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理想学校的样子应该是: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在我们探访过的众多国际化学校中,ULC有两个特别的地方,一是虽然创校才18年,但这里的不少老师,包括外教任职都已超过10年;二是ULC的学生毕业后,喜欢回母校实习或者任教,他们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自然而顺畅。
一所学校吸引老师连续工作十多年的魅力是什么?吸引众多毕业生再次返回学校的魅力又是什么?“老师与学生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已在ULC任教16年的Yessenia老师眼中,这正是学校的魅力所在。
黄燕 / Yessenia
ULC教龄16年
教务处主任/化学教师
韩国浦项工科大学分析化学硕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学士
,时长00:44
放弃高薪,投身教育
收获桃李天下的人生精彩
2007年,Yessenia从韩国浦项工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国求职。在职位选择时,她放弃了外企的高薪,选择加入了创校刚两年的ULC的前身——华南师范大学国际预科中心。
这一决定,许多人都无法理解,毕竟ULC当时还是一个前路充满未知的新学校。
对此,Yessenia老师有自己的考虑:留学时,一直是全英文授课,她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都完全可以胜任国际学校的化学老师。
而且相较于在实验室里与各种器材和化学试剂打交道,她更希望与一群鲜活有灵性的青少年学生共同成长。
“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一下”,在参加了面试之后,Yessenia老师便坚定了加入ULC的想法,“虽然学校当时还很年轻,但负责面试的老师都很有经验,让人觉得很放心。未来跟着这样的一个团队学习,让人充满期待。”
自从走上讲台,Yessenia老师便全情投入,独立负责G11、G12两个年级的化学课,一周16节课,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满满的。
“作为新手老师,我知道自己肯定有许多不足”,为了保证自己的授课质量,Yessenia老师每天早上5:00就起床备课,确保走上讲台时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Yessenia老师说,“ULC的领导和前辈从没有因为我做的不够好而批评我,学校领导都很维护年轻教师,给年轻教师充分的成长机会。”而Yessenia老师也一直坚持学习深造,既有学科知识方面的,也有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面的。
工作短短几年后Yessenia老师便成长为学校化学学科组负责人,十多年来她做过班主任、年级长,一步一个台阶,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2022年,Yessenia老师被任命为学校的教务处主任,她的付出与成长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我一直感恩学校给了我很多机会,希望可以把自己积累的不同方面的经验统一起来,为学校的进步尽一份力。” Yessenia老师平静而坚定地说道。
16年来Yessenia老师见证了ULC的发展,也见证了身边每个人的不断进步,“作为学校的一员,ULC的每个人都是齐心协力,向着一个目标奋斗。我相信这个学校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会跟着学校一起共同进步。”
与学生共同成长,收获互相成就的满足
谈起自己的成长,Yessenia老师表示学生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与学生是“互相成就,共同成长”的关系,这种关系从她任教第一天就逐渐形成了。
当年作为“萌新”老师,Yessenia面对的是从各大重点高中转学过来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有很高的期待,而我的经验不足,很快就被学生们看穿了,有些同学自然会有怨言。”
Yessenia并没因此失落,而是投入更多的热情在教学上,“慢慢地学生们发现我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愿意跟他们一起共同成长,于是逐渐接纳了我。”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Yessenia老师逐渐摸索出了与学生相处的方法,“做为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权威,由上到下地管理,这样是行不通的。
青少年的思想每一代和每一代都不一样,老师们也要不断学习,不断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了解了青少年的心理,基于同理心去跟他们交流,效果才会更好。”
从毫无教学经验,到被学生接受,与学生打成一片,Yessenia老师热情与真诚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学生,“ULC学生跟老师之间关系真的很好,非常的紧密,我们大家是在不断地共同进步。”
在学校,经常会有学生找Yessenia老师谈话,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有心理问题、有学习问题、也有生活琐事。
Yessenia老师从不吝啬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每次我都会耐心地跟学生聊,了解他们遇到问题的原因,寻找帮助他们的方法,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哪怕他们离开了学校,心里也明白学校依然是在关心他们的。”
Yessenia老师感慨道,ULC刚创校时,特别是最初一两年,社会上有很多不信任的声音,怀疑学校能办得下去吗?
“事实证明,有了全体师生的积极向上,共同努力,我们不但坚持了下来,还坚持到了今天,优秀的校友已遍布世界各地。”
制度更完善,人文情怀一直传承
在Yessenia老师的印象中,“从创校开始,ULC就有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我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老师都在无私的帮助学生,学生有什么困难,也会直接跟老师说。这种传承会一代一代,一届一届持续下去,不是那么容易就消失的。”
“这种情感的建立,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有的同学可能刚入学时并不适应,但等到十二年级毕业离开学校时已经舍不得。
因为这4年的每一个经历,都会让他慢慢感受到学校的人文情怀。” Yessenia老师详细介绍道。
ULC从最初的华南师范大学国际预科中心、南海国际教育中心两个校区到后来合二为一设立南沙校区,办学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
“学校规模小的时候,只凭老师的个人魅力,某几个人很有热情,或许就能管理好班级,维持学校的良性运转。但是随着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对规章制度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Yessenia老师介绍说。
近年来ULC在办学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并于2022年通过了CIS国际认证(The 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国际学校联盟),成为一所获得行业认可的高水平国际学校。
然而制度化与人文情怀,似乎存在着某种天然的不兼容。
例如,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CIS认证便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能私下通过社交软件一对一联系,这种联系应该通过学校可控的平台来完成,然而这样肯定没有用微信沟通那样快捷便利。
Yessenia老师时常会遇到学生想添加她的微信,“我都会跟学生说,不好意思,根据学校的规章,我不能加你的微信,不过等你毕业之后我可以加。如果在学习生活上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学校的内部交流平台来跟我联系,我随时都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拒绝学生的请求,也是情非得已,“从一所有浓厚人文情怀的学校,一步步到现在实现规范化管理,ULC一直在摸索,我们也希望留住这份真挚的感情,结合科学化的管理,让学校更上一层楼。”Yessenia老师真诚地说,“我们也希望人文情怀一直成为学校的特色。”
写在后面
从ULC创立初期,Yessenia老师就见证了人文情怀被写入学校的基因,并吸引了大量赞同这一理念的老师、学生和家长相聚在一起。
在充满温暖的人文情怀的环境里,师生实现了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在学校规模不断变大,国际化教育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规范化的今天,ULC依旧秉持着初心,师生间用真情感染彼此,用爱温暖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