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沟通方式提升不是你一个人在学

具体内容放在我的首页动态介绍了

知识有两种类型,我们绝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错误的那种,第一类知识让人了解事物的名称,第二类知识注重了解某种事物,无法混为一谈。而他能够分清楚二者间的区别,能够让人对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 这个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学习任何事物,能够用自己的话,不夹带行业术语,说给七十岁的老人和八岁的小孩子听,倘若他们都能够听得懂,就代表你学习的知识彻底弄明白了。 让我意识到这个方法的效果,来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希望小朋友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个小故事。 当时我在看金庸的小说,正好看到了李莫愁为爱复仇的一幕。 他年纪尚轻,这样的故事不适合教给小朋友,他也没办法体会个中奥妙。 然后我就将这个略微复杂的故事内容,用小朋友能听懂和理解的修辞,简化变为一个关于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 神奇的是,自此以后,李莫愁的故事被我印在了脑海中。 后来,我思考为什么能够将这个故事记得这么清楚和深刻,关键完全在我给孩子简化为小动物的那个故事。 通过我自身对成人故事的理解,我使用费曼学习法,转化成为小孩子都能听得懂的故事。 这种加工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来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让人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最终受益于这些知识。 下面我就来说一下应该何以运用这个办法。 费曼技巧分为三步: 第一步: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然后拿出一张白纸,把这个概念写在白纸的最上边。 第二步:设想一种场景,你正要向别人传授这个概念。 在白纸上写下你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就好像你正在教导一位新接触这个概念的学生一样。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关于这个概念你理解了多少,以及是否还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使用简化和类比的方法来进行讲解,简化和类比的方法是为了降低问题的难度,有助于小白的理解。降低难度主观上是为了让小白听懂,实际上是让自己真正理解。 第三步:如果你感觉卡壳了,就回头学习。 无论何时你感觉卡壳了,都要回到原始的学习资料并重新学习让你感到卡壳的那部分,直到你领会得足够顺畅,顺畅到可以在纸上解释这个部分为止。 最终的目的,是用你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学习资料中的语言来解释概念。如果你的解释很冗长或者令人迷惑,那就说明你对概念的理解可能并没有你自己想象得那么顺畅。你要努力简化语言表达,或者与已有的知识建立一种类比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再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简单意味着高度提炼,浅显易懂,越简单其实越难。 比如,学习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用最简单的话讲清楚什么是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抱着一杯热咖啡就可以暖手,这是热传导;冬日的阳光把房间晒得暖暖的,这是热辐射;炎热的夏天走在大街上,隔壁建筑物冒出来的空调冷气让你很舒服,这是热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