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谐铎(十四)
65,黑衣太仆

茂宛张孝廉,名叫邦弼。张孝廉父辈某人在分宜担任邑宰,把张召到幕下,充当幕僚。
一天,张到街市上去闲逛,正好碰上乡里举行赛会,全城的男女老幼,全都出来观看。张孝廉也站在临街的屋檐下,等着看热闹。
没过多久,一队人马沿街走来的队伍前面是鸣锣开道,接着是旌旗扇盖,都迈着平稳的脚步,端庄严肃地走着。旌旗队的后面,有两个人分别举着一面金牌,上面大书着“相府太仆”四个字。张孝廉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这“相府太仆”是个什么神。
紧接着,空中香烟缭绕,一乘暖轿缓缓而来,张仔细看,原来暖轿中坐着一座神像。只见这神像面呈紫色,又肥又圆,下巴上须髯如乾,头戴罗帽,身穿黑色直身服,腰间系着弯带,脚上穿着尖头皂靴。张看到神像的这种打扮,心中十分诧异,于是跟在队伍后面一直到了神庙。神庙中摆设着丰盛的祭品,大殿上灯烛辉煌。神像被抬到了大殿上,一群人跪在神像面前磕头,这群人全都穿着秃襟袍,戴着短襻帽,脚穿蛙头靴子,满口说着官话,接着,有人在神像前宣读祭文,文章中有两句是:“伏愿神灵庇佑,上自督抚,下及州县,管门有权,包儿加重。”张孝廉听了,心中更加奇怪了,忍不住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神。旁边的人回答说:“这是分宜相公门下的班头,牛二太爷。”张一听,勃然大怒,说:“严嵩这个奸贼,当日私卖官爵,陷害忠良,都是因为牛二这一类人在下面一味逢迎,才助长了严嵩的气焰。如今,严嵩已经在历史上遗臭万年,这牛二是个什么狗东西,居然还敢公然受人拜祭!”说完,几步登上神座,伸手就要在神像脸上打耳光。
周围的人们大吃一惊,一拥而上,把张拉了下来,责备他说:“你疯了!你只不过是个穷措大,读了两句书,就动不动冒腐气。你如果坐在严嵩当权的时候,难保不跟随鄢、赵这种人,争着投拜到严相国门下,那时你见了牛二太爷,就不止是耸肩媚笑了,不知道你会巴结到何种程度。况且人各有主,你们作秀才的都喜欢祭祀文昌,不过是为了析求文昌君降福保佑,好让你们侥幸科举中第;市井中的生意人每天都买点香烛布帛,在财神座下拜祭,不过是请求财神保佑他们能获得十倍的利息,成为乡里的大富翁,现在我们这类人祭祀牛公,就好像读书人祭祀文昌、商人祭祀财神一样,有什么可指责的呢?”张孝廉见他们说得振振有辞,知道跟这些人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于是只好转身离开。
张回到衙门里,将这件事告诉了邑宰,邑宰听从张生的建议,立刻派人把神庙拆毁了。但拆了庙也没有用,因为在社会上有千千万万个牛二的化身,正在血食天下百姓!
铎说:在古代的五种祭祀之中,门居首位。但这种祭祀在后代都消失了,因此没有祭祀,吃不到东西的饿鬼到处找东西吃,所以就在白天变幻成将军、丞相的样子骗人祭祀,否则为什么牛班的神像,身上还穿着黑色直身呢?但也有人说,古代的将军、丞相是身穿黑色直衣的,至于丞相头戴进贤冠,将军腰间带羽箭,那是后代的规矩。
66,巾帼幕宾
归安人蒋生,刚刚成年,只能识记四书,还有半部《尚书》罢了。家里贫穷,他想到别人手下做幕客,托遍了所有的亲友。大家都认为他才学浅薄,不愿意推荐他。正巧有一个花钱买到县尉之职的人,突然被升为富阳县令,急着要找一个人来主掌文书,蒋生便去应聘了。这县令大人从来大字不识一个,蒋生故意说大话,骗住了他。文书中有错字病句,他也置之不理。
赶上抚院大人的母亲寿辰,县令想赞颂一番,就请蒋生来写这篇祝寿文。蒋生翻找以前收集的范文书籍,连抄带编就拼凑成了一篇文章。然而他不明白文中的典故,其中夹杂着为男人祝寿的话,如“庆骚客之庚寅,颂老人之甲子”,这样不伦不类的词句,连篇累牍,充斥文中。县令不懂,叫人把文章写到屏风上,亲自带到抚院大人府中。抚院大人看了这屏风上的文章,大笑不止。县令因为抚院大人看起来很开心,觉得必定是因为这祝寿文章写得好,比其他人送上的寿文都好。县令回来把这事对蒋生说了,还给他涨了薪酬。
第二年,抚院大人过大寿,县令还请蒋生写寿文。蒋生又翻找书中的排偶好句,夹杂着给女人祝寿的词句,如“耀婺墨于东壁,降王母于西池”、“巾帼增辉、璇闺益寿”之类的,更让人喷饭。县令又亲自带着礼物,送了上去。抚院大人笑得停不下来,还问县令:“这位先生还在你的公署中吗?”县令恭敬地答话。他就寻思:“不过一个管文书的秘书罢了,竟然得到抚院大人亲自询问,他必定是浙中名士啊。”回来又把这事向蒋生讲了。蒋生更加自命不凡了,私下就想,自己才学、名望如此之高,为什么要屈居县衙之中呢?若是到大官权要府中做谋臣,那所得到的好处应该十倍于现在。他便找了理由辞职了,竟然前往抚院大人官衙,递上名片求见。抚院大人召他进见。蒋生大谈了一番“知已”之情,却发现抚院大人看起来没有什么想招揽他的样子。他便说明某某县令给您祝寿的文章,都是我所代写的。抚院大人这才明白了他来求见的缘由,笑道:“先生您有大才学,我很钦佩啊,但未免为前人的文章所误导了。我的母亲当然不是‘骚客’(书生);而我,也是堂堂须眉(男子汉),难道能称为‘巾帼’(女子)吗?”蒋生很难堪地告退了。从此,浙中一带都叫他“巾帼幕宾”。他到处求职,却终究没有聘用他的人了。
铎说: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联,王勃模仿此句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但是‘一一鹤声飞上天’这样的佳作,就不是愚钝之人抄得了的。抄好文佳句却理解错了,搬弄技巧却弄巧成拙,当然是千古笑料。怎么会有‘弋人何篡’,因为《法言》中也会有误写;‘垂杨生肘’,可见《南华经》也不防会被错解。用名句典故好写诗文,这是文坛的老毛病了,古今相传,对蒋生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67,鲛奴

太仓县茜泾镇的景生,在福建客居三年后,航海而归。他看见沙岸上有一个人僵卧着,只见他长着碧绿色的眼睛,蜷曲的胡须,全身都是黑色的,像个鬼似的。景生把他叫起来,问他是谁。那人回答道:“我是蛟人。在替水晶宫琼华三姑子编织紫绡嫁衣时,不小心弄断了她的九龙双脊梭,因此被流放到这里。如今我四处飘泊,无依无靠,如果能蒙您收留我做仆人,我将终身感激您的恩德,没齿不忘。”对景生正苦于没有仆人,就带着他回到了故乡。这鲛人没有什么爱好,也没有什么才能,饭后就到池塘中去洗个澡,洗完就蹲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说话也不笑。景生认为他是从遥远的海边来的,又是孤身一人,所以也就不忍心经常叫他干活。
四月初八浴佛节这一天,景生到昙花讲寺去游览,见一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妙龄女子,在佛像座下叩拜祈祷。只见那女子双手合掌,好像莲花合瓣,纤细的腰肢如同柳条一般,全身光彩流溢,皎洁得如同刚从浮云中吐出的明月。那女子祈祷完毕以后,就跟在老妇人身后走了。景生紧跟在她的后面,见她们进了一条小巷子。景生向她们的邻居一打听,才知道那女子是苏州人,姓陶,名叫万珠,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在当地受人欺负,三年前,她跟着母亲在这里租房子住了下来。景生觉得她们家是遗孀家庭,可以争取,便上门求婚,答应多给她家银子,但是老妇人始终不肯答应。景生问道:“阿母将女儿视为奇货不肯出售,难道是想让贵千金做一辈子的老丫头吗?”老妇人笑着说:“古往今来,都要向求婚者索取聘礼,如今我索取聘礼,并不算招人嫌吧?而且我女儿既然名叫万珠,那就一定要得到一万颗明珠,我才能答应您的请求。否则的话,你即使用尽所有的办法,我也只会笑您是徒劳无用了!”
景生失望地回家,暗自盘算要一万颗明珠,但纵使倾家荡产,也很难一下子备办齐全。于是他白天用手指在空中写着万珠的名字,夜晚则在梦中见万珠。这么恍恍惚惚地过了十几天,景生便病倒在床,起不来了。请来医生诊视,都说:“什么疑难杂症都可以医治,只有相思病无法医治。”景生瘦得皮包骨头,支撑在床上,奄奄一息等死。鲛人进来询问景生的病情,景生说:“晋代琅琊人王伯舆曾感慨地说出了‘终当为情死’。只是你从海角天涯跟着我,到现在已经过了半年.万一我先你而死,你能到什么地方去呢?”鲛人听他这么一说,拍着床哇哇大哭,泪水流满了一地。景生低头一看,只见鲛人的泪珠变成一粒粒珍珠,品光透亮,好比盘中的如意珠一样。景生急忙从床上爬起来,说:“我的病好了!”鲛人惊讶地问他什么原因,景生说:“我之所以病得快死了,就因为少了你这一副急泪珠啊!”于是详细地叙述了自已的得病经过。鲛人很高兴,将珍珠捡起来一数,还没有达到一万颗的数额。鲛人转而叹气说:“主人也太寒酸相了,得到宝贝就马上露出喜色。为什么不稍微再等一小会儿,让我能为您尽情地再哭一段呢!”景生问:“再试一下可以吗?”鮫人说:“我们这些人或哭或笑,都是发自内心的,不像人世间那奸诈的小人,动不动就用虚假的而孔对人。不得已,我们明天带上一樽酒,登上望海楼,我再为主人筹划筹划。“景生依照鲛人说的做了。第二天一早,他带着鲛人登上望海楼观海,只见大海烟波浩渺,波涛汹涌,水天一色,看不到岸。鲛人拿起酒杯狂饮,只求一醉,于是他跳起了旋波宫鱼龙曼衍等舞蹈。他远跳南方,又向北眺望天边,只见之罘、碣石诸山都在波涛中忽隐忽现。鲛人感慨地说:“满目苍凉,不知我的故乡在什么地方?“说完,他卷起袖子,情绪激昂.心中一下子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由得拍着胸膛,放声大哭,泪珠一下子夺眶而出。景生取来玉盘盛起来,说道:“已经足够了。”鲛人说:“我的忧伤从心中涌出,不可能一下子就断绝。”他放开喉咙号了一声.直到眼泪流尽了才停止。景生十分高兴,邀请鲛人和他一同回去。鲛人忽然一指东方,笑着说:“赤城山的云霞已经升起来了。十二座神仙居住的蜃楼,用大龟鳄鱼作为桥梁连在一起,琼华三姑子今天晚上就要下嫁珊瑚岛上的钓鳌仙史。我被放逐的期限已经满了,请求从此告别!”说完,鲛人纵身一跳,投进大海中消失了。景生很惆怅地独自返回了家。第二天,景生拿出明珠到万珠家去求婚,老妇人笑着说:“你可真是个痴情的人!我不过是拿这件事来试验您的,难道真是要卖自己闺中的女儿,厚着脸皮来求生计吗?”于是老妇人还给他珠子,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万珠生下一个儿子,名叫梦鲛,以纪念鲛人为他们撮合婚事这段缘分。
铎说:在景生身处绝境时,鲛人借机放声一哭,为景生这个寒士做了媒人,鲛人的方法真是神奇!我更惊奇的是阿母开始索取聘礼,继而又拒绝了景生的珠子,使万珠这个绝代美女,在闺房中扬眉吐气。否则的话,如果索取十斗珍珠,尽管表面上抬高了女儿的身价,又跟卖菜的人斤斤计较有什么区别呢?
68,犬婢
太常寺卿王某,是东昌府清平县人,因事告假回乡。他夫人想买个丫鬟。一贫妇闻知,带来一个女孩子。女孩面黄肌瘦,但两只眼睛灼灼闪光,象狗一样。夫人问贫妇打算卖多少钱,她说要一百两银子。夫人笑了,说:“你女儿又丑又笨,有什么特长,竟然想当作宝贝?”贫妇说:“这孩子虽然相貌丑陋,但天生一双慧眼,能在黑夜里看东西,看得就象白天那样清楚。”夫人说:“那就留下试试看。”于是贫妇先回去了。
到晚上,女伴们在灯下为王太常绣官服,夫人叫女孩在黑影里穿针,她立刻就穿上了,毫不费力。夫人很高兴,第二天果然给了贫妇一百两银子,买下了女孩,并给她起了个名子叫“喜儿”。喜儿看上去愚钝,实际上却很聪明。她善于揣摩夫人的心思,深得夫人欢心,夫人几乎把她看成自己的女儿。晚上,夫人总爱逗弄喜儿玩,有时拿金镯子、银戒指,让喜儿在黑暗中辨别成色,她辨得很准。有时拿一千枚钱撒在黑影里,让喜儿去拾,她拾得一个不漏。夫人曾对王太常说:“红线女当秘书,谢芳姿咏《白团扇歌》,即使刘家俊婢诵读《鲁灵光殿赋》,也总不如我们家的喜儿。她比婆利国的绿眼睛商人强多了。”
一天晚上,王太常在寝室点着蜡烛替吏部某官员作墓志铭,写到一个地方需要查一下《史记》、《汉书》,就让喜儿到书架上去取。他告诉喜儿第几部、第几卷,喜儿“噭”的一声答应着去了。她来回走了几趟,一本书也没拿来。问她什么缘故,她呆呆地站着,一句话也不说。太常说:“暗地里摸索,本来不是件容易事啊!”说着,便自己拿着蜡烛去找。到书架一看,那书好端端地放在那里。他拿回来笑着对夫人说:“你家的绿眼睛商人,今天眼睛也不灵了!”夫人不理解,一个劲地责骂喜儿懒。喜儿说:“夫人错了。当年我母亲过了中年没有孩子,就到杨太尉祠去祈求。神命令座下的狗托生为小女,所以我遍身贱骨,只有两眼炯炯有光。但是,狗遇见金银杂物,黑夜也能看见,可对于书籍文章,光天化日之下它瞪眼也看不出是什么,何况是晚上,怎么能找得到呢?”夫人惆怅了一会儿,说:“抛开人而用狗,真是小事聪明而大事糊涂。从今以后,我要改悔了!”太常说:“不!于今世上碌碌无能的庸俗小人,岂止是这个丫鬟?凡是遇到钱财就两眼通明,遇到文字就目不识丁的,都是狗种。那些狗奴,身价比这丫鬟高出几倍。你说这话,不见得有理。”夫人听了大笑,于是仍然宠爱喜儿。
铎说:朱氏金铃,梅花度曲;陆生黄耳,洛下传书。谁说文章词翰,不是畜类所能接近的?但是度曲而却不知曲中之意,传书而不知书上之文。放弃用人,反而用犬,终非长久之策。
谐铎(乾隆五十六年刻本)·卷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