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流浪地球2》的一点吐槽

2023-01-27 17:07 作者:繁星诺诺诺诺  | 我要投稿

观前提示:

【含大量剧透!!!】

【100%的主观意见!!!】

 


看完《流浪地球2》,又看了网上的一些解析视频和文章,突然感觉自己和大家看的好像不是一部片子一样,产生了些许疑惑和吐槽,于是胡乱写了一点东西。

 

刘德华(图恒宇)的那一条线是网上讨论最多的,各种细节伏笔的解析满天飞。我看到有人认为马兆其实有在暗中推进数字生命计划,认为图恒宇遭遇的车祸都是人工智能的刻意安排等等。

我觉得这些猜测或多或少都有过度解读之嫌。马兆的遗言“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是全片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这句话和“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包含了一样的人文情怀。我很认同一句话“科幻片本质还是披着科学和幻想的皮输出人文关怀。”也别扯什么“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样的哲学问题,在我的理解里,这句台词里的“人”,就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绝非虚拟的数据。尽管现实中有生离死别、聚散离合等种种的不如意,但在这样不完美的世界中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也远胜过在虚拟的世界里无意义的永生。能说出“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的人,我不认为他会是推进数字生命的幕后黑手。

再说回图恒宇这个角色,如果他像一些解析里说的那样一心推动数字生命计划,为女儿创造出完整的一生的话,那他在将女儿的数据上传给550W之后就可以心满意足地去死了啊,完全没有必要参加修复服务器的任务,更不会在最后说“丫丫,帮爸爸记住这串数字”。即便他已经失去了所有亲人,没有了牵挂,即便他是为了一己私欲才加入550W的研发,但他还是在竭尽所能地去拯救他曾生活过的家园。

 

而最后图恒宇与女儿在虚拟的世界里重逢,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编剧对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执念的同情,因此在他做出牺牲之后给了他一个求仁得仁的结局,而不是给下一部ai的戏份做铺垫。

 

关于片尾的彩蛋,其实我并不喜欢。诚然这个彩蛋解释了为什么正片中屡次出现“摄像头”的镜头,并为下一部吊足了胃口。但我不喜欢这个彩蛋导向的可能结果,那就是人类所遭遇的危机都是由ai策划的,人类的反应也完美地落入了ai的计算和预测中,让我觉得下一部的主题很可能是智械危机。

并不是说我不喜欢ai大战人类这种剧情,但我觉得这个剧情不该出现在流浪地球里。流浪地球前两部歌颂的精神我觉得可以简单概括为“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就如流浪地球的宣传曲《人是》一样,这是一个围绕着“人”展开的故事。人类遭遇了危机,人类之中产生了矛盾,最终通过人的力量,通过集体主义的精神解决了问题,化解了矛盾。这就是“人”的伟大之处。而这个彩蛋却告诉我,这些危机都在ai的预判之内,都是ai对人类的观察和考验,这就让前面所歌颂的“人”的精神显得有些荒谬可笑了。

 

在流浪地球的世界观里大战AI什么的,那种事情不要啊!

 

网上呼声很高的“智械危机”和“时间系”的假设在我看来都和原作的气质截然不同。这些元素太“科幻”了,不够“现实主义”。流浪地球的原著的精髓部分“氦闪危机”,是讲在地球发动机启动400年后,一部分人类认为太阳危机并不存在,这一部分人类发动了起义,试图夺回行星发动机的控制权,驾驶地球回到太阳系。在这个故事里,太阳危机只是一个背景板,它本质上还是在讲人类内部的矛盾和纷争,讲人类生存最大的阻碍来自于自身,只不过以科幻的手段将这种矛盾放大到宇宙的尺度上,因此显得格外宏大壮丽。

大刘作为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中有对人性劣根性的剖析和反思,但更多的是人类探索精神和牺牲精神的歌颂,对技术发展的期盼,于悲壮中透露出希望。他批判人性和某些意识形态,但并不批判科技本身。有人说流浪地球最“科幻”的部分莫过于认为在灾难面前人类能摒弃前嫌达成全球的合作,但大刘相信人类能够团结,这恰恰说明大刘的作品底色是温暖的、积极向上的。

而人工智能、智械危机等主题更像是20世纪末期以后才开始流行的概念,体现出现代人在工业科技爆炸式发展下对技术双面性的反思,透露出对未来的隐忧。这种悲观的气质与流浪地球的宏伟略显冲突。

 

其实我更希望流浪地球第三部能回归到流浪地球本身的故事,好好讲一讲原著中最为精彩的氦闪危机,尽管这段剧情可能没有像前两部那样的大场面,也缺少“科幻”的元素。

(虽然根据各种伏笔来看不太可能QAQ)

 



关于《流浪地球2》的一点吐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