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海军大型战舰介绍-维托里奥维内托级
20世纪30年代法国针对德国的“袖珍战列舰”开始建造新型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意大利海军原有的战列舰已经显得陈旧落后了。最初,意大利海军准备建造一种可以和“敦刻尔克”级相抗衡的新型战舰,最后,意大利海军决定设计建造35000吨级的战列舰——即后来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共建造四艘,首批两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1937年法意英关系紧张后,追加了两艘改进型:罗马号和帝国号。1934年前两舰开工,1940年竣工。1938年罗马号开工,1942年竣工。四号舰帝国号1938年开工,最后未完工。

标准排水量:41167t(改进型41650t)
满载排水量:45752t(改进型46215t)
外型尺寸:全长237.7m(改进型240.7m),水线232.4m舰宽32.9m;吃水9.6~10.4m
动力: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30000马力(最大140000马力),4轴
航速:30节
续航力:4700海里/14节,3900海里/20节
武备:9门三联装15英寸主炮;12门三联装152mm/55倍口径副炮;12门90mm高射炮,20门双联装37mm高射炮,24门双联装20mm高射炮。1942年增加8门双联装20mm高射炮
装甲:主装甲带360mm(最大);甲板219mm(最大);主炮塔正面380mm,顶部200mm,炮座350~280mm;副炮塔正面280mm,顶部150~105mm;司令塔200~260mm;水下防雷系统可抵御350kgTNT炸药当量
舰载飞机:3架飞机和1台弹射器,原为3架Ro.43型水上飞机,后其中2架换装Reggiane Re2000型
舰员:编制1920人,其中军官120人

1940年5月1日,维内托号入役意大利海军。此时距意大利正式加入战争只有40天的时间。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奇袭塔兰托,利托里奥号在英军空袭时被三条鱼雷命中被重创搁浅,入坞修理至1941年3月。

维内托号在1941年3月马塔潘角海战中,被一枚空投鱼雷命中舷侧,导致进水4000吨。1941年12月维内托号遭到英国潜艇的伏击再次受伤。1942年之后由于燃油危机,维内托号及其姊妹舰一直待在拉斯佩齐亚直到意大利投降。

意大利投降以后,利托里奥号改名为意大利号,1943年9月9日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的途中,至撒丁岛附近海域时,意大利号被德国空军使用无线电控制的制导炸弹重创,同行的维内托级三号舰罗马号(1942年6月完工)被两颗无线电制导炸弹命中,弹药库发生爆炸,舰体断裂沉没。

意大利转投盟军时,维内托四号舰帝国号尚未完工,之后落入德军之手被当作靶舰。其他幸存的维内托级战列舰在战争结束后被解体。

由于意大利造船业缺乏经验和技术装备,维内托级的建造周期相当长。如果维内托级能够早些服役,那么该级舰或许能够在参战前就拥有足够数量训练有素的舰员,从而获得更出色的战斗表现。

虽然战绩不佳,维内托级依旧凭借其高颜值为大众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