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儿童抽动障碍病因病机分析及中医治疗方法。孩子总是经常不自主的摇头、耸肩、不听话、

2023-07-30 18:01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儿童抽动障碍病因病机分析及中医治疗方法。孩子总是经常不自主的摇头、耸肩、不听话、嗷叫、甚至打人,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调皮的表现或是在外面学来的坏习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孩子懂事后自然会改。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家长会及时帮助孩子纠正,但有些孩子不但没改,反而变本加厉。 当发现孩子有眨眼、清嗓、甩头、伴有发声等等的抽动表现症状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警惕患上“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或抽动秽语综合征,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抽动障碍的表现 1.儿童抽动障碍,是以面部﹑躯干部、四肢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响为特征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摇头、挤眉眨眼、咧嘴、点头、扭颈、耸肩、嗅鼻、清嗓子等,发生时常有突然、快速、刻板、反复交替出现的特点,若能及时治疗,康复效果最佳。 2.家长要注意,大部分患儿先出现运动性抽动,接着会出现发声性抽动;也有部分病例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同时起病。所以您发现孩子有总是摇头的症状时,也要观察孩子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抽动症状,如:眨眼、努嘴、吸鼻子、耸肩等等。 抽动障碍的危害 1.孩子在课堂上总是控制不住摇头,耸肩,挤眉眨眼,老师会认为孩子在作怪,扰乱课堂,给老师留下很差的印象,孩子在班上就容易被贴上“调皮、不遵守纪律、差生 ”的标签。 2.其次孩子患有抽动障碍没有进行有效治疗,会逐渐发展为多发性抽动症,治疗费用高,孩子还要忍受很大的痛苦。打乱正常的生活的同时,孩子也遭受着身体和精神等各方面的折磨。 3.部分患有抽动障碍的孩子会伴有多动症的表现,会遭到周围同学的嘲笑,加之成绩不理想,家长和老师施加压力,孩子就容易自暴自弃,甚至是一蹶不振。 抽动障碍,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快速、不自主、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性动作或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本病起病于18岁以前,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常以频繁眨眼为首发症状,早期可自行缓解,抽动常因感染、精神紧张等因素加重或复发。 本病以肌肉抽动及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主要临床表现,属“肝风证”“慢惊风”“抽搐”“瘛疯”等范畴。 【病因病机】 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风邪、疾病影响、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 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肺脾肾相关。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主疏泄,为风木之脏,主藏血、藏魂,其声为呼,其变动为握,开窍于目,故不自主动作,如挤眼、噘嘴、皱眉、摇头、仰颈、耸肩以及怪声秽语等,均与肝风妄动有关。 一、气郁化火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失调,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化火,引动肝风,则见挤眉眨眼、张口噘嘴、摇头耸肩;气郁化火,耗伤阴精,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伸头缩脑、肢体颤动。 二、脾虚肝亢 脾主肌肉四肢,主意主思,开窍于口,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节,恣嗜寒凉,常吃零食,或患病用药,损伤脾胃,脾气虚弱,木乘脾土,脾虚肝亢,可见口努嘴张、挺胸鼓肚、四肢抽动;脾虚痰滞,气道不利,故有痰鸣怪声;意舍不藏则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 三、肺失宣肃 小儿“肺常不足”,肺为五脏之华盖,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首犯于肺,肺经有病,不能正常克制肝木,致肝常有余,肝气亢盛;肝木乘土,致脾虚肝亢,土虚木摇;“肝从左而主升,肺从右而主降”,肺与肝在五行中相克,在气机升降中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肺失宣肃,气机失调,肝气亢逆,则出现吸鼻、清嗓、干咳、眨眼等症状。 四、脾虚痰聚 禀赋不足,饮食偏嗜,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痰气互结,壅塞胸中,蒙蔽心神,则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发怪声;脾虚肝旺,木亢生风,则见噘嘴、咧嘴、摇头、四肢及腹肌抽动;若痰郁化火,痰火上扰心神,则发秽语粗言。 五、肝肾不足 小儿“肾常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肾之精气不足。肾主藏精,为人体元阴元阳之所聚;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精血同源,肾精气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气亢逆,筋失濡润,而发肢体抽动。 六、阴虚风动 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阴,或肝病及肾,肾阴虚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肢搐头摇,抽动无力。阴虚则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金鸣异常,故吼发异声;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秽语不断。 病位责之于五脏,主要在肝,病性有虚有实,病初多实,迁延日久不愈易转为虛证,病理演变以风痰鼓动为主。

儿童抽动障碍病因病机分析及中医治疗方法。孩子总是经常不自主的摇头、耸肩、不听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