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1】人物对话:你行,村民才会跟着干!
文章来源于《六安市黄墩村推行“大联合制度”调研报告》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之路》,由乡创公司首席专家赵守飞院长及其研究团队,根据四年对黄墩村的跟踪、研究、辅导的情况,联合撰写。黄墩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获评省级示范合作社,并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张务清,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黄墩村人,2012—2018年为黄墩村支部书记,现为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黄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任横塘岗乡轮窑厂厂长、贸易货栈经理。
问:把资源联合起来,同时还能活化好,在这个过程中村民的态度主要有哪些改变?另外,这件事你们能做成,不知道周边的村庄能不能也做成呢?
张务清:关于村民的态度,当时大家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为什么能如此呢?因为把资源集中起来以后,方便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操作,最主要的是村民的收入还增加了。在这方面,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时,这也说明我们的这种做法是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当我们把村民的土地通过"大联合”的方式再次聚集到一起后,我们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成本,每亩就一下子节省 了150元左右。而且通过与不同合作社及公司的联合,我们的农产品销售收入明显比农民自己种要高一些。 这样里外里算下来,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在资源联合过程中,一直有38户村民没有参与流转,不过后面看到其他村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省了心,而且还获了利,于是就陆陆续续把土地基本都流转给了我们柳抱丝合作社。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条小农户有机衔接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道路,也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一条可行之路,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值得推广。

当然,您也问到了,既然那么好,我们周边的村为什么目前还没有跟着这么做的呢?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干这个事情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担当,是要下很大决心才可能去干的事。这件事能不能干成,能不能落得下地,村“两委”和村骨干非常重要。
当时我是柳抱丝合作社的法人,那时候粮食种植十分缺钱,村民租金要给,农业生产要继续。最后,我是通过质押贷款的方式,从银行贷出了300万元。所以做这件事特别需要有担当精神,要义无反顾地坚持下来。
所以,你问我:你们能行,别的村也这么干行不行。我认为,关键还要看村.上有没有敢于担当和坚持这样做的带头人。另外,对于这件事,如果大多村民都支持,做起来自然就容易很多;而如果全体村民一大多半都反对,那这个事做起来就要难上很多。
黄墩村案例是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协商有效运作的路径创新研究”(AHSKF20187D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这个案例也是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小岗)研究院赵守飞院长带领的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团队(乡创团队)推进“大联合”的一个重点辅导案例,并编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