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秋园
秋园
杨本芬
29个想法
◆ 自序 厨房里的写作
>> 我意识到: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
>> 在不算遥远的那一天,我自己在这世界上的痕迹也将被抹去,就像一层薄薄的灰尘被岁月吹散。我真的来过这个世界吗?经历过的那些艰辛困苦什么都不算吗?
>> 遥远的记忆被唤起,一些消失了的人与事纷至沓来,原本零星散乱、隐隐约约的回忆,在动笔之后互相串联,又唤醒和连接起更多的故事。
>> 我也感到奇怪: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
>> 这些普通人的经历不写出来,就注定会被深埋。
>> 书写的过程,温暖了我心底深处的悲凉。
>> 人到晚年,我却像一趟踏上征途的列车,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推着我轰隆轰隆向前赶去。
>> 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 第一章 洛阳 南京
>> 去世前那几年,她常说的话是:“不是日子不好过,是不耐烦活了。”
>> 战事发展非人力所能控制,微弱的个人就像一段浮木,在时代的滔天大浪里载沉载浮,不知会被浪头打往哪一个驳岸。
>> 从前的生活,也远远地留在了吊桥那边。
◆ 第五章 赐福山
>> 真正尝到了饥饿等于活埋的滋味。
>> 钉棺材的声音响成一片,加上号哭声,奏响了一首独特的生离死别的交响曲。
◆ 第六章 跑
>> 就像月娥无法掩盖脸上的烧疤一样,之骅也掩盖不了自己的出身。她们带着人人看得见的缺陷与耻辱在大庭广众下出没,无计可施。
◆ 第七章 归
>> 从此,她成为一个母亲——如同秋园,如同世世代代的女子。
>> 邻里之间是不能讲媳妇的事情的,怕惹是生非。
>> 那手掌粗糙,满是深深的纹路,里面全是做活留下来的色素,永远洗不掉,是一种洁净的丑陋。
>> 最后一刻,她突然睁大眼睛,看了她的孩子们一眼——长大了的孩子们正立于床头,守候着她的死亡。
>> 这就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眼。就这样,秋园带着她的碎骨、她骨头里的疼痛、她的最后一眼,去了另一个世界。
◆ 代后记 解命运的谜
>> 但妈妈写起东西来就像拧开自来水龙头,随开随有,文字顺畅地从笔端流出。我想,那是艰辛生活给予她的馈赠。
>> 每当她讲起外公,我就觉得她变了——从一个操劳的、疲倦的妈妈变成了一个满怀崇拜与依恋的小女孩。
>> 然而,关于外公的印象毕竟是轻浅的,隔着死亡这一距离,我们安全地听着他的故事,多少像对待一个局外人。
>> 阅读小说时,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拉进一个家庭残缺不全的历史中,那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家在时代大浪中载沉载浮、挣扎求生的过程。
>> 贫穷、饥饿、歧视、无望每天都在侵蚀着这个家庭,乡村在此时显现出残忍与恶意。
>> 但生活的基调并未改变,她穷尽半生所追求的,依然仅仅是能够活下去。
>> 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
>> 艾迪的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过那种不死不活的漫长日子做准备。”
>> 外婆、妈妈这些被放逐到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命运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无力,仿佛随时会被揉碎。然而,人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柔韧,她们永远不会被彻底毁掉。
>> 当之骅——我的妈妈——在晚年拿起笔回首自己的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