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脊髓损伤排尿困难与麻木胀痛

2023-07-17 15:02 作者:脊髓损伤的光芒  | 我要投稿

1.脊髓损伤导致排尿困难

脊髓损伤(SCI)后会引起尿失禁、尿潴留和便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大小便功能障碍可能是脊髓损伤后不同节段的表现,多表现为神经根区感觉异常和括约肌痉挛。

神经损伤可导致脊髓上干段感觉缺失,感觉减弱,甚至消失,无法对外界及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在下干段,由于局部肌肉张力增加,对刺激反应增强,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结果表明:①脊髓损伤常伴有膀胱及直肠的损害;②脊髓损伤可引起局部肌腱挛缩;③脊髓损伤后,膀胱、直肠压增高;④脊髓损伤后,下干段膀胱、直肠压增高,上干段膀胱、直肠压降低;

1.脊髓损伤引起的肌肉肿胀和麻木。

脊髓损伤后,疼痛可使损伤面以下神经肌肉活动减弱,甚至消失。随损伤面深度的降低,神经脉冲的传导速率逐渐降低,对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损伤面以下神经、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一般于伤后半年开始出现,并随著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

这种临床现象被称作“延迟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SCI)患者常因疼痛、肌肉痉挛、感觉异常及运动异常而导致“痉挛性瘫痪”。此时,病人的症状是无法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也无法进行精细的运动。对于这种情况,国际脊髓损伤学会称之为“延迟性脊髓损伤”。目前认为,延迟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脊髓内受损的神经纤维发生变性。急性迟发性和慢性迟发性主要是根据伤后肌肉功能障碍的时间来划分的。


脊髓损伤排尿困难与麻木胀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