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聊周作人

2023-03-24 20:17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我对周作人文字的感情十分矛盾。


喜欢,大片大片地去读,当时一整个月都在读他的书,轻轻的,舒畅,简单,不露声色,又有力道。但同时又十分遗憾,用陶渊明的话说,好读书,不求甚解。细看他文字说的东西,没太大意思。


你说这矛盾吧,又不矛盾。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本来是文学的菜单,结果菜单比菜都好吃。再比如王小波说:“我认为最好的文体都是翻译家创造出来的。”原作品是食材,翻译给勾一道好芡,就成一道好菜。


这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感觉在桑塔格的文字里也有。但不同的是,研究桑塔格的文字,能研究下去,而且研究不透,周作人的文字研究不下去,没意思。


这纠结在肚子里翻了两年,还是下个定论:行文,行文,文如其人,儒家的圈子,脱不出。


当时推白话文运动,大家把文字掰开,随意了,说实话,用的都不好。白话文最大的问题是软绵绵,无力。周作人的文字是难得文言向白话过渡的典范。他和鲁迅兄弟俩小时候打的古文基础非常扎实(还有个兄弟我没去查),或者说吃尽苦头。鲁迅文字像刀子,狠;周作人文字则像一团气,内敛,看不出脾气,但一整篇文章放那,就是脾气。兄弟俩一内一外,文字的韧性都强。


文字转变为其一,其二是当时的环境。他不同意他哥哥的激进,_________________,顶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作人知道,所以苦闷,但还是要写,这时候你就能看出些他文字的脾气了。文字有功力,但闷,又闷地有脾气。


周作人的生活机遇更苦闷,感兴趣的可以去查查他当时的境地,始终进退两难(难为好人,对一个清醒又悲观的知识分子,太难了)。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探索理想,眼界不宽,可选的不多。______是向前迈,步子迈地大了觉得有闪失,自然地拿儒家作后垫。你看周作人的文字,绝没有偏颇,其实就是儒家的中庸底子。生活中做烂好人,并不好,这道理放文坛,更是。他私以为好,实际大不好。但有趣的地方也在这,他不停地克制,又忍不住想冲出来。就这么不停地挣扎,他的文风就出来了。


我忘不了周作人,虽然他是一个悲剧,但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悲剧,有更大的价值。



再聊周作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