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在中国市场的格局
如果从2009年开始计算,不难看出中国的公有云市场已经走过了11年。
客观地讲,过去11年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在中国成功运营的云计算服务商都已经完成了技术积累和用户积累。可以说标准化的公有云服务格局模式已经确定,下一步的竞争是精细的深度培育,是对未来科学技术的提前布局,以及对资源和生态的把握。
因此,未来中国云计算,将会从大场面的战争,转入小规模的战役。每个相关云计算公司都会围绕自己优势的领域、地域、技术线及优势的场景与对手近身肉搏,确立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确保不会被时代淘汰。
事实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无疑也给中国云计算市场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新挑战。
第一,从上云趋势来看,今天整体云化已经深入到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打破了传统企业数据中心的界限,而云计算的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挑战,是企业对数据的保护以及安全性都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对企业的IT基础架构和运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从上云方式来看,目前业界普遍向大型化,甚至是超大规模扩张。且速度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选择上云的路径或者方式,要满足当前的使用场景或者方式,不仅要满足当前的使用场景,而且还要更大规模地扩展。换言之,在企业大规模上云的环境下,企业必须确保其业务的可用性、高效性和高性能。
首先,从产业深度培育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和场景下也有完全不同的云计算需求。因此,云计算不能继续采用过去的标准化模式,而是要提供场景化的解决方案,使整个公共云服务无限接近行业、企业和业务,满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第二,从新技术的应用来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单一业务上取得永久的成功。企业必须不断挖掘新的引擎。技术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公共云服务提供商。他们经常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锻炼自己独特的技术能力,从而引领整个公共云市场的不断突破。
第三,从生态建设的角度来看,公共云服务这一蛋糕在变大的过程中,其分法同样会发生重大变化。因为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不同的行业、场景和业务量身定做解决方案,这并非任何一个或几个玩家都能做到,这也意味着未来公共云服务的产业链将会更长,生态竞争的形势将会更复杂。
总体而言,中国云计算已进入2.0时代,万亿级市场风口已开启,相信随着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实力的不断增强,未来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上,也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云计算提供商的身影,计算市场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