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映三国志动画电影影评-有时代局限性,却无疑是诚意满满的杰作

2020-09-06 12:19 作者:呆呆兽面包  | 我要投稿

小时候看过横山光辉原著改编的三国动画前面几集,和这部东映的电影搞混过。所以小时候电影就是随便看了看,这几天为了再次体会刘备创业的艰辛玩英杰传,晚上正好再重温一下,感慨颇深。

这部80年代末开始制作,90年代初放映的系列电影,整体风格更接近80年代。有点看老银英动画的感觉。

剧情因为只有3部电影7个多小时,不可避免的删改了很多剧情,简化了不少角色和重大事件。早期群雄逐鹿时期连顶尖势力袁绍都是打酱油的。第二部开始更赶了,虽然名为《燃烧的长江》,但是赤壁大战的剧情只有大约40分钟上下,前面都放在刘备荆州长坂坡了。黄盖诈降、周瑜火攻的剧情都被删除,对于整个三国系列最精彩的一部分呈现上不得不说有些遗憾。周瑜虽然体现出了是各为其主而非嫉贤妒能,但整体呈现依旧过于负面反派化。第二部的江东群雄刻画上甚至不如第三部吴国袭荆州那段。第三部《遥远的大地》中诸葛亮六伐中原同样只有30分钟多。好在司马懿的呈现比周瑜要靠谱。虽然是对立面,但是他的才智和深谋都无愧诸葛亮一生最强的敌人。贪心地想,如果能拍5部分别为群雄逐鹿、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荆益纠纷和六出祁山,大部分关键剧情和人物都可以完整表现。

戏份不论原创人物凤姬,最为吃重的是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这几个角色大体上把握都是到位的。除了刘关张之间的兄弟情,曹操和关羽之间的复杂感情把握十分准确。包括第一部吃重的吕布也把他那种反复无常的个性表现得不错。

只是一些地方对话和动作细节还是略有偏差。可能因为是动画,人物表情需要夸张,有些白话转成现代人的口吻终究觉得差一些。还有比如关羽说自己不能接荆州重任,这不像他说出来的话。曹操追陈宫那段更是过于煽情,像后面华容道和关羽之死就好多了。

武戏上也是“那个年代的作品”,还没法凸显各人武打特色,甚至让马超主打流星锤现在看是有点雷的。一些镜头手法现在看来还可以更加巧妙一些,不过或许就失去了那种厚重感。

在具体人物上日本制作方对主要人物的外形把握比较到位,但是不少次要角色现在看来有些遗憾。比如吕蒙是一个老头,不说还以为黄盖。

司马懿的神髓也有点欠缺,不够老谋深算。

甚至马超的外形和登场都有些一言难尽,开头居然是作为一个”西凉浪人“阻截诸葛亮进蜀,为凤姬所阻拦。后期才正常了一些,甚至抢了赵云在夷陵前不赞成刘备出战的戏份,可能是为了给开头找补。马超在演义就很出彩,形象描绘也很细致,哪怕当时也不应该对这个人物的形象拿捏不到位。动画如此处理应该还是为了符合开头的“浪人”剧情。

这也不是日本不严谨,更多是时代局限。对比同期光荣的历代三国志头像立绘,看得出日本人当时还没有抓住很多次要人物,特别是曹魏和东吴阵营角色的外形精髓。其实哪怕中国,对这些角色的理解和形象描绘也是逐步改善的。老三国电视剧出来后对日本在这方面的帮助是很大的。如果有后来8-11代时期也就是世纪末到新世纪初的人物形象理解,这部动画的人物形象一定会更加精准。

次要人物中陈宫无疑是塑造最好的,从敬佩曹操的勇气到不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和屠戮徐州而反,最终面对曹操慷慨赴死。整个人物非常完整。也是第一部我认为最成功的角色,胜于早期还不成熟和不够完整的刘曹。张辽也是曹营刻画比较正面的角色,甚至好于五虎赵云和马超。

这部电影非常注重战争中平民的视角。每一场战斗都有大量士兵被击杀的血腥惨状而不只是正面呈现胜利或者英雄武将的悲欢离合。第一部用幼年诸葛亮的视角呈现出平民饱受战争之苦和对于和平治世的期盼,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的报效不仅是刘备的器重,更是对刘备理念的追随。第二部重点拍了刘备携民渡江以致长坂坡失去妻子的剧情。第三部的凤姬和左慈也是为了突出民间的力量对于乱世群雄的看法反映。这一点是非常可敬的,制作方没有只把笔墨放在英雄身上呈现君臣手足之情,把民众和军士简单作为游戏里的数据或者武将的HP。而是把为天下平民造福而非对汉室或者个人的效忠作为正道。也正因为如此,民间才如此尊崇并非毫无手段但是对民众最为仁厚的刘备。三国的历史也因此而精彩。

同时女性角色比原著要吃重,算是女角色和主要人物的平衡性上做得较好的,整体而言没有喧宾夺主还是很好衬托了主题。貂蝉的人物编剧理解很靠谱,特别没有让她爱上吕布。只是在董卓死后公开痛斥嘲讽两人结果被吕布所杀的结局这里,我能看到编剧想要表达的,她这么做除了显现出吕布的狼性和矛盾,也是委身董卓吕布两大国贼后毅然选择壮烈解脱。但这么做或许还不是最好的呈现形式。对比起来还是老三国电视剧貂蝉飘然远去更有意境体现出了她常人的一面,要死也是自尽或许更好一些。只是这样就和凤姬或者丽花的结局重了。不过总体而言,本片的貂蝉人物形象诠释上是准确的,可以打很高的一个分数。

黄月英(片中名秀兰)也算靠谱,外形丑陋但是内秀。就是第三部因为有凤姬剧情大为削减,不像李法曾《诸葛亮》的结局带着诸葛瞻来探望临终的诸葛亮那么动人催泪。

丽花是我相对最不满意的,这个人物结合了吉川英治《三国志》中刘备发迹前的恋人、甘夫人和糜夫人的剧情。但是看下来,不是说这个人物本身有问题,而是和刘备互动多少违和。刘备不管正史还是演义中并不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大力刻画他的爱情大可不必。所以她前期作为刘备恋人的剧情观感不如后期作为糜夫人和关羽赵云互动。和刘备的剧情最好恰恰是最后刘备知晓她死时,明明很悲伤却说民众们难道没有失去亲人么,这真正体现了刘备的英雄气却也赋予了人性。就是后面的内心活动那段还是流露过于直白,再留白一些更好。

要反映战争中女性的悲惨,蔡琰才是最合适的,张飞的妻子夏侯氏和先后在袁曹两家的甄后都是不错的人选。反而刘备的母亲虽然篇幅远少于丽花,但呈现成功的同时也没有感觉那么违和。

而电影最为浓墨重彩的凤姬的刻画本身是极其成功的,也非常符合我的审美。用了一部分姜维戏份的她,作用也是来承接第三部中主角视角由刘备-关羽-诸葛亮的过渡加强他们羁绊,更是从一个民间长大的普通女子视角来看待英雄。而且不是简单为蜀汉效忠,而是为英雄们所动又为其所伤,选择让她和马谡结婚而非更般配的比如张苞姜维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尽忠报效后只能选择抽身离去。只是她的戏份安排上还有一些更能提高的地方,这个角色似乎是第三部制作时候才想出来的,不然实际可以从第一部英雄的黎明就铺垫,第二部类似诸葛亮那样成长提供视角。而且从整体而言,前期对她的传奇性呈现有些过了,武艺高强英姿飒爽没问题,但不必非要和左慈挂钩甚至用马超来作陪衬。

后期就好了很多,体现出了这个女子的纠结一面。最后诸葛亮面具下美丽脸上的悲伤和骑马离去的结局,堪称全片最经典的一幕。第一次看到电影这个片段就为其所震撼。当时看到的是她对诸葛亮的敬爱和蜀汉悲剧的叹息,现在再看,更有凤姬自己一生的复杂痛苦还有无奈在里面。

历来三国的结局都有点难处理,因为后期主要人物都没了却还有大量故事没有讲完。这样的收场虽然叙事没有那么完整,但是高潮意境上恰到好处。

然而群雄故事的落幕也还不是结束。耳边传来那首熟悉的《英雄的黎明》,我们通过一幅幅画面看到了凤姬余生的故事。她真的只是选择了归隐逃避了么?不,她仍在延续着刘关张诸葛亮的遗志,为天下苍生而造福。这里通过凤姬的结局再次奏响出贯穿整部作品的主题最强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历来对四大名著影视改编都十分挑剔,的确哪怕老四大也难以尽善尽美,但是只要是下了功夫,一定程度呈现出原著精华的诚意之作就值得肯定。这部作品虽然因为篇幅时代的局限,在一些人物和手法上难免有些遗憾。但是无疑是一部心血铸成的经典三国影视作品。


东映三国志动画电影影评-有时代局限性,却无疑是诚意满满的杰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