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另我:背完就忘?知识它不进脑子怎么办?进来看看!| 中传考研
即将进入八月下旬,大家的课程是不是都跟上了呢?是不是开始着手计划第一轮的背诵了呢?进度快的同学是不是已经开始背诵了呢?
提到背诵,一定是文科同学或者考文科同学最最“痛苦”的事情:海量的知识点、成段成篇的大题需要记忆。很多同学对文科、背书有着天然的“刻板印象”——文科的知识背、反复背就不可以了吗?又不像理科,需要动脑计算.....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看看下列这些背书时的困扰你有没有:
1.逐字逐句背完一遍之后,合上书什么也没记住,复述不出来。
2.每天都在背书,但背的很慢很慢。
3.拿过来就开始背,认认真真背完就忘,再打开书一看感觉很熟悉,甚至都会,合上书又不记得了。
4.重复背书很多遍,依旧不能完整“复刻出来”。
读到这里,是不是有同学感觉自己在“照镜子”~这不就是“世另我”吗?今天专门来讲讲背书,旨在能帮助大家在接下来冲刺的关键时期能够高效、轻松地复习!
01 找逻辑理解着背
什么是考研复习?理解是成功之母,重复是成功之父。这句话放到背书上更是,理解到位真的会好记很多。可能大家都知道不能死记硬背,但不知道应该怎么规避死记硬背。认真听过凯程基础班的同学应该都能很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因为在上课的过程中会通过背景故事和例子来引领大家去真正搞明白每一个知识点。
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第一点想要强调的就是“找逻辑”,这个逻辑可以是事件发展的逻辑(前因后果),也可以是历史逻辑,等等。举个例子:文明史中有很多思考性的题目,比如问“中央集权制为什么能在古代中持续发展?”我们的答案构成可以从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回答:由于地理环境是XXX的,所以造成了XXX;小农经济形态是XXX的,所以XXX;儒家思想文化XXX的,所以XXX。
从逻辑中寻找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背题省时又省力~
02 按照框架去背
按照框架背书对于文学史和哲学这类科目非常适用,用框架去锁定知识点,比如“中唐古文运动”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建立起大的框架:简介、内容、意义,然后在每一要素下面再塞入小的框架,如简介--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内容:“文以明道说”、“惟陈言之务去”;意义:确立古文地位;改良文学风气;开拓宋代文风;促进传奇发展。
这样把成段的文字简化成核心点,构成一个框架,我们在进行背书时,抓住这些关键词和核心点去背诵,辅以背诵一些论述性的话语进行扩充,这样的“框架感”能使得我们记得更牢固、更扎实!把这些框架建构起来,将其中的逻辑关系理顺,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知识内容也没有那么繁琐,要记忆的内容会大幅精缩,背书就会轻松很多。
03 带着思考去背
有些同学听课很开心,听完之后就丢在脑后了,反正老师总结好了《背诵宝典》,那就抱着背就完了,结果辛辛苦苦背完的效果还是不好,因为你没有带着思考去记忆。如果不带着思考学习那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行不通的。背书快的同学往往就是因为他们在思考、在编篆,他们的思维很勤快,利用了很多课程当中所讲的背景、案例、逻辑和助记去编篆和推理。
如果有思考,那就是在加工知识、编码知识;如果没有思考,那就是在机械地背书,效果可想而知,必然又慢又不牢靠。有些微观知识点必须要背下来,因为它可能是个名词解释,可能是一道简答题或者论述题;但也有的微观知识点不需要背,而是需要理解后反复去看,明白逻辑、有所感知、留有印象、能够推理即可,我们借助这个思考过程就可以答题。
04 重复是王道!不要企图背一次就全记住
看到厚厚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同学们是否有一种抵触心理,是否还没开始背就打退堂鼓,企图放弃?在这必须要强调无论是听课、背书还是做题,一定要有耐心,如果看到一节课3、4个小时就抵触,背完一遍没记住就失去信心,题做错了就不能接受的话,是非常不可取的。考研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磨炼心智的过程。
背书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巩固的事情,可能大家会背了忘、忘了背、背了再忘、忘了又背。因为记忆需要过程,我们不是“天才”,没有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你要允许自己速度没那么快、允许自己会遗忘,这才符合正常人的生理规律,忘了就继续背,下一轮肯定会比这一轮的记忆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同时我们还贴心地为大家安排了883音频带背,在自己背诵的同时,再听一遍音频带背,重复一次加深印象,音频带背不仅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听、复习知识点,同时也能调解光看文字的枯燥~
音频可上【喜马拉雅】搜索【凯程考研】找到【23中传考研883人文社科背诵宝典音频版】即可收听~
05 逐字逐句背诵不可取!
很多背书有一个误区:企图复刻参考书,完整地、准确无误地、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这样做是非常不可取的!首先,我们不是“背书机器”,没有人能够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论述题全部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其次,中传考研的改革其目的是想让同学们对整个社会和世界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和思考,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素养,而不是选拔一些只会背书、背死书的学生。所以别再做事倍功半的事情啦!结合前面讲到的几点,让你的背书效率提上去,背诵内容的质量提上去,对知识点的理解提上去。
06 背十次不如写一次
看到这里,很多同学是不是觉得那我光按照这些方法背,反复背就行了?
漏!大漏特漏!背十次真的不如写一次,很多时候我们背诵过程中看似是完全掌握了,但是一合上书变成了“马什么梅”?“什么冬梅”?“马东什么”?一看到题变成“我是谁”?“我在哪”?我学过吗?一百次的输入不如一次的输出,背只是在积累答题素材,背诵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考试答题,如果我们光“纸上谈兵”不实际操作的话,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大家别忘了我们的“带背打卡”、“周测”呀!把带背服务充分利用起来,这样背练结合才能发挥最优化效果~
带背打卡根据小鹅通打卡页面的文字提示,进行今天背书安排。背完之后以手写图片上传或音频上传的方式打卡当日所背内容;同时还有每周周测,巩固本周所学的框架和基本概念。






最后,希望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去思考怎么把这些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备考过程中,如果你真的懂了、用了,相信背诵效果一定比之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