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鹰级-日本巡洋舰

2019-05-05 20:55 作者:枪毙的秩序  | 我要投稿

制作不易,如果您觉得不错,请您点个赞和关注让更多的人能够看见,up主在此谢谢各位读者老爷了。

正文

古鹰级重型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华盛顿条约》签订之后建造的最早装备200毫米口径主炮的巡洋舰。由日本海军造船军官平贺让主持设计,之前他还设计了实验性质的夕张号轻型巡洋舰。

古鹰级共建造了两艘:古鹰号,加古号。两舰于1926年完工服役,。后续舰经过大幅改进设计,成为青叶级重型巡洋舰。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古鹰级舰艇被归类为重型巡洋舰

1922年2月6日,日本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前批准了建造两艘7000吨级巡洋舰的预算计划。古鹰级战舰完成于1926年,是日本建造的首级重巡洋舰,为著名的夕张级轻巡洋舰的后继舰。严格地说,他们算是两个级别的战舰:古鹰级和青叶级,但设计基本是相同的,在外观上也很难分辨出来。

概况

古鹰级为了凌驾当时列强海军的轻巡洋舰,装备200毫米口径单装炮,达到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对非主力舰炮口径的不得超过203毫米的上限。古鹰级建成时,炮塔配置极具特色,在舰体的中心线上前后各三门203mm毫米口径单装炮,分别呈品字形配置在前后部,舰体前部第1第2炮塔朝前,第3炮塔朝后。舰体后部第四炮塔朝前,第五,第六炮塔朝后。另装备六具双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在中甲板两侧舷,各装三具双联装固定式发射管。在四号炮塔出安装一座斜坡状的滑行轨道,用于起飞舰载飞机。


古鹰级采用平甲板船型,为了达到日本海军要求的高航速,古鹰级健舰体长宽比较大,船艏舷弧提高了耐波性,动力采用三菱公司制造的高低压全齿轮转动涡轮机,航速达到34.5节。前烟囱向后曲折,远离舰桥。减小排烟对舰桥的影响。在古鹰级的设计中,为了增强防御效果,侧舷装甲采用倾斜布置。日本海军首次将侧弦装甲设计为舰体的一部分。以此来减减轻重量,另一个的节省重量的尝试是舰艇尾部炮塔处甲板成斜坡设计,类似设计也出现在之后日本海军建造的大多数条约型重型巡洋舰以及后来大和号战列舰的前甲板,古鹰级重型巡洋舰在有线排水量的限制下,追求火力和航速方面的优势装甲比较薄弱。


古鹰级重型巡洋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首先是撤除了200毫米口径单装炮,将主炮口径有200毫米增大到203毫米,主炮改装为与其改进型青叶级相同的安装方式。改用三座双联装炮塔,前部两座炮塔朝前,在舰桥之前的前甲板成背负式布局。舰体后部布置一座主炮塔,鱼雷发射管减少了四具,舰内固定式改为上甲板回旋式两具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强化对空火力,增加了弹射器,以及搭载一至二架水上侦察机,并且改造了动力系统以及排烟的烟囱。另外,改造了舰桥,更新了指挥设备。改装后排水量增加,航速下降,古鹰级与其改进型青叶级的设计,基本上是相同的,经过1937年的现代化改装后,在外观上很相似。


古鹰级的舰体相对较小,只装备六门203毫米主炮,火力比后来建造的装备10门203毫米炮的妙高级巡洋舰和高雄级巡洋舰弱,比大多数装备九门203毫米主炮的美国条约型重型巡洋舰都要弱。


各舰概况

1 古鹰舰

舰艇名称取自位于江田岛海兵学校旁的古鹰山,古鹰号于1922年12月5日开工建造于长崎三菱造船厂,1925年2月25日下水,1926年3月31日完工,1937年4月30日完成现代化改装。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11月12日,古鹰号被美军击沉。

古鹰号1922年12月5日开工,建造于三菱长崎造船厂,1925年2月25日下水,1926年3月31日完工。1937年4月30日完成现代化改装,改为三座连发炮塔,鱼雷发射管自12门缩减为8门,并加强对空武器和侦察机。

古鹰级服役后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二舰队第5战队。开战前,古鹰级组成第6战队,担任第1舰队的战列舰护卫任务。开战后被派到第4舰队,参加关岛攻防战及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负责对岸射击和警戒。

1926年4月5日,竣工后离开长崎港的古鹰号

太平洋战争初期,古鹰级属于进藤信竹中将率领的南洋部队,隶属第四舰队,参加进攻关岛及威克岛的作战。1942年1月随舰队转战所罗门群岛作战,1942年5月参加珊瑚海海战,6月编为中途岛作战的支持部队。

中途岛海战后,1942年7月成立了用于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支援作战的第8舰队,古鹰级编入属于三川军一中将率领的第八舰队中,第6战队为其中主力部队。1942年8月7日,美军登陆瓜达卡纳尔岛,包括古鹰、加古在内的第八舰队计划炮击美军登陆场,第8舰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率由鸟海、古鹰、加古、衣笠、青叶、天龙、夕张、夕风组成的特混舰队偷袭隆加角(Lunga Point)的美澳舰队。8月8日午夜,以鸟海受轻伤的代价击沉美澳军阿斯图里亚号(Astoria,CA-34)、昆西号(Quincy,CA-39)、文森斯号(Vincennes,CA-44)和澳大利亚重巡洋舰堪培拉号(HMAS Canberra,D33),芝加哥号(Chicago,CL/CA-29)受重创,可谓完胜。但次日加古被美军潜艇击沉。

但古鹰级火力薄弱的特点在后来的战斗中逐渐暴露出来,并付出了惨重代价。

1939年改装后的古鹰号,正在宿毛湾海域试航

1942年11月11日午夜,两军在萨沃岛海域再次交锋,日本舰队计划趁夜炮击瓜达卡纳尔岛上美军机场,三天后的11月14日,炮击瓜岛机场后,在萨沃岛附近海域,美军舰队依靠雷达方面的优势集中炮击日舰,古鹰号遭美国航空母舰企业号舰载机和海军陆战队战机多次命中,舰上起火,完全失去战斗和航行能力,在12日凌晨0:40分沉没。

2 加古舰

舰艇名称取自位于兵库县的河流加古川,最初是八八舰队计划中的川内级轻巡洋舰建造计划,前三艘完成后,后四艘取消,经费用于建造古鹰极重型巡洋舰,沿用加古原名,成为少数以河流山川命名的重型巡洋舰,加古号1922年11月17日开工建造于神户川崎造船厂,1925年4月10日,下水1926年7月20日完工,1937年12月27日,完成现代化改装,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8月10日被美军潜艇击沉。

加古号1922年11月17日开工,较古鹰号动工提早半个月左右,工程期间由于起重机事故而延迟竣工,古鹰号得以首先竣工。建造于神户川崎造船厂,1925年4月10日下水,1926年7月20日完工,为古鹰级2号舰,也是大正时代最后完成的军舰。

1926年7月21日,竣工次日的加古在神户进行前往横须贺的准备

1937年12月27日完成现代化改装,改为三座连发炮塔,发射管更改为上甲板回旋式,并加强对空武器和侦察机。

开战前,古鹰级组成第6战队,担任第1舰队的战列舰护卫任务。开战后被派到第4舰队,参加战争初期的关岛攻防战及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负责对岸射击和警戒。1942年1月随舰队转战所罗门群岛作战,1942年5月参加珊瑚海海战,6月编为中途岛作战的支持部队。

1931年的加古号

1942年7月成立了用于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支援作战的第8舰队,第6战队为其中主力部队。美军在瓜岛登陆后,第8舰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率由鸟海、古鹰、加古、衣笠、青叶、天龙、夕张、夕风组成的特混舰队偷袭伦加岛的美澳舰队。8月8日午夜,以鸟海受轻伤的代价击沉美澳军阿斯图里亚号(Astoria,CA-34)、昆西号(Quincy,CA-39)、文森斯号(Vincennes,CA-44)和堪培拉号(HMAS Canberra,D33),芝加哥号(Chicago,CL/CA-29)受重创,可谓完胜。

大改装后的加古号,摄于1940年,可见九四式水侦,两舷鱼雷发射管

1942年8月10日,加古号在返回基地途中,在新爱尔兰岛北方遭被美国潜艇“S-44”号击沉。它是同级舰中第一艘以及日本巡洋舰中仅次于“三隈”号损失的第二艘舰艇。


古鹰级-日本巡洋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