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剪辑师,你需要知道你的任务是什么!
剪辑到底是干什么的,它完成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概括地说,剪辑的任务包括五个方面:
私信发送 “ 学习 ” 获取更多影视后期学习资料
1.动作的分解与组合
剪辑最直接的工作,就是动作的分解与组合。剪辑通过对影视戏剧动作的分解与组合进行艺术再创作。
即:把生活中(影视中的人和物)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各个单位独立的影视画面,再将这些单独、零散的动作画面重新组合(还原)为连续运动的整体。任何蒙太奇形象的再塑造,任何影视情节段落的构成,都是建立在动作的分解与组合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动作的分解与组合体现着影视剪辑的基本性质,也是影视剪辑的基本任务。
2.蒙太奇形象再塑造
塑造蒙太奇形象是电影电视剪辑的主要任务,也是动作分解组合的目的。
电影的思想、情感也是借助于蒙太奇形象去表现、传达的。剪辑的本质是在动作分解组合的基础上去完成蒙太奇形象的塑造。如果只是单纯的把镜头组接在一起而不能创造出新的蒙太奇形象,那就没有完成剪辑进行第三度艺术创作的任务。
3.视听语言的再创作
剪辑的另一个任务是根据影视语言的语法、章法、思维形象对影片的视听语言进行再创作。
一部影视片只有视听语言准确流畅,才能完美地表现影视片的情节、人物和思想情感,而视听语言的形成与质量,又依赖于画面组接的质量。
4.导演艺术组成部分
郑君里同志曾经说过:“蒙太奇诞生于艺术构思时,定稿于剪辑台。”
这说明剪辑就是运用“蒙太奇”对影片的镜头素材进行艺术处理。前面我们说过剪辑渗透于电影电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因此,它也是导演艺术的组成部分。
5.剪辑手法的独创性
剪辑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证它的艺术表现力。我们知道,艺术上的任何重复都意味着艺术的贫乏。
比如:鸽子飞起的蒙太奇形象,象征着向往自由、和平:邮群的海浪、暴风骤雨象征着心潮起伏;山崖间的青松象证着成武不屈。这些蒙太奇形象在最初被创造出来的时候,都曾经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当它们不断地在各种影视片中重复出现,就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而毫无艺术魅力。艺术的进步与发展便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剪辑艺术也是这样。只有在画面组接中不断创新,不断创造全新的蒙太奇形象,剪辑才有艺术生命,第三度再创作才不是一句空话。
总之,剪辑在影视艺术中,既是整体创作的一部分,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技巧和创作规律。
剪辑的手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①镜头选择
②动作取舍
③造型匹配
④时空合理
⑤方向统一
剪辑人员在创作过程中对上述剪辑手段掌握得如何,运用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影视片的技术、艺术质量。
因此,一部影视片拿到剪辑台上,首先精选镜头,哪个镜头该用,哪个镜头不能用,哪个镜头少用,哪个镜头要剪开用或重复用,都应认真推敲、选择。导演谢铁骊说过,“一场戏,一个镜头单独看都是好的、美的,而接到整体中就格格不入了,怎么办?情愿牺牲个别,保全整体。”所以,对镜头的选择,要从整体考虑。
在动作的取舍上,要根据主体动作和画面的造型因素来选择剪接点,使动作的衔接流畅,画面造型完美。而时空处理同样关系到剪辑的成败。影视的时空是虚拟的,又是可信的,可信又必须建立在合乎生活逻辑的前提下。否则,时空的混乱,必将导致影视片的失败。
影视艺术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只有视觉形象,没有听觉形象,如同一个人少了一条胳膊一样残缺不全。要想使影视片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声音的组合同样是剪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影视片如果在视觉形象上和听觉形象上失真,势必破坏视觉形象的完美,进而造成整部影视片的失败。
还有,方向统一也是剪辑必须掌握的剪辑手段。剪辑手段是剪辑人员必备的专业手段,也是衡量一个剪辑人员是否胜任剪辑工作的标志之一,更是剪辑专业的基本功。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琢磨,不断研究、探讨,才能真正领会、掌握剪辑手段,方可运用自如。
本文摘自《实用影视剪辑技巧》 版权归作者傅正义所有 ,分享仅供交流学习,若侵权,私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