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摩托车败走东南亚!为什么国产摩托造不好,丝毫不值得同情?

2023-10-03 17:11 作者:老司机侃侃车  | 我要投稿

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夺得世界第一。有外媒预计,中国今年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伴随着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的海外销量节节攀升,国产汽车在新能源赛道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种种迹象表面,我国汽车工业正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目标坚实迈进。但是与此同时,在网上也会有这样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国产汽车越来越好了,那么,国产摩托车呢?”

提出问题的人,可能会被认为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更多的人,可能像我们一样陷入沉思,是啊,国产摩托车呢?

国产摩托车和国外摩托车的差距,我们都说了不下十遍了,保守估计,差距至少在三十年,高端领域的差距,甚至可能要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追赶。一台四缸发动机,国产摩托车到现在还是只能逆向本田的,或者直接买买买,而1909年,美国第一辆量产的四缸发动机摩托车Pierce Four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配备并列4缸发动机的实际上是1959年推出的RC160 HONDA,这差距何止是五十年?


汽车领域能够弯道超车,难道摩托车也只能寄希望于弯道超车?可是摩托车毕竟不像汽车,如果电气化浪潮来得慢了很多,或者永远都不会来呢?国产摩托车如何超车?

国产摩托车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奉行的拿来主义,1951年,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仿照德国“ZUNDAPP K500”型摩托车,生产出我国第一辆名为“井冈山”的摩托车。1957 年,参照原苏联"URAL M-72"型摩托车,造出了“长江750”。1960年,仿造捷克Jawa-Cz 353 "kyvacka"造出了“幸福250”。1964年仿制捷克“JAWA50”机动脚踏车,造出了畅销中国市场20余年的“轻骑15”。1979年,仿造本田的Honda PA50摩托车,造出了“嘉陵CJ50”。



后来,国产摩托车厂商和日系车企合资,造出了嘉陵本田70、金城AX100、南方雅马哈NY125、轻骑木兰50,这段时间国产摩托车才开始了真正的发展。可以说国产摩托车的发展史,就是大半部部仿造史。

如果说,国产摩托车造不好,需要仿造国外摩托车,是因为底子薄,技术积累薄弱,还算是情有可原的话,中国摩托车败走东南亚这件事,让国产摩托车的粉丝,都无法辩驳。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摩托车几乎垄断了东南亚市场,但是这是一块非常巨大的市场,中国摩托车企业也不准备放过,1999年开始,中国摩托车进军越南,靠着和日系摩托车相似的外形,废话,当时的国产摩托车都是仿造的日系摩托车,再加上国产摩托车的价格,比日本摩托车低得多,日系摩托敢卖2000美元,中国摩托车就敢卖1000美元,800美元,600美元,很快就迅速占领了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80%,几乎赶走了日系摩托车。

当地民众一开始也是被中国摩托车所欺骗了,外形看起来还不错,价格低这么多,因此选择放弃了日本摩托车,他们哪里知道,性价比这东西,不是简单看价格和配置的。


此后,国产摩托车之间为了抢占底盘,就开始打起了价格战,至最后沦落到摩托车按斤卖,最低时价格仅为170多美元,一辆车厂商只赚30块人民币,但是这样残酷的价格战,导致的结果就是车企极尽可能的压缩成本,导致质量不过关,再加上当地的道路条件不太好,一款车骑个半年就各种小问题,三四年就故障频发要大修,当地民众这才知道上当了。

随后,日系摩托车轻而易举夺回了市场,占有率现在超过90,而中国摩托车占有率不到1%。如今的中国摩托车品牌,虽然一直垂涎东南亚这块市场,但是无论怎么宣传,怎么降价,当地人都是直摇头。价格低廉、品质不高的“中国制造”,间在当地人脑海中固化了非正面印象,导致当地人对所有中国制造的产品,都抱有偏见。


中国摩托车败走东南亚,充分展现出了这些企业的短视,这也表明了,为什么国产摩托车始终发展不起来,或许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原因,我对中国摩托车已经失去了信心,即使价格更贵的情况下,我还是会选择国外摩托车产品,虽然我可能会被扣上崇洋媚外的标签,除此之外,我也希望国产汽车不要重蹈国产摩托车的覆辙。


中国摩托车败走东南亚!为什么国产摩托造不好,丝毫不值得同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