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读《飞越疯人院》

2019-08-09 22:47 作者:盛堪白  | 我要投稿

电影《飞越疯人院》改编自肯·克西的小说《飞越疯人院》。小说和电影都表现了麦克默菲与大护士拉契特双方对抗所展开的一系列故事,只是电影将重点放在以护士为代表的医院和以麦克默菲为代表的病人之间的矛盾,而小说则深化的体现了从性特征隐藏开始的心理变态与极强控制欲的大护士与代替病人发声的拟政治家麦克默菲之间产生的矛盾。

小说以酋长的叙述角度来对整个故事进行讲述,因此小说大幅度地描写了酋长个人的心理,以及其过往的往事。而作为慢性病人的酋长整日装聋作哑,窃听着医院里面的种种事情。直到某一天麦克默菲的出现,酋长才真正的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然后进行发散,去了解麦克默菲身边的人与事。麦克默菲主要的对手是大护士拉契特。如果说电影由于各种原因模糊化甚至简单化大护士拉契特,让拉契特成为一个简单的符号象征人物——权力、控制、秩序,那么小说则通过来自早已在医院呆了多年的酋长叙述,以大量的事件与信息去丰富这一角色的特殊性。首先拉契特在医院呆了很久,久到酋长来到医院时,大护士已经在了。电影中的黑人兄弟在小说里介绍到他们都是拉契特通过多年的招聘获取和并利用训练仿造出来的一模一样的完全听从她命令的奴仆。她厌恶与自己形象既不符合的过于庞大的胸部,极力隐藏起自己的性特征。大护士矫正自己,同时也矫正任何一个病人。在麦克默菲之前,就出现过许多类似于麦克默菲一样的角色,他们打乱医院的规则与秩序,喧哗吵闹,打破大护士的威严,然而无论怎样,到最后他们都成为了大护士权威的牺牲品。额叶切除手术成为了大护士最大的圈套,她安静地等待着冒犯权威的人自己走进这项永远不被废除的手术。之后麦克默菲虽然写信声明要废除这项手术,但是这封信到底寄到了谁地方,小说没有说,留以遐想。但是毫无疑问,这封信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麦克默菲也被迫接受了大护士的矫正。

而小说为了能够更加鲜明地表现拉契特在医院的极权统治,还塑造了医生这一角色。虽然拉契特是护士,但没有一个医生能够反抗她。小说中的对话表明拉契特的关系网恰好布在最关键的地方,这让她不会被任何人辞退。她就像是阴影一样笼罩在整个医院,然而电影里减少医生的戏份,并将其塑造成一个简单的上级,这让电影里的拉契特形象一下子缩小,并含蓄地表现为医生也是支持拉契特的。但在小说中,医生被赋予了更鲜明的特点——矮小,尤其是在小说中医生每次都会在交谈会议上,但是他却无法对拉契特的任何行为做出反驳,犹如无时无刻不被拉契特巨大的身影包裹着。医生也跟着病人一起在这黑暗中萎缩,变成一位胆怯无为的懦弱者。而拉契特在他们的衬托下成为了真正的掌控者。

但是正是这样的医生,在小说里却同时成为了麦克默菲反抗大护士的有力支持,因为他跟病人一样,都渴望着逃脱这禁锢着他们的网。电影里的钓鱼事件实则是在医生的支持下进行的合理活动,连同车子汽油费都是医生帮助。电影选择模糊医生的作用,是为了更去凸显麦克默菲的反抗力度与精神,毕竟看一个人偷跑出去带着一群精神病人,又偷车又偷船,最终乘胜归来,比看麦克默菲又是提交申请又是选择报名人员更刺激。电影是为了观看体验,然而小说则是为了能够更充分地表现麦克默菲与精神病人之间的关系。医生之所以支持麦克默菲,是为了利用麦克默菲去反抗拉契特,从而获取自己的地位,而病人之所以跟着麦克默菲,也是同样,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电影侧重表现麦克默菲,体现其自由、反抗的精神,但是却同样符号化这一角色,麦克默菲更像是一个精神亢奋的人,一直跟大护士对抗,他保护精神病人,让他们一步又一步走向正常,最终却把自己栽了进去。他是救世主么?他明明就是一个混混,甚至有些像脑子发热的混混,为什么非要肩负起这项任务,以一种决绝的态度掐着大护士的脖子,最终被做了额叶切除手术。他为什么这样做?在小说中,大护士也同样发问,她利用这个疑问,引出麦克默菲赚取他人财富的事实,逐渐影响病人们的思维,让他们走向了质疑麦克默菲的道路。即便有人说麦克默菲已经清清楚楚地说了自己就是要赚钱,即便有病人质问麦克默菲教我跳舞有什么好处呢?但是到最后,他们都退缩了,逃回了大护士的阴影里,躲在所谓的安全区里。

这些精神病人也不同于电影,电影里他们就好像是随时有可能暴动的疯子,在大护士的巨大无比的网上做着无谓的挣扎,最终气力耗尽,成为蜷缩的食物,但又在麦克默菲的动力下亢奋,一下子挣脱丝网,又蹦又跳,不顾忌任何事情,只为了表现自由与愉悦。精神病人在电影里更像是一个功能型的人物群,用来表现大护士的权力,用以表现麦克默菲的伟大。然而在小说中,当大护士发问,为什么麦克默菲对他们那么好的时候,精神病人的作用就产生了变化。他们虽然在大护士的阴影下萎缩,但是他们却更类似于正常人类,他们有自己的思考、质疑,甚至于——是怀疑。这才是真正的人群作用。他们下意识地偏向于大护士,并不是被她的权力恐吓,而是出于人类的本能,或许是嫉妒,或许是怀疑,或许是不信任。他们就像是外面所有的人,他们会被舆论所影响,他们会用自己冷漠的眼神看着正站在上面争取自由与权力的勇敢者,既是发问为什么对他们那么好,又是发问这些所谓先驱者是不是别有所图。归根结底,他们只在乎在自己的利益。他们从不在乎前驱者受到的挫伤,却总是认为先驱者总是在为他自己而走。

也正是这样的精神病人,才凸显出了小说麦克默菲的复杂性。他不仅仅是一个亢奋的疯子,他成为了疲惫的被驱动的象征。他像是一个政客,为了人民的利益站了起来,但是他总能从中获取自己的利益,一部分是金钱,一部分是崇拜。他能和黑人兄弟有一定的交情,难道不是因为他也做了黑人兄弟想做的事情么?但是一个政客为什么会像麦克默菲一样,做出一些无法获取利益甚至连自己也无法挽救的事情呢?那是因为,他已经从政客变成了人民所需求的象征——或许是天神,但实则是奴仆。小说中酋长说,钓鱼回来的麦克默菲很疲惫,就如同现在的麦克默菲。

——当麦克默菲发现自己想要出医院是需要护士同意的,反抗的他便开始沉默,在交流会议上也不再发表过分的言论。但是当大护士再一次针对着病人发问着令人难堪的问题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麦克默菲,他们都看着他,渴望着他做出努力,为了大家。麦克默菲也看着他们,最终站了起来,他在那一刻仿佛成为了一个傀儡,一个充斥着所有人希望与需求的傀儡,为了大家的利益而发散着自己生命的热度。从一开始,当他树立自己形象的那一刻,他就被利用了,被人群利用,被神化成为他们所需要的挡箭牌。而麦克默菲根本没办法逃离这样的塑造,因为他活在别人的目光下,所有人都盯着他看着他,驱使着他,甚至于要求他。他逃离不了别人的目光,逃离不了近在咫尺的窃窃私语。电影里麦克默菲曾经被电击,但电影没有过度表现麦克默菲被电击的画面,而小说则说,当麦克默菲的眼睛有了灵光,他就会被再一次电击,根本不给他缓冲的时间。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好几天。这样的做法自然来自于大护士。大护士来看麦克默菲,麦克默菲趁着自己还有余力,再一次骚扰了大护士,这或许是他表示自己不服输的一种方法,然而这件事却被传到了楼下。所有人都议论纷纷,说麦克默菲根本不怕电击,你电他,他就马上好了。到最后,麦克默菲回来,果然表现出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这到底是他所希望的么?酋长知道不是,因为酋长一直看得到麦克默菲的疲惫。

电影里,最后的聚会,麦克默菲是打算离开的,只是因为醉酒,误了事。但是小说里,麦克默菲根本没有想离开,甚至酋长和一个病人都开始商讨怎么让麦克默菲走,他们劝麦克默菲从窗户逃离。但是麦克默菲没有,他根本逃不开,因为那股阴森的驱使性已经深深地禁锢在他的身上。当所有希望与需求都被放在他身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他,当他厌恶的人就在他对面等着他服输,他根本逃不开。或许麦克默菲根本就是一个替罪羊,帮精神病人承受电击、额叶切除手术,然后从而让他们重获生机的替罪羊。这难道不是又一次神话话语的重述么,麦克默菲不就是神么,他不就是牺牲了么,他不也为了大众再一次复活了么——酋长代替他逃离了精神病院。

而当酋长逃离时,这一次伟大的名为麦克默菲的奉献或许印刻在早就在麦克默菲做手术期间离开医院的病人身上,但是,又能如何?因为,酋长告诉我们,真正的疯人院还在外面,你根本没办法飞越。


解读《飞越疯人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