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答题方略

一、能力要求

1.审题:明确问题指向
2.破题:调用知识储备
3.解题:明确答题思路
4.答题:确定答题要点

二、选择题答题策略:选项取舍
——“材料”、“题干”与“选项”这三项必须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1.根据题干问题指向,在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
2.题干中的限制性条件,暗示了哪些选项是不符合的
(1)对比原则
● 寻找差异
● 例题

(2)排除原则
①表述错误(各情况非截然不同,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如何整理)
● 因果错误,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 表述绝对,如“山地迎风坡的降水一定比背风坡多”
●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常年盛行下沉气流”
● 以偏概全,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②无关选项
●与题干无关
●通过相关信息控制变量(还记得水土流失那道实验题嘛!)
● 例题

(3)就近原则
● 最佳选择→问题指向
(4)递进原则
① 现象描述型
② 原因分析型
● 例题

(5)情感原则
3.选项放入材料信息,看有没有矛盾

三、综合题答题策略:科学建构
1.审题——定答题方向
(1)审读行为动词
①罗列要点即可
● 说出
● 指出
● 简述
②有理有据回答
● 分析
● 说明
● 评价
(2)审读试题分值
● 答案短句数(标点符号数)大于分值
(3)审读条件状语
①时间阶段
②空间尺度
③条件限定
(4)审读问题指向
①思维建构
②逻辑推理
2.析题——科学建构
(1)获取材料信息
①补充必要课外知识
②提供问题背景
③提供答案论证起点
④提供答案论证结论
(2)调动必备知识
①区域背景内容



②思维建构→积件清单
● 积件清单(很厦门)
(3)运用思维建构
①概念特征
● 新课学习
● 一轮复习
● 二轮专题复习
● 例题
● Q:分析丙地蒸发强烈的主要原因(一轮)

● Q:从水循环的环节入手,分析我国东部许多城市产生内涝的原因(必修1)


● Q:说明与杭州相比,茶叶企业在文县布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必修2)


②数理关系
● 经济相关
● 自然相关
● 例题
● Q:推测20世纪40年代起奇南帕被弃用的原因。(一轮、二轮)


● Q:推测支撑咖啡馆蓬勃发展的上海的产业和企业类型。(高考)


③形成过程
● 确定首尾
● 填充过程
● 例题
● Q: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高考)


④人类行为决策
● 必要性
● 可行性
● 例题
● Q: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土耳其拟修建伊斯坦布尔运河的原因。(必修2)


3.答题——争表述规整
(1)采点答题——判断得分点,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2)规范答题——呈现得分点,严谨条理组织答案
①要点序化
②逻辑严谨
● 回归教材
● 积累练习
③具体扼要
● 回归教材
● 积累练习
(3)全面答题

4.例题(审题→析题→答题过程梳理)
① 审题

② 析题




③ 答题


四、创新题答题策略:任务指令导向,依葫芦画瓢
1.作图题
(1)明确任务指令,完成作图步骤

①作图的要求和步骤
②作图所用的图例符号
③其他行为约束(别乱画)
(2)注意作图规范,核查要素齐备

①地图载体→三要素
②坐标轴图载体→规定的专业符号、线型
③示意图或模式图载体→任务指令规定+模仿教材
(3)说明作图依据
2.其他题型
(1)规范模仿→逻辑推理、答案组织
(2)底层逻辑→知识建构
(3)题型示例
①论证题

● 论据充分
● 逻辑合理
● 指向论点
②填空补充题

● 迁移应用
● 逻辑合理
● 清晰扼要