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psc画幅单反没有超广和广角变焦牛头?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厂家不上心+做牛头比全画幅更难。
厂家不上心的原因是他们重心在全画幅上,佳能尼康索尼的APS-C画幅镜头有几个算得上画质优异的?我知道还是有几个的比如索尼1655和佳能32 1.4这种,问题是这只是标变和标定啊,超广呢?长焦呢?其他几个焦段的定焦呢?几乎没有称得上优秀的。
适马三剑客和1835+50100这五个镜头很优秀,但这是副厂啊!原厂下饺子一样推出了各种全画幅镜头,APS-C画幅镜头就随便出了几个凑数。

你要说有没有认真做APS-C的厂家?有的,富士就做的不错。富士只做APSC和中画幅,重心就在APS-C相机上,自然会推出各种镜头。
虽然这里有很多厂家的原因,但我们还是要考虑到APSC牛头要比全画幅牛头难做这个问题。
首先我要给各位讲一个你们可能出现的错误认知,那就是【没有镜头喂不饱机身一说】。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这段话的,我当年也赞同这种观点但现在我认为这种说法太片面了,容易误导人。我举个例子,甲说A7M3换到A7R4害怕镜头喂不饱了,这个时候乙跳出来说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用同一个镜头拍照,A7R4拍完后缩图到A7M3同样像素后和A7M3对比,画质绝对比A7M3的要好,更别说A7M3还没有去低通。
发现问题没有?这里的前提条件是缩图到同一像素后,如果我不缩图看呢?是不是就有喂不饱一说了呢?A7R4这种6100万像素的机身你要100%看画质很锐利,得要光学素质特别好的镜头才行,这也是为什么A7R4上市后有专家提出配镜建议。
我为什么要岔开话题说A7R4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像素密度的问题,向场越大的镜头,设计起来相对更容易。全画幅6100万像素等同于APS-C画幅的多少你有算过吗?2600万左右,那么目前主流的APS-C画幅传感器是多少像素?索尼的2400万、佳能的2400万和3200万、富士的2600万像素。一个不缩图刚好喂饱6100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的镜头如果给APS-C画幅用,只能喂饱2600万像素,一个不缩图刚好喂饱4575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的镜头如果给APS-C画幅用,只能喂饱1950万像素。问题就在这里,刚好喂饱A7R3的镜头喂不饱A6400,这你怎么玩?花更多的钱做更好的镜头满足A6400吗?那么这个镜头的价格呢?买APS-C画幅相机的人愿意买这么贵的镜头吗?
适马做镜头的时候为了保证边缘锐度不比中心差太多,用了一个很取巧但很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这个镜头做成中画幅相机都可以用的,全画幅只用这个镜头的中心部分,这个时候边缘锐度不会降低太多。APS-画幅超广角敢这么玩吗?做个能覆盖全画幅10mm、能喂饱6100万像素的镜头,然后给2400万或者2600万像素的APS-C相机用,这也只是个15mm的超广角,那么你说这款镜头得多贵?全画幅10mm的镜头我记得不多,佳能的11-24、索尼12-24算是比较接近的,这两个镜头多少钱啊!

对于绝大多数厂家来说,做APS-C画幅牛头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能有人会问,看你这么说,中画幅镜头岂不是比全画幅镜头还要好做?的确是这样,好多适马的art镜头都能直接给44X33使用,甚至有人拿佳能的TSE17给IQ280用。但你要知道中画幅机身贵啊,中画幅像素也不低啊,所以综合来看全画幅更好卡了个平衡点,机身价格不高不低,镜头制作难度不高不低,这也是绝大多数厂家深耕全画幅的原因。
我们只能把希望放在副厂上,譬如国内一些厂家愿意给APS-C画幅做高画质的镜头,但这些镜头几乎都是定焦、几乎都是手动对焦的,虽然很好但还是不能完美解决问题。我相信大多数APS-C用户更希望的是一款类似全画幅1424 2.8还能自动对焦的镜头,如果做成APS-C画幅那就是9-16 2.8,这个镜头要多少钱我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