐大师级鼓手, Zohar Fresco (以色列 框鼓/铃鼓)、Andrea Piccioni (意大利铃鼓)、Berkant Çakıcı (土尔其中东鼓)、Nora Thiele (德国 框鼓/铃鼓)等。
参考资料
[1]http://tablah-xiaoma.blogspot.com/search/label/%E4%B8%AD%E6%9D%B1%E9%BC%93%E7%9A%84%E6%AD%B7%E5%8F%B2
[2]马骁.手鼓在埃及的发展初探[J].明日风尚,2020(04):174+176.
[3]本文资料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策划制作
策划:unintended小米 朱芳琼
导演:杨建华
监制:老猫(鼓童)
视觉:杨建华
摄影:李柯
文编:旷四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