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法与布白
什么是章法
小章法:一个字内,笔画的组合;大章法:字与字之间的组合
书法之“法”:笔法,字法,章法(整体感)
章法既有规律,也有个性特点,其变化会受到个性、情感的影响。
章法的三大类型:
纵有行、横有列
活动范围:方格。常常伴随着“庄重其事”--庄严感



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凫,整齐过甚。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卑唐第十二“

从文字辨识和秩序之美,这种章法自然有其所长。但如果视书法为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体,那么生命个体的真性如何得到充分体现?
纵有行、横无列
这种章法更能体现字的“真性”“真趣”“真态”,真,即天性本然,也就是“天然之趣”,束缚也更少。

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 --刘熙载《书概》

变化之法--阴阳对偶
大小、粗细、轻重、阔狭、长短、连断......
诗词的平仄律则,从根本上来说是“大阴阳”的平衡关系。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和。 --《道德经》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系辞上》

王羲之《兰亭序》的阴阳变化


容易忽略的几对阴阳对偶:
收放、疏密、正欹、错落、避让(太极)





变化应该遵循字的“真态”(天性、客观规律)
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 --姜夔《续书谱》
逐步累积经验,临得多,看得多。


章法的布置过程,充满了偶然的惊喜。越是行草书,偶然性也越大,它需要书写者瞬间的反应与处理(落笔成形)
临时从宜,是书法章法变化的巧妙所在,也是快乐所在,所以熟谙章法之理后,几乎每次书写都在上演“章法的游戏”,因为它从不重复,就像围棋人所说的“千古无同局”。意在笔先,宏观布局,但书写的过程中充满偶然,直觉把控。
人生也充满偶然,充满不确定性,这样才有趣。

《兰亭》章法的两极:中和之美
显性呈现--“强化”;隐形呈现--“弱化”
阴阳两端具有层层变化:在极细微的级别中发生变化

显性呈现--强化


纵无行、横无列
彻底“释放”,却整体平衡

布白(留空):虚实相生,空间美
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 --清代.蒋和《书法正宗》
无笔墨出也是妙境,像一座建筑的设计,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布白的分类:不同书家,布白有别
匀称(正书---篆、隶、楷书为多)
不匀称(行、草书为多)

布白原则: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匡廓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匀称。 --笪重光《书筏》
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
书法“布白”走向“巧妙”之法:理性认知,艺术感觉,技法娴熟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局部与解缙草书局部,黄庭坚布白更巧妙,更耐看?
布白的感觉
书法空白的差异,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这一点与山水画也很相似。




为什么如此注重布白(留空)?
讲究布白留空,是中国文艺的一大重要特点。与文化积淀审美相关。
三十辐共一毂(gu),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anzhi)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十一章》
布白之美,源自艺术家对世界(空间)的生命体验。空白,是我们心神的留走之地。



回味无穷
一幅书法,是一个生命体的平衡与协调,也是阴阳黑白的相让相生,还是一个宇宙世界的“撷影”--一书一世界。
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 朱和羹《临池心解》。
要之书画之理,元(玄)元(玄)妙妙,纯是化机从一笔贯到千笔万笔,无非相生相让,活现出一个特地境界来。 --清.张式《画谭》
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