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金句来袭,摘抄人集合啦(附示例)

2022-09-03 10:18 作者:大橙子呀0  | 我要投稿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

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人民日报》(原出自:《淮南子·说林训》)


适用主题:

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积极行动等


示例: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王

泽山院士当年求学时选择了火炸药专业,身边

人都说这个专业太冷僻,但他坚信专业无热,

“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芒四射”。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我国火炸药领域果然因他而“光芒四射”。


果树栽培专家糜林一心富民,哪里穷就往哪里跑,农民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

30多年来,他帮助大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自己却不幸倒下。选择无所不在,但一个人如何选择与担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看世界看人生的角度。



无论是“光阴似箭”的催促感,还是“岁月如笔”的充实感,时间的变化总会在不经意间触发“人生怎样度过”的思考。

——《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

人生意义、时光带来的思考等


示例:

无论是“光阴似箭”的催促感,还是“岁月如笔”的充实感,时间的变化总会在不经意间触发“人生怎样度过”的思考。

每代人都有各自人生际遇,但并不妨碍品格与追求的一脉相承,比如实干苦干,比如敢于创新,比如勇于追梦。

我们无法违抗寒来暑往、春秋代序的时间规律,却可以通过奋斗赢得尊严,通过梦想矫正惰性,通过规划描绘未来,通过改革开拓动能,通过履责收获不凡。时间是个变量,但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手中。


颠簸于批判主义的无边波浪之中,

我们需要寻找一块陆地建构自己的理想。

——《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

批判、独立思想等


示例:

批评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

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

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颠簸于批判主义的无边波浪之中,我们亟需寻找块陆地建构自己的理想。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

——《人民日报》(原出自:赫铭鉴)

笔尖作文

适用主题:阅读、读书的意义等

示例: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

宋人翁森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杨万里“半山绝句当早餐”.....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人民日报》(原出自: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适用主题:

成功、艰辛磨砺等


示例: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沉淀于艰辛的付出。收获总是与耕耘相伴,胜利总是与拼搏同行。为了强国梦想,在日夜攻关的实验室里,科学家呕心沥血、奉献自我;在大型工程的施工现场,大国工匠竿路蓝缕、连续奋战;在抢收抢种的田野上,农民兄弟风雨无阻、昼夜劳作;在练兵备战的训练场上,战士们无惧疲劳、苦练硬功。

烈日下,袁隆平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风雨中,南仁东一趟趟勘探重峦洼地,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病房里,林俊德头冒虚汗,用生命的最后时间整理出宝贵的科研资料。奋斗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金句来袭,摘抄人集合啦(附示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