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情必修课:《会饮篇》第七讲

2023-04-09 20:47 作者:文勇图书馆  | 我要投稿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如下是我在备课《会饮篇》第七讲时候的备课笔记,请大家查收。老样子,还是很希望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也给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笔记内容,好不好:)

【愿意分享的小伙伴,我会给大家准备小礼品的,虽然我也还没有想好小礼品是什么】


另外,由于苏格拉底过于话痨,所以我一共讲了三次才讲完,如下的笔记是苏格拉底的第二部分。


苏格拉底Socrates-(第六位发言人)【第二部分】


【简单的给学生引申】

  • 对于#属己之物,我们似乎进行过好几次的论述,或者是明的,或者是暗的,其实也包括之前我们对于真理的论述,我们说如果两个真诚的真理追求者,最终是一定可以达成一致的,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这个本质上也是对于#属己之物的奇妙的认识。自己的观点并不因为是自己的观点而值得被捍卫


Diotima观点1:爱是什么

观点1.1 世界上存在中间状态

但是,不美不一定就是丑的,就像是智慧与无知之间有一个中间的状态。

【此处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有正确的意见而说不出所以然来,就不是有知识(因为没有根据的不能算知识),却也不是无知(因为有正确的内容不能叫无知),所以很明显,正确的意见就是介于智慧和无知之间的东西。
佛祖说,佛法啊(真理)如同月亮一样,而描述真理的语言,连指向月亮的手指都比不上呢。(佛法曰:“手指指月,指非月”)
【带领学生思考】但是能否因为指非月而不再愿意去指月呢?


观点1.2 爱神是一个大精灵

爱神是什么?爱神是介于会死的人和不会死的神之间的东西:是一个大精灵。

  • 爱神的地位在下降,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重要性。从中的古老的神,到中提及的年轻的神,再到眼前diotima自己所提及的精灵
  • 关于死亡:是一个重点,爱(孕育)是人类尝试达成永恒的方式。
因为爱是一个过渡阶段,爱是一个过程,所以爱是可以被定义的么?
“定义”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如果我们尝试定义爱,那么就很容易引发错误的认识
【带领学生思考】此处已经开始在暗示爱的终极意义,就是不朽,对于不朽的追求是可在人类骨子里面的。


观点1.3 爱神来自丰饶神与匮乏神

Diotima所讲述的故事

Aphrodite【ˌæf.rəˈdaɪ.t̬i/】诞生的时候来自丰饶神“波若”(男-父亲),匮乏神“贝尼娅”(女-母亲)

【搞笑】

  • 为什么男人总是满足,而女孩总是感到匮乏”
  • 但是如果你是女权主义者,你不要纠结和难受,因为:在苏格拉底Socrates[ˈsɒkrəti:z]的语境之中,感受到贫瘠才是爱情的动力所在

【搞笑】

老师是用来做什么的?老师是大精灵,让丰饶神“波若”在大家的眼中一闪而过,并提醒匮乏神“贝尼娅”


观点1.4 爱神对人类的作用

观点: “爱神是奔赴美的东西的“+“盼望美的东西归自己所有”

diotima追问 “然后呢?获得美的东西又能怎么样呢?”

  •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获得好的东西,那似乎是不值得讨论的;因为获得好的东西,就能够获得幸福;这个问题就完结了。
  • 但“我们为什么想要获得美的东西呢?”

【与学生对如下这句话进行讨论】

Diotima提出的是“爱神是(讨论2)奔赴(讨论1)美的东西的“

【讨论1】:

Diotima提出的是“爱神是奔赴美的东西的“而不是说“爱神是奔赴好的东西的”

  • 说明“美的好的”不是同一个概念
  • 美的就一定是好的么?
  • 对自然界:乍一眼看过去,似乎是这样的,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一种动物性的观点。在纯粹的自然界,这种说法可能是存在的。
  • e.g. 譬如很多人在怀孕的时候,吃个枣儿,就一定要吃一个表面上没有磕磕碰碰的枣儿,所谓的吃个西葫芦,也想吃个长得比较好看的西葫芦。所谓的不愿意吃歪瓜裂枣。
  • 人类社会:但是对于正常的人生,似乎并不是这样的似乎不是这样的,外表美好但蛇蝎心肠的故事,所以,对于人类来说,美的似乎并不总是善的。


【讨论2】:

  • 为什么Diotima提出爱神是奔赴美的东西的?
  • 因为动物性本能的人们,是会对”美“的东西,而不是”善“的东西产生期待。
  • Diotima认为,爱不仅是一种感性的情感,而且还包含了一种渴望和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其实当Diotima在强调爱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反对Eryximachus的观点了,后者认为爱是一门技术性的手段。

【观点讨论】爱情是动物性的,爱情的反义词是“深思熟虑的”。

  • 你认为呢?至少ChatGPT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注:由于本书之中重点说的是爱,没有花很多时间来讨论“美”与“善”之间的异同。

观点1.5 为什么爱是如此特别呢?

原文:那盼望美的东西的是盼望什么呢?既然所有的人都永远爱某样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说所有的人都在爱,而说有些人爱,有些人不爱呢?
为什么爱会有一个独特的称呼呢?
就像是
“我们并不把手艺人都叫做作家,却给了他们别的称呼,我们在全部创作活动中间,单提出哪一部分有关音乐和韵律的,用全体的名称来称呼它。因为只有这个部分称为诗作,只有做这个部分工作的人称为诗人”
【带领学生对比原文】
composition与composer
poem与poet
所以
凡属对于好东西,对于幸福的期盼,都是每个人心中最大的,最强烈的爱。而其余的那些在某一个反面有所追求的,无论是谋求获利的,还是爱智慧的,我们都不说他们在爱。

结论:区分了爱与其他的需求#属己之物

  • 譬如你爱金钱,你不会爱别人的金钱,所以对金钱的盼望是属己之物
  • 譬如你爱名誉,你不会爱别人的名誉,所以对名誉的盼望是属己之物
  • 但是这个东西很奇怪,那些单独被命名为的东西,针对的是#非己之物
原文:我以为人所爱的并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除非他把好的都看成属于他自己的,把坏的都看成不属于他自己的。
  • 人们爱的是好的,而不是自己的
  • e.g.如果自己的手出现了毛病,那么他们宁愿通过斩断手来获得更好的自己

【引申忘我】我们中文里面常常说的一个词,叫做“忘我”,我觉得这个词特别好

  • 每一个人都在强调说,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到一段忘我的爱情之中。
  • 包括好像成年人在,结合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瞬间的永恒与忘我;
  • 注意不要说违禁词

结论:人们爱“好的东西”+人们爱“拥有好的东西”+人们爱“自己会永远拥有好的东西”

观点1.6 人们如何追求爱呢?

这个追求爱的活动就是: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所凭借的美物可以是身体,也可以是灵魂

【搞笑】其实不是很确定我之后的这段内容是否能讲好,但是当今社会生育率这么低,与其现在出各种说服年轻人的政策,不如干脆一人发一本《会饮篇》,逼着大家读书
1.6.1 怀胎、生育是一件神圣的事,是会死的凡夫身上的不朽的因素

换句话说,人人都追求不朽,而生育是一个好办法

【带领学生讨论】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属己之物 与#非己之物

  • 我们可能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才开始学会了”忘我“及#非己之物 中的爱情
  • 因为,孩子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
  • 首先,孩子肯定不是别人;
  • 但是,孩子肯定不是自己;
  • 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才理解什么是爱;
  • 如果你可以爱上自己的孩子#非己之物,那你觉得你能够接受孩子的孩子么?或者孩子的丈夫么?#推向极限 的讨论方式

【衍生诗歌知识】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1.6.2 爱并不是以美的东西为目的的,其目的是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和繁衍
  •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好的东西,而且是不朽的东西,爱所盼望的就是永远拥有好的东西
  • 基本的背景知识:直到17世纪才出现比较成熟的避孕措施,在这之前,是很难分开的
  • 【带领学生讨论】性和爱能够被分开是一个好事儿么?我不知道,但至少分开之后,好像“性”就更难被认为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 很多人会认为,性和爱能够通过成熟的避孕措施分开之后,一定是一个好事儿,因为社会行为变得更加颗粒化了嘛,说人话就是选择变得更多了嘛。就是一个行为如何和另外一个行为能够被分开了,这是科学主义的观点。
  • 但是前几天似乎有一个新闻,就是四川的一个地方有一个政策,大概的意思就是非婚生子也可以上户口,大概就是把生育与婚姻给分割开了。很多人就大声疾呼,社会败坏了,怎么能够这样呢
  • 当然了,我没有要影响大家的观点,但是大家要知道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自己已经有的道德观念,是有一种天然保护机制,任何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观点,都有原罪。#属己之物 

Diotima观点2:爱的动力何在

观点2.1 爱来自原始的冲动

  • 动物(包括人)都有“养育”的自然冲动,注意,养育两种原始的冲动:“养的冲动”和“育的冲动”
  1. 养的冲动,更像是一种生殖的冲动,或是结合的冲动;这个冲动是不言自明的,也是无法抗拒的;
  2. 育的冲动,也就是照料幼儿的冲动;
现代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说:我从未见过不讨人喜欢的婴儿。
野步by周密 “麦陇(lǒng)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 这首诗之所以讨喜,在于它是对年轻生命的赞赏。首句“麦陇风来翠浪斜”中的“翠浪斜”说的是小麦初长成,生机勃勃,青翠欲滴;次句“草根肥水噪新蛙”中的“新蛙”则以稚嫩的声音歌唱。没有人不喜欢童声合唱,即便是蛙鸣,也是新蛙来得美好。


爱情必修课:《会饮篇》第七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