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陆军重武器介绍-火炮篇(国民政府时期)
三一式75毫米野炮

“三一”式75毫米野炮就是在日本火炮自制史上大名鼎鼎的“有坂”速射炮,是日本在八国联军侵华时的老炮。该炮设计于管退炮时代之前,是没有制退复进机的架退炮,只依靠驻退索与炮架上的发条伸缩机关抵消后坐力并将炮身复回原位。这样的架退炮战斗起来是非常麻烦的。如果不在后炮架之下挖坑加固驻锄,大炮一响,沉重的铸钢炮架就会到处乱甩。日本人在日俄战争时见识到俄军有制退复进机的管退野炮,非常羡慕,于是向克鲁伯下了管退野炮的紧急订单,是为“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在“三八”式成为日军主力野炮之后,退役的二手“三一”式速射炮便被大力推销给了中国,直至中原大战时,仍是中央军炮兵的主力装备。
在1930年7月,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中央军在“陇海”路遭遇西北军的坚固工事,光靠士兵们顽强的冲锋是难以取胜的,急需炮兵的支援。于是,蒋介石亲自命令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要他速拨20门野炮装车由“津浦”铁路赶运“陇海”前线。这20门野炮是被寄予重望的杀手锏,其中一半是“三八”式75毫米野炮,另一半则是“三一”式75毫米野炮。而同时期,奉军自造的150炮已经开始大显神威了。(蒋委员长也穷过啊)
1904年式三英寸山炮

该炮是日俄战争时代的库存军火“1904年”式76.2毫米山炮,由俄国人自行开发出来,射程4500米。黄埔军校成立时,苏联援助了18门该型火炮,这批山炮编成了黄埔第一个炮兵营。在出师北伐之时,北伐军编成炮兵团,装备就是这18门俄造老山炮。由于当时国内无法生产76.2mm炮弹,北伐结束后,打光炮弹的俄造76.2毫米山炮全部被废弃。
晋一八式88毫米野炮

口径:88毫米
初速 :525米/秒
最大射程 :10500米
高低射界 :-5°~+45°
方向射界 :6° 六度
放列全重 :1360公斤
行列全重: 2300公斤
晋造18年式88毫米野战炮仿制自瑞士苏罗通公司的88毫米野战炮。与奉天兵工厂一样,是太原兵工厂采购配件后自行组装而来。该炮为31倍径野战炮,使用的9公斤级的榴弹。因为该炮是来料组装生产的,加上军阀内战时的损耗,等到抗战正式爆发之时,该炮仅剩下晋绥军第22炮兵团和一个直属炮兵营有装备,随后很快便战损殆尽。
晋造16年式105毫米重山炮

口径:105毫米
初速 :300米/秒
最大射程 :5965米
放列全重 :854公斤
晋造16年式105毫米重山炮仿制的是当时瑞士苏罗通公司的105毫米山炮。该炮虽然口径达到了105毫米,但是却属于一款低倍径105毫米山炮。同样的来料组装,太原兵工厂总共制造了30门该款火炮,其中晋绥军编列14门。
晋造13年式75毫米山炮

口径:75mm
初速:342m/s
炮管长:1350mm
最大射程:6000m
高低射界:左-8度至+25度
方向射界:左3.5度,右2.5度
放列全重:540kg
该炮仿制自日本四一式山炮75mm,于1924年仿制成功。由于该炮的全重只有540公斤左右,两人就可以推动着进行机动,前后总共生产了800门。太原兵工厂后续又改进了工艺,提升了该炮的射程并缩短工时,命名为晋造17年式山炮。晋造17年式山炮前后的总产量700门。在忻口会战时,晋绥军大量投入晋造13年式和17年式75毫米山炮对日军作战,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但是因为当时晋绥军远程火炮缺乏,加上没有制空权,因此损失也相当大。除了少量幸存之外,大部分损毁。
除了张大帅,阎老西也阔过啊。
博福斯M1930式75毫米山炮

口径:75毫米
炮口初速:一号装药250米/秒、二号装药230米/秒、三号装药450米/秒
最大射程:9150 米
高低射界:-10°至+50°
方向射界:-3°至+3°
放列全重:785kg

博福斯山炮是一门堪称“女神”的多功能山炮,它既有山炮的良好机动力,也有榴弹炮的巨大破坏力与多种引信选择,更有野炮的远射程。当时中国军队泛称口径在105毫米以上的长身管远射程的大型野炮为加农炮。因为“博福斯”9000多米的射程实在是太惊人了,所以博福斯经常被视为加农炮。
南京国民政府大约是在1932年春“一二八淞沪”战役期间紧急采购了博卜福斯山炮,第一个订单原本只有12门炮。因为,第一个订单毕竟是尝试,12门山炮恰好是编成一个炮兵营所需的火炮数量,显然这个订单的目的是要先编成一个实验性的炮兵营,去考查一下该炮的优劣。但就在首批订单开始交货时,日本宣布承认伪满洲国,日本陆相荒木贞夫强硬地宣布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绝对不会归还中国。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蠢蠢欲动,于1932年7月开始试探性地进犯热河省,华北时局风云骤起,大战一触即发。于是,蒋介石不待首批试单交货,便立即追加了60门的后续订单。1933年5月,长城抗战全线失利,日本关东军兵临北平城下。蒋介石不得不签定屈辱的《塘沽停战协议》。在停战协议签定前夕,受刺激的蒋委员长又一口气再增购了60门。1933年7月5日,即《塘沽停战协议》签定的一个月后,蒋介石亲自洋洋洒洒地写成了一份中国军队新式武器需求清单,交给主持军火采购的军委会办公厅主任朱培德上将。蒋介石慷慨指示,为了“防倭自立”,他亲笔写的武器清单要加速购买。这份武器清单的开头便又是132门博福斯山炮。
1933年底的称福建事变为博福斯山炮提供了首次实战亮相的机会,但这次实战却暴露了博福斯重量太大,难以在山地间机动的缺点。于是,132门后续订单取消,中央军总计装备的博福斯只有前三批的132门。
莱茵金属公司三十二倍口径150毫米重榴弹炮


193年,兵工署发出了新的150mm榴弹炮订单,要求射程能达到15000米。“一二八淞沪”战役时,吴淞要塞的要塞炮射程不足,被日军舰队的舰炮轻松击毁。在淞沪战役期间,长江航道完全开放,日本舰队可以大摇大摆地直接开到南京示威!当时由闽系把持的海军畏怯惧战,江内军舰逃窜一空,气得何应钦急电,将海军部长陈绍宽骂了一顿。但是,陈绍宽一向搞半独立,对蒋介石与何应钦不理不睬。海军既不足恃,只好由陆军的火炮来加强防务了。在未来的中日大战中,上海与南京肯定仍是日军发动攻势的主要目标。所以,中国炮兵的新式重炮必须具备封锁长江的能力。要确实封锁长江,不但要有打军舰的穿甲弹,更要有足以封锁江面的射程。以江宽1.5公里计算,重炮可以布置在距离江边13公里开外的阵地中。遭受炮击的日本军舰必然会反击。日本军舰用以反击的第一首选是“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但是直接射击的25毫米机关炮只能打3公里,打不到岸基重炮。因为,日军舰队势必以127毫米的“三年”式舰炮反击机关炮打不到的目标。127毫米舰炮的射程虽然超过重炮,但能被岸基重炮击中的军舰,必然已经驶入能公平决斗的距离范围。所以,两方要比速度。而遮蔽阵地间接射击可不是海军舰炮的强项。所以,进入岸基重炮射击范围的日本军舰,反击速度绝对比不上正在求取夹差的岸基重炮。所以,射程能达到15公里的重炮,理论上是能够成功的封锁长江的。但是当时sFH18的射程是13250米,所以莱茵金属公司通过加长炮管的方式增加了射程。这就是三十二倍口径十五厘米重榴弹炮的诞生的由来。
国民政府共采购了24门莱茵金属公司三十二倍口径150毫米重榴弹炮,装备于中央军第一个重炮兵团,炮10团。
sfh18 150毫米重榴弹炮

口径:149.1mm
炮口初速 :515m/s
最大射程:13250米
高低射界:-3°至+45°
方向射界:左右30度
放列全重:5530kg
中国军队在抗战爆发之后又紧急订购了24门德军现役的sFH18,装备成中央军第二个重炮团炮14团。

在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在长沙南郊的岳麓山是俯瞰城区的制高点,当时中国军队以第10军固守的长沙城为诱饵,吸引日军主力猬集城下,外线主力进行反包围。而部署在岳麓山脚的炮兵则是第10军守城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