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说故事与载体

作者许荣折,个人推荐指数一星半,讲得太浅显了,当当故事书看看还行。想讲好故事,是一份很难的事情。
故事的七个部分:
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也就是有两个波折为宜,波折写的最好的无疑是欧亨利了,小说上成为反转。故事的排列组合,可以用关键字卡片随机洗牌,挑选几张,便可组成一个故事。
为什么我们要说故事?
1有许多复杂的理论为了能够让大众能够明白,比如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用的是盒子中的猫来解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比喻为坐在火炉旁与美女约会。语言有自己的沟通成本或者说边界,有句话叫知识的诅咒,我们遇到一些术语的时候,很容易将自己能够看懂的,就误以为你诉说的对象一定也懂。我们无法分清楚什么在自己脑袋里,什么在别人脑袋里,也就是我自己这么想,别人一定也这么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想与周围的人沟通却往往发现别人不懂你的意思,特别是存在学历差异的的时候。而如果你用说故事的方法则能降低这一沟通成本。
2化抽象为具体。
3从故事中获取力量,把自己投射在故事中,想象自己是主角,大饥荒时期的人们围坐在篝火旁,做游戏与听故事,更能挨过饥荒。
4故事中包含某种隐喻,动物庄园与1984等,表达对某些不满。
5塑造伟大领袖或者英雄,对一些真是存在的领袖或者是鼓励奉献与勇于牺牲的英雄,普通大众们根本不能直接亲眼见到他们,或者是他们熟悉的朋友,那么领袖或者某些集团想要以榜样来扩大影响力,就会通过媒体传播一些故事或内容,制造大众能够窥探他们的假象。期望能将大众团结起来。
我所知最常见的几种故事的载体。
1小说。一个骑士,一个公主,一个圣杯,一段冒险。
2神话。启程,启蒙,归来。
3新闻。非虚构的典型代表,最难的是舍身在外,不去驾驭故事,不要引领受访者,当我们被拉入受访者的世界后,我们易变成主观的人,失去自己的客观性。
4电影。由编剧,配乐,演员。其背后是多个故事的合集。由多元到单一,电影的故事各种感官的集合,带来最大的享受。
5童话。在特点年龄,为了给孩子塑造一个美好世界的梦,而大家一起编制的善意谎言。哪有王子与公主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迈过那个年龄,背负的是责任与社会的压力,各自有各自的苦楚。
关于故事背后的思维,将会在未来阅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