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作经验】现代诗写作自我批评

2023-02-23 15:38 作者:乡村网络基础建设  | 我要投稿

现代诗创作#

文字|乡村网络基础建设

封面|Annie Spratt


       23年1月13日,《风向东吹》一首,暴露了当前自己现代诗创作:缺乏音韵设计能力、意象非现代、意象重视觉、意蕴浅短、节奏依仗“重复”的问题。

       回看代诗创作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接触尝试,对现代诗一窍不通。

       第一首《清醒》,弄成了分段排比句,失败。第二首《铁墙》,模仿戴望舒的《雨巷》,尝试押韵和回环复沓,注意到语音停顿节奏,但落入感叹化、图景化,失败。

       第二阶段,关注到音韵层面,在节奏、意象层面展开设计,较多运用意象的变形、叠加,摆脱了格律与形式的桎梏。

       有烂诗,像《草丛鸟鸣》《数数字》《夜摊小孩》,由情绪、情感或事件一点泡发,要么食之无味,要么情感碎散,要么是形式尝试。也有不错的诗,像《灯泡内的黑苍蝇》,抓住核心意象,耐嚼。《体侧 引体向上》,情感拿得住,幽默。《最后才倾诉》,情绪与形式融贯,但被押韵拖累。最好的是《大风来》,情感激昂澎湃,开始深入语音节奏,开始运用标点符号表达细微的停顿时长。但,虽说合诗意,短句太多了点。

       第三阶段,设计重心逐渐从意象的变形转到节奏的设计,从词语深入到单字,从字义深入到字的语境。诗歌的氛围、情绪、风格逐渐统一,后者是飞跃式的进步。缺点也有,意象上重视觉、单薄、非现代,较少去变形、叠加意象,而去在单一意象上铺染。

       《风向东吹》富集了意象层面的所有缺点。《餐桌面上》彻底地放弃了意象层面的设计。《一问》尝试标点符号成段。而《水鸟》《斗车》,音义情统合得最好。

       未来现代诗创作方向,有两点需思考:

       一,读懂。现代诗要读懂吗?要懂的是什么?怎样算读懂?为何要求读者读懂?现代诗创作者正在面对及想要面对的读者,是谁?圈内好手?爱好者?普罗大众?

       说老实话,对于最大多读者,现代诗陷于两面悬崖,一面是晦涩不明,意象现代、变形、叠加,替换语词,打破语序。一面是浅白无味,意象非现代、熟悉、固定,跟古诗文中的同一意象无新差别,语言完全日常化。两者都无法使最大多数读者与之共情。一些现代诗,技艺很精巧,想象很灵动,可这些精巧与灵动最后使读者读得一头雾水。

       “雾水”归根结底,源自现代诗解释。诗好像总被扒为两层,一层是诗,另一层是诗的后背,两层通过“解释”粘合。“后背”似乎更重要。写的不是大象,是危机;写的不是太阳,是权利;写的不是摩托,是自由。于是,诗成为一种解密游戏,游戏目的是谜底,诗本身像谜题一样在游戏过程中被抛掉。

       与其给“大象”作“危机”解释,不如写“铜铸象腿里/回响大地的余震”。与其给“铜铸象腿里/回响大地的余震”做解释,不如直接感受其本身。

       二,现代意象

       现代意象,一是老意象出新意,赋予意象新意涵;一是意象取自当代事物,如“爬虫”“丢包”“脱口秀”“买量”等。前者很好,后者则要考虑词语受用范围及适用读者群。比如“三元催化”,这一汽车部件要入诗且意象化,必然挑走一部分读者。

       综上,未来现代诗创作方向可以暂定为以下要求:音义情统合,意象通俗地现代化,音韵而不单节奏层面的设计。




以上。



【写作经验】现代诗写作自我批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