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来源—“贾”
贾的名义

贾,指做买卖。又指商人,尤指储备货物坐地待卖的商人。因此,定义“行为商,坐为贾”。推测,贾人是最早知道物流概念和价值的一群人,他们非常聪明地从事收集、储存、管理各类生活和生产物资的工作,为君王服务,后来才发展到估价和物资交流的市场商业的行业。在春秋时期,鲁国设置了掌管调节物价的官,名称“贾正”,即掌货物使有常价的市吏。因此,贾人应是世代为贾官的氏族的后裔,以此为氏族命名和族徽,贾人定居过的地方称为贾地,建筑了城墙就成为贾邑,最终发展形成了贾国,出现了贾姓。
贾姓起源
贾氏始祖:贾公明

贾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
出自姬姓
贾姓源自轩辕黄帝姬姓,其后裔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创建周朝后,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姬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至周康王姬钊又封姬叔虞之幼子姬公明于贾(今山西临汾),建贾国。公元前678年,国并于晋,后裔遂以国名为氏而姓贾。至西汉文帝时洛阳贾谊以文采出众被召为博士,旋任太中大夫。再至汉武帝时,开辟匈奴休屠王地为武威郡,举贾谊之孙贾嘉为郡守。故贾之为姓,源于姬周,因于公明,始于临汾,望出洛阳,郡名武威缘此。贾人一支南逃于贾河,贾河源出今河南方城县牛心山,东南向水流叫洪河,经汝河至新蔡注入南汝河。晋襄公(公元前627—621年在位)封同姓亲戚狐偃之子射姑于古贾国之地,称贾季,亦称贾佗,其后裔以邑为氏。两支贾姓均出自周文王之后。贾姓有2600多年的历史。
外族基因融入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和中国历史上人群大迁移的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和外族进入中原,贾姓随其他的华北居民一起向四方迁移。贾姓与外族之间发生了基因交换,这种血液互相流动事件主要发生在宋朝以后。北宋金国女真人中有贾姓,清朝满洲八旗姓嘉佳氏族集体改姓贾。女真人和满洲人中的贾姓很可能原先来自汉民,被同化成为北方民族的成员,随着北方民族的不断南下与中原汉民混居,很快又被同化为汉族。
来源总结:
1)源于姬姓,是唐叔虞的后代。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为贾伯之后,以国为氏。
2)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贾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公元前678年,晋武公灭贾国,子孙以国为氏。
3)源于官位,出自商、周时期官吏贾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4)源于蒙古族等北方、西方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6)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7)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氏。
贾姓分布

贾姓分布频率图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贾姓人口由25万激增到439万,增长了17倍多,贾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贾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大约占贾姓总人口的49.5%,其次分布于四川、陕西、内蒙古、辽宁、安徽,这五省区的贾姓又集中了22.7%。河南居住了贾姓总人口的15.8%,为贾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豫鲁冀晋高比率贾姓区域。在600年期间,贾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人群流动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强劲回迁,向西部加速流动。
贾姓血型

贾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0.7%,A型占27.5%,B型占31.9%,AB型占9.9%。
贾姓名人
贾谊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贾谊少有才名,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歉疚抑郁而亡。贾谊著作主要是散文和辞赋,其政论文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贾思勰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北魏益都(今山东青州)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被尊为“农圣”。他认为农业的发展对国家富强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他走遍各地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约在533-544年间,通过分析、整理、总结,著成了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对后世的农业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岛
贾岛(779年—843年),又称贾长江,字阆(láng)仙,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诗人,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贾岛30岁前累举不中第,后为生计所迫出家为僧。他著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多首。其以五言律诗见长,诗精于雕琢,曾因诗句“僧敲(推)月下门”中推敲二字受教于韩愈。因僧侣经历,造成他喜写荒凉、枯寂之境的特点,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843年他卒于普州。
其他历史名人:
贾 山: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时著名政论家,为人忠正直率,主张兴礼义,著有《至言》。
贾 彪:东汉颍川定陵(今河南舞阳)人,因评论朝政,在“党锢之祸”中被囚禁而死。
贾 达:东汉经学家,陕西咸阳人,一生所著经传训诂及论难百条万言,被后世誉为“通儒”。
贾 鲂:东汉著名书法家,其所著《苍颉》、《训纂》、《访喜》,即所谓的《三苍》,均为文字学专著,并皆用隶书写成,隶法由此推广。
贾 逵:扶风平陵(今陕西平阳西北)人,东汉初年著名学者,他不仅精通经学,而且还探究天文学。曾提出了日、月运动的计算方法,并阐明了月球运动不等速原理。
贾 诩:三国时魏国谋臣,甘肃武威人,善计谋,有“良平之奇”(指张良、陈平)之称。
贾 充: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曹魏、晋时大臣,曾历任大将军司马、廷尉、侍中、尚书令等职,其主持修订了《晋律》。
贾 渊:南齐襄陵人,曾累官至大司马司使府参军,其广集百姓谱记,专心习业,撰士族要状及人名书,并行于世。
贾 耽: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宰相,地理学家,曾任鸿胪卿,主持和各族往来朝贡,撰有《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等。对后世研究中国古地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贾似道: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南宋末年外戚,曾历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太师等职。
贾 鲁: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元代大臣、水利专家,顺帝时被召为宋史局官,历任中书省检校、山北廉访副史、监察御史、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序二品,授以银章。
贾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贾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威、洛阳、长乐、临汾等。堂号中最著名的是“至言堂”,典出西汉贾山。贾山,颍川人,博览群书,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作比喻,因奏本名曰“至言”,后人以此为堂号名。
【郡望】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洛阳郡:治所相当于今河南洛阳。
长乐郡:北魏置郡,治所在今河北冀县。
临汾郡:隋朝置郡,治所相当于今山西临汾。
【堂号】 “至言堂”:汉时贾山博览群书,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名为《至》。此外还有“武威堂”
贾姓的重要楹联:
四言
洛阳推隽;颍水腾华。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洛阳诗人贾至。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新息长贾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彪最优。新息,今属河南。颍水流径其境。
三虎拔萃;五鹿怀惭。
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颍川定陵人贾彪,字伟节,兄弟三人并有名声,而他最优,当时人说:“贾氏三虎,伟节最怒(气势强盛)。”桓帝时任新息长,严禁堕胎溺婴。数年间人们生养子女数千,都说“这是贾父所生”,男孩都取名贾子,女孩都取名贾女。后来因党锢之祸被禁于家中。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洛阳人贾捐之,贾谊的曾孙,元帝时上疏评论朝政得失,召为待诏金马门,后数次被召见,建议多被采纳。长安令杨兴曾说:“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如果让他任尚书令,会比五鹿充宗(姓五鹿,名充宗,研究梁丘《易》,西汉元帝时官少府,曾奉诏与各《易》家辩论)强多了。”
篇陈训诂;策上治安。
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继承父亲贾徽的学业,二十岁时能背诵《左传》及五经,兼通五家谷粱学说。曾任侍中及左中郎将等职。永平年间,献上所撰《左氏传解诂》三十篇、《国语解诂》二十一篇,深受明帝重视;又与班固同撰东汉史。章帝时,在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讲授《古文尚书》、《左氏传》,提出了古文经学的地位。精通天文学,提出历法计算中应按黄道计量日、月的运动,并指出月球的运动是不等速的。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时称贾生。少年时就有博学能文之誉,文帝初年召为博士,不久升太中大夫,因好议论国家大事,受大臣周勃、灌婴等人排挤,贬为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为西汉鸿文。
立碑洛州;射雉如皋。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贾敦颐、贾敦实兄弟,皆有惠政,洛人为之刻碑市旁,三碑并立,号“棠棣碑”。下联典出《左传·昭公》二八年,春秋时期的贾大夫御以如皋射雉。
善射博笑;封发表贞。
上联:春秋时期的贾大夫御以如皋射雉,其妻始笑而言。下联:唐朝时期的贾直言,流配岭南,与妻诀别。其妻引绳束发封以帛曰:“非君手不解。”
五言
祭诗才辍酒;献颂又开樽。
全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诗人贾岛事典。
鸣佩长廊静;开就广殿凉。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贾至诗句联。贾至,字幼粼,洛阳人。曾为单父尉,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等。
蕙质本如云;松心应耐雪。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贾驰《复睹三乡题处留赠》诗句联。
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进士贾稜《御沟新柳》诗句联。
洛阳太傅裔;松溪宰相家。
此联为福建省松溪县屯桥乡王里溪(又名叫松溪、篁里溪)村贾氏宗祠联。全联典指西汉贾谊、南宋朝时期的宰相贾似道事典。
七言
已后儿孙承福德;黎庶念荣宁。匾额:慎终追远。
此联为贾氏宗祠联。见《红楼梦》。匾额“慎终追远”,书中匾额题写在闹龙填青匾上,也是御笔。“慎终追远”,语出《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旧指居丧能守礼法,尽孝道。这里已加引申,其含义不外乎说,要谨慎地保持晚节并教训子孙,时时回想祖上的功德和所得到的恩荣。“黎庶”,老百姓。“宁荣”,指宁国公、荣国公,庚辰本、戚序本作“荣宁”,既为御笔,长、二房次序似不应颠倒。今从程乙本。
勋业有光昭日明;功名无间及儿孙;匾额:星辉辅弼。
此联为贾氏宗祠联。见《红楼梦》。匾额“星辉辅弼”,书中说额题写在九龙金匾上,是先皇御笔。“星辉辅弼”,这是对朝廷重臣的誉词。说贾氏如明星辉耀,辅佐着日月。“弼”,谓辅助。“昭日月”,意谓明亮如同日月。庚辰本作“照”,从戚序本。“无间”,谓不间断。“及”,谓到。
高节羽书期独传;恭谈祖德朵颐开。
此联为唐代诗人贾岛《颂德上贾常侍》诗句联。贾岛(779~843),字阆仙。曾任长江(今四川遂宁)主簿,普州(今四川安岳)司仓参军。有《长江集》。
千载皆赞过秦论;百代咸吟长江诗。
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大臣、政论家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十八岁时即以文才出名,二十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太中大夫。其政论文,有《过秦论》、《治安策》等。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贾岛的《长江集》。
善射博美妻之笑;封发表贞妇之心。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贾大夫御以如皋射雉,其妻始笑而言。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贾直言,流配岭南,与妻诀别,妻引绳束发封以帛曰:“非君手不解。”
其它
上策治安,美洛阳才识;诗饶风韵,羡贾岛推敲。
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大臣、政论家贾谊。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诗人贾岛。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此联为贾氏宗祠联。见《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氏宗祠这副长联,小说中说是“衍圣公孔继宗书”。衍圣公,封建统治阶级为尊孔给孔子后裔所加的封号,其名称起于宋仁宗至和二年,以后历朝相沿不改。孔继宗之名,当为小说作者所虚拟。程乙本为避免“厚诬至圣先师”的罪名,改成“特晋爵太博前翰林掌院事王希献书”。“肝脑涂地”,意谓感皇恩而愿以万死效忠朝廷。语出《汉书·苏武传》。“兆姓”,谓万民,百姓。十亿或万亿为兆。“蒸尝”,谓祭祀。冬祭叫蒸,亦作“烝”。语出《诗·小雅·天保》。这一联庚辰本有批语说:“此联宜掉转。”因为楹联一般上句以仄声字作结,下句以平声字作结,这里相反(原书上下联相易)。
家训格言:贾昌朝,北宋大臣,学者。河北获鹿人。官至观文殿大学士。他以克己奉公的儒家伦理观修身养性并治家训子,《戒子孙》一文中特别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提出“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众”十五字作为为人处世、居家守业的准则。训诫子孙们重厚朴直,廉洁奉公,住不欺暗室,出不踏邪径,出言谨慎,行动敏捷,薄利重情,不辱门户。
贾氏祖训
1)谱法立继,孤子不立,长子不立,必取兄弟之仲子继之,即远宗亦挨次取继,重本支也。
2)谱法为人承继者,于本生父母名下或兄弟几人,犹挨派书名,但于本名下详注为与某伯叔承嗣,使不忘所生也。
3)谱法取侄承嗣,于本名下则直书生子某人,不言其取某子为嗣,冀其若己出焉,广慈孝也。
4)谱法异姓之子不书,随母冒姓者不书,若出继异姓,与随母嫁者,犹书,冀其归宗也。
5)谱法于为僧为道者亦书,冀其反正也。
6)谱法于为人贱下与流入匪类者,删而不录,恐其辱先也。
7)谱法录配娶,所以重嫡体,妻必录,妾止录其有子女及守节者。妻之始娶书曰“配”,再娶者书曰“继”,妾则直书侧室某氏,以别之。娶同姓者不书,恶无礼也。
8)谱系凡妻生前被出,与死后改适者,不书。恶义绝也。
9)谱图茔墓非徒志先人所归藏,亦欲子孙不忘拜扫,且防他人久而侵占之弊,杜后患也。
10)谱记像赞,欲后世子孙知衣冠之盛,丰采之懿,忠孝之美,阴隲之积,以效法之,励后人也。
11)族中以长门长子长孙为宗子,家庙祭奠,使主祀焉。崇大宗也。
12)族中择一辈尊年高者,立为族长;选族中人品端方者二人,立为族正。族人有不循礼法者,族正辅族长庙中处分之,肃家法也。
13)族中祭田,择一家道殷实人品端方者,管理收租以备蒸尝,延血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