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得不说的乾陵

2021-11-23 20:33 作者:周王室玉姬  | 我要投稿

网络上,搜索乾陵,不论是文字版还是视频版,都告诉你,武则天的陵墓着怎么怎么的。有点良知的,顶多说一句这是两朝帝王的合葬墓,埋葬着一代女皇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

还有人在录制乾陵,普及历史知识时说,武则天定自己陵墓为乾陵,就是把自己和天看齐,她不是则天皇帝吗?则天,不就是乾吗?

有些“良知”的,也说,当初李淳风帮李治看陵墓风水时,就说过,不能在此地造陵不然会有女主隔断江山。李治不听!你细细品。

李治是有可能让李淳风,长孙无忌帮自己勘察自己的万年吉地,这不是史书记载与否,可以判定真伪的。因为,我国自古帝王大多都是身前,就让国家级风水师为自己选择陵墓了,这不足为奇。

但后半句就有问题了!明显带着马后炮,甚至有种不用羞辱李治,来赞扬自己多么神通,多么了解历史多么懂风水,活不下去的节奏了。既然,李淳风这么早就知道武则天称帝,那么在李治要接武则天回宫,立武则天为后的时候,他为什么不站出来投关陇门阀一票,站出来用所有封建帝王都笃信的天象学,谶语来一句彻底绝了李治的念头?

说明,那时,作为国家级天象大师李淳风,也没有想到,后宫得宠的武氏,安分守常相夫教子的武皇后,会走上皇位。更重要的是,天象也没有显现出这种不同寻常的警示。即使是李治统治后期,天灾频繁,也只是自然灾害,盛极必衰的循环之道,根本与武则天称帝没有半点关系。何来李淳风和长孙无忌回来说,梁山像个女人,预示着女主降临,隔断大唐江山?如果有,反对册立武则天的长孙无忌,怎么会忘了这一重要的杀手锏,跟个傻子似的看着武昭仪成为武后?此后他们想尽办法死灰复燃,也没有用这一招反败为胜。

比较靠谱的乾陵故事,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永徽元年,李治令自己的舅舅太尉长孙无忌和太史局的天官李淳风,为自己的陵墓选址,选在了梁山回来告诉李治说,陛下,梁山好!这是个风水宝地,符合大唐帝王一向以山为陵墓的祖训,而且地势高耸入天,代表着陛下能顺利地与上天接轨,容易与上天对话。李治颇为满意,和臣子们开个讨论会后,一致通过选为他老人家万年吉地。

皇帝的陵墓,一般来说,都是刚即位就开始选址修建了。

比如汉武帝在建元元年时,就有有司上奏营造茂陵。汉武帝诏准,调动长安的囚犯前往兴平县,为自己营造茂陵。从武帝建元元年规划动工,一直修到后元二年汉武帝去世,整整五十四年。

唐朝,与汉朝在这方面是没多大区别的。高祖李渊,也曾立下规矩,丧葬礼仪依照汉制。唐太宗即位之初,就开始营造昭陵了。

是以,李治也是一即位就该考虑此事了。所以,网上,或者某些一本正经胡说的“史学著作”中说乾陵是李治死后,武则天为了自己称帝,故意选择像个睡美人似的梁山,先将李治埋葬进去,将其定名为乾陵,意思是自己与天看齐的话,真的是在编小说!

乾陵,应该是李治定的名字。一则,是他令人选的陵墓地址,定下了与天际最近的梁山,命名为乾陵再正常不过。再则,李治于麟德二年,封禅泰山时,改年号为乾封,将山东泰山一带命名为乾封县。

汉武帝也曾封禅过泰山,年号为元封。武则天封禅过嵩山,年号为万岁通天。怎么就李治封禅泰山,改年号为乾封呢?

我想,乾,这个字早已在李治的心里生了根,从定陵墓为乾陵开始,他就有了希望与天同寿的愿望,也为他晚年遍寻长生不老药,养方士埋了“伏笔”。或许有人会反驳我说,你那是胡说,人家历史专家都说,封禅泰山根本就是武则天的主意,她表面上让李治封禅泰山,实际上还不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从那时就准备篡夺李唐江山。

那么既然如此,这么想与天看齐的武则天,为何称帝后封禅嵩山不封禅泰山?泰山与天最近啊!为什么还要拐弯抹角地让李治去封禅泰山,定年号为乾封,自己却做个配角?篡位的皇帝,不都喜欢黑前朝帝王,以此来显示自己才是正统,天命所授吗?武则天称帝后,也只是供奉了父母的灵位,抬高了父母的地位尊荣。李唐皇室祭祀的祖先宗庙一样没有废除,不但没有废黜,还保护了起来。

杀了来俊臣,给被来俊臣诬陷冤死的李家皇室报了仇。不但如此,她的侄子武承嗣一心想要实权,武则天却以外戚不得干政为幌子,不但明着拒绝他,还将建议李显复位的狄仁杰提拔为中书令。

狄仁杰,李昭德一提到先帝李治,武则天就无条件听从建议准备恢复李唐社稷。她的这些所作所为,不要说像个蓄谋已久篡位的皇帝所做的事情,就是吕后干的那些颇有野心私心的事情她都没有做。

至于李旦,给自己改名武旦,很明显是太平公主给他的建议,让他讨好武则天,潜伏起来为大唐留下复辟的希望罢了。毕竟,武则天称帝,给了包括太平公主在内的李唐皇室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前面武则天重用酷吏,杀害了不少李唐皇室成员,尽管大多都不是她亲自下令,而是被来俊臣借走了权力间接杀的。所以,谁都很难预料,武则天最终要将天下给了武家,还是李家谁都难定。保命才是正经。

武则天的心,其实一直都在李家这边儿。不然,又岂能是李昭德,狄仁杰等人打感情牌,提李治就能改变一个纯心篡位之人的想法?有人会反驳我说,她只是为了自己能享受供奉,怕武承嗣不鸟她这姑妈。

的确,她把皇位给了武家,武家或许会将其视为开国之君。但中国人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一旦出了五代,就没有任何亲缘关系了。所以天下给了武家,不但自己要背负忘恩负义,篡国的恶名,将来还有可能成为过河的桥,被武家后代拆毁,成为孤魂野鬼。武则天考虑这点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既然在某些武则天阴谋论的人心里,武则天就是存心篡位,那么狄仁杰等人直接拿后面这个配享的问题劝她不就得了,何必之前还抬出李治,提李旦等和武则天有夫妻,母子感情的人?

再者,来俊臣是怎么死的?触犯了武则天的亲人,这些亲人有两个都是李家的儿女。若武则天真是个为了权力不顾亲情的人;如果真的是存心篡位,来俊臣此举,岂不是帮她彻底铲除李家根苗?

更重要的是,就连武则天自己最终回归到了皇后的位置,回到李治妻子的身份归于太庙,作为后世皇帝的祖母和李治享受后代的祭祀。死后,以皇后的身份与先帝合葬乾陵。

武则天之所以可以想打破传统,入葬乾陵一则是因为感情。

二十一年来,她为了生存,不得已追逐属于男人的东西,看似当了女皇帝,风光无限,享受男人们的顶礼膜拜。但是,内心深处,她还是思念李治的,她还是更愿意做他的女人,被他宠爱保护。李治既是她的爱人,也是她的恩人。若非李治的宠爱,呵护,她一个寒门出身的女子是没有资格当皇后,拥有世家门阀女子才该有的尊荣。

在武则天心里,非常爱他,感激他,崇拜他的。

再则,武则天知道,不管是处于什么原因,自己称帝,毕竟破坏了纲常,还间接杀了那么多李唐皇室,担心被他们的后人记仇报复。如果,自己能葬入李治的陵墓中,有他保护自己,那些宗室子孙谁还敢动老祖宗的陵墓不成?再说,自己的后代可都是大唐的皇帝啊!

一开始,张柬之等李治留下的重臣,是不愿意这样做的,说则天皇后地位低于先帝李治,不能以卑动尊。其实,这算是无人可以辩驳的事实,大唐的祖制。我想,倘若不是韦氏这个野心勃勃的强势女人在帘子后面坐着,窝囊懦弱的中宗李显是根本没有勇气,和霍光一般的张柬之等人坚持自己观点,将母亲入葬乾陵的。

韦氏之所以坚持,公婆合葬也不是处于什么孝道。而是,她想象武则天一样称帝!事实上,她才是那个一心想当女皇帝的御姐啊。李显这个将妻奴进行到底的皇帝,有了韦氏做后盾立马变得坚强了。

但是,终究武则天是否真的如韦氏所愿,被葬入乾陵还真的说不好。因为,韦氏的势力是在害死张柬之等元老大臣后才建立起来的。有张柬之,袁公恕,李多祚等五位深受李治重托,又在武则天病重之时发动神龙政变的元老功臣在一天,韦氏是不敢做出任何出格的举动。

是以,尽管,有了韦氏的支持,李显鼓足了勇气坚持打开乾陵,将母亲放进父亲的陵墓中,但张柬之等人可不买韦氏的账。

李显看不透韦氏的狡诈,险恶的用心,难道张柬之也看不出?

我有个大胆地猜测,张柬之阳奉阴违,表面上应承了下来,操作时,却秘密吩咐执行葬礼的官员将武则天葬入了所谓的“乳头峰”中的一座。为了糊弄活宝夫妻,只能将无字碑放到述圣纪碑的右侧。

不过,猜测,也只是猜测,不等于是事实。

   实事求是,历史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能因为谁比谁更出名,就不顾事实本末倒置,夸大出名的,贬低,无视“被默默无闻”者。再则,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则天皇后,就该尊重她的心愿。将乾陵正规称为唐高宗的乾陵,称则天皇后为陪葬的皇后吧!

无字碑,是李显给她立的,无字不是后人猜测的那样,武则天炫耀自己的功劳,无法用文字形容;更不是她觉得,自己杀人太多罪孽深重。因为,武则天不知道无字碑是个什么东西。是李显对母亲的追思,显示自己孝道,立下的一块儿与父亲的述圣纪碑相对应的墓碑。


不得不说的乾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