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经济Ep15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梳理P495:财政政策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
a.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
定义:政府为了增进整体经济福利、改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对宏观经济领域进行有意识的干预;
目标:
充分就业: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价格稳定: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对现代开放性经济的国家至关重要。
注意:
政府运用的各种政策手段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政府在制定目标时,不能追求单一目标,而应该综合考虑,否则会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副作用;
要考虑政策本身的协调和对时机的把握程度。
b.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分类:
需求管理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供给管理政策:
人力政策;
收入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a.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国家财政的构成:
政府收入:
政府购买: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政府支出:
税收: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分为三类:
财产税,
所得税,
流转税,
税率的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
税收绝对量的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
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分类:
短期债,
中期债,
长期债。
税收同样具有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有两种:
b.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
国家财政的构成:
b.1自动稳定器
定义: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制度: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b.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概念:
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c.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概念:
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实施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财政赤字;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产生预算盈余;
周期平衡预算: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d.赤字与公债
财政赤字:
定义:预算开支超过收入的结果;
措施:
借债:
货币筹资:向中央银行借债——用征收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
债务筹资:向公众和外国举债——发行公债引起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如果想稳定利率,则必然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给,也会引起通货膨胀;
出售政府资产。
e.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
财政分级管理体制: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f.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规律:
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IS曲线的斜率主要由投资的利率系数决定;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一般来说,在经济萧条、收入和利率较低时,LM曲线较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较小。
g.财政政策案例:肯尼迪减税
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失业率高达7.1%,企业破产数创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
问题:传统的凯恩斯式的大搞工程建设处方已不再有效,因为继续投资公共工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为投资这类工程需要大量放出货币,从而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任务:作为肯尼迪政府经济顾问的萨缪尔森等人
政策:
货币政策:提高短期贷款利率以组织美元外流,降低长期贷款利率以刺激国内投资;
财政政策:通过降低税收,增加企业、居民收入以促进更多消费和投资、拉动内需来实现经济复苏。
意义:肯尼迪减税政策的成功往往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