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三统考:慎思人生路,明辨再选择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亚坤大三准备考研的时候想换专业。妈妈很奇怪:“儿子,当初大学专业是你自己选的,而且这三年你的学业成绩也很优秀,为什么要换专业呢?”亚坤回答说:“当初我不了解这个专业,学了之后才了解了;了解了才知道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并非我真正喜欢的职业,所以想换专业。至于大学成绩一直很好,那是因为我一直在努力全面了解这个专业,现在了解透彻了,才明白自己是真的不喜欢!”
亚坤的故事给面临人生选择的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的写作情境是亚坤的人生选择。虽然大学专业是自己选的,而且学业很优秀,但亚坤在大三时还是做出更改专业的决定。亚坤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初我不了解这个专业,学了之后才了解了,了解了才知道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并非我真正喜欢的职业,所以想换专业。至于大学成绩一直很好,那是因为我一直在努力全面了解这个专业,现在了解透彻了,才明白自己是真的不喜欢!”这段理由阐述中“了解”二字反复出现,表明亚坤作出人生新选择的前提是对自身已有现实状况的透彻了解,是基于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价值判断。这段文字即是行文的真实情境限制,也是作文的出发点。考生应以亚坤的“人生选择”为出发点谈人生启示,不可泛泛而谈。
2.典型任务的限制。“亚坤的故事给面临人生选择的你带来哪些启示?”考生的写作身份是“面临人生选择的你”,作文内容必须符合相关的身份定位;考生要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去分析亚坤的选择,思维的落点在于由此得到的启示。“对……的思考”更适合以议论文的形式呈现。
3.价值观的限制。亚坤反复强调“了解”“全面了解”“透彻了解”,实际上是暗示考生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要了解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个专业,面临人生选择实要慎思明辨,彻底弄清自己的爱好、理想、追求之后,再做决定。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本则作文立意虽是必须围绕“人生选择”这一真实情境展开,但论述角度是开放多元的。考生要立足材料从亚坤的回答中去寻找答案,比如亚坤说“当初我不了解这个专业,学了之后才了解了”,考生是像亚坤那样学了之后才了解,还是在学之前先了解呢?由此可立意为“先了解再选择,三思而后行”;比如亚坤说“知道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并非我真正喜欢的职业,所以想换专业”可立意为“选我所爱,无怨无悔”。考生也可以从亚坤“大学”和“考研”专业的不同选择出发谈人生选择的多变性。比如勇于试错方能寻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可以着眼于亚坤深入了解专业后方决定改变专业方向的角度谈“人生选择”需要“慎思”“明辨”;更可以从亚坤毅然放弃三年优秀成绩转向自己喜欢专业谈“人生选择的取舍”等;当然也可从亚坤所换专业和原专业之间的联系谈“‘斜杠’一下也无妨”。可选择的立意角度是多样化的。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选择不同的立意角度,都可以自由联想相应素材、名言和生活实例佐证。如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从文的古今事例,“三思而后行”“行谨方致远”等名言……考生都可自由选择,这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考查。
解题
本题属于情境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价值观和问题解决能力。考题以“亚坤的人生选择变迁”为基础,引导考生关注自身发展、关注现实,分析故事给自己的“启示”,并且反推自身,对自身的发展展开思考。材料依托现实又有理论高度,契合了教育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题目的语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生活,考生有话可说,便于开放写作。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人生选择非一成不变。
2.慎思人生路 明辨再选择。
3.勇于试错 方见选择。
4.人生选择基于真爱。
……
偏题立意:
1.取舍之道。(大而无当,没有针对性,未抓住核心词“人生选择”。)
2.冷眼看人生。(不知所云。)
……
慎思人生路 明辨再选择
大三学生亚坤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全面了解了自己所学专业,慎重的得出了“我不喜欢”的结论后,就毅然决然地放弃所学,准备考研时转换专业。慎思前路,如若果真不是自己心仪之选,那就明辨己心,重新做出人生选择。
慎思人生路,明辨再选择。人生不如意,即可从头来。
想当年,班超投笔从戎,如若他不是毅然放弃刀笔之吏的琐碎人生,这世间,何来万里封侯的班定远?仅率三十六人,即可纵横西域,在艰难的环境下当机立断、百战不殆,班超不仅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人生,更创造了中国历史名将之西域神话,扬大汉国威,牵制匈奴,保汉帝国太平,制止匈奴在西域的恃强凌弱,更维护西域诸国和平往来。正是班超深思熟虑之后更改的人生选择,让世间少了一个庸庸碌碌的抄写官员,多了一位画策安边的赫赫名将。
慎思人生路,明辨再选择。行谨方致远,不可随意弃。
人生选择的紧要关头,固可更改努力方向,但必须是经过谨慎思考的,如若不了解现实状况而随意更改,只能换来一事无成的苦果。正如《中庸》所言:“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英国著名科学家胡克,涉猎广泛,在很多领域都有研究,但是他的研究方向太杂,没有专注于某一两个擅长的领域,而是浅尝辄止,导致他很少有突破性的研究。而且很多研究方向,已经摸到了突破的边缘,但是没有进一步深入。博通万物却无一物恒久持远,不禁令后人常常为之扼腕叹息。
人生选择非一成不变,关键是慎思、明辨。
心理学家荣格说:“只有看清自己内心深处的人,他的视野才会清晰。向外面看的人,一直活在梦中;而向里看的人,才是清醒的。”当年鲁迅东渡扶桑,要学医救国,但是当他看到凡事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多么茁壮,也只能做无意义的看客,便决定改变自己的专业,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吾辈青年,立于两个百年的特殊节点,人生选择更是任重而道远。唯有慎思明辨,知晓自己内心真正所想,方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写道:“人生的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人生的选择。”愿以此与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