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就楼磨刀喻

就楼磨刀喻
原文
昔有一人,贫穷困基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王见怜愍,赐一死驼。
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
如是数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不能数上,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众人之所嗤笑。
犹太人如愚人,毁破禁戒,多取钱财,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悬驼上楼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
译文
吊骆驼上楼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家境非常贫穷,生活困苦,他给国王当了多年的役工,累得瘦弱不堪,国王见了觉得他很可怜,就赏给它一峰死骆驼。
这人得到这峰死骆驼,就动手给它剥皮,可是嫌刀子太钝,到处找磨刀石磨刀,后来在楼上找到一块,于是磨快了刀子,下楼来剥骆驼皮。
这样反复下楼上楼来回磨刀,他感到实在太疲劳了,不想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楼上楼下跑,于是就把骆驼吊上楼去,凑近石头磨刀。这样做,受到大家深深的讥笑。
这好似那些蠢人,不守清规,破坏佛家,用各种手段牟取钱财,再用这些钱来为自己造福。希望可以得到升天堂的好报。这就像迁就磨刀的方便把骆驼吊上楼去,气力花了不少,但收获甚微。
百喻经-乘船失钵喻

乘船失钵喻
原文
昔有有乘船渡海,失一银钵,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
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钵。
诸人问言:“欲何所作?”
答言:“我先失钵,今欲觅取。”
问言:“于何处失?”
答言:“初入海失。”
又复问言:“失经几时?”
言:“失来二月。”
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
答言:“我失钵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
又复问言:“水虽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
尔时众人无不大笑。
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横计苦困,以求解脱,犹太人如愚人,失钵于彼,而于此觅。
译文
刻舟求钵
从前有一个人乘船渡海,把一个银体盂掉进海里。他当时就想:“我现在对着水面在船边画一个记号,姑且不去管它,以后有时间再回来捞取。”
他走了两个月,到了师子国这样的地方,看到一条河,便跳进水去寻找他原来失去的银钵盂。
许多人就问他:“你这是在捞什么?”
他回答说:“我当初丢掉一个钵盂,现在准备把它找回来。”
众人又问:“你是在什么地方丢失的?”
他回答说:“船刚入海时掉的。”
又问:“丢失多长时间了?”
回答说:“已经快两个月了。”
众人说:“丢了两个月,为什么要在这里找呢?”
他回答说:“我丢钵盂时,曾对着水面在船边上画了一个记号。这里的水面和我原来画记号的水面完全一样,所以在这里找它。”
众人说:“这里的水面和你丢失钵盂那地方的水面虽然没有区别,但你丢失东西是在大海那个地方,现在找东西却在师子国这个地方,哪能找到呢?”
这时大家都笑话他是个蠢人。
就像外教徒一样,不修正行,却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活动中故意找苦吃,便把一些苦行看成是正常的修行方法,以此寻求解脱。这正和蠢人把钵盂失落在大海处,却在师子国寻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